原標題:嬰幼兒益生菌產品真相調查

創意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您家孩子多大?要不要看看這款益生菌?”近期,消費者崔先生在母嬰店購物時,不時有導購推銷益生菌產品。他發現多數並沒有標明適用人羣,且多爲固體飲料,這讓他對其功效以及能否給嬰幼兒食用產生了疑慮。

新京報記者就此對市面上10餘款宣稱嬰幼兒可食用的益生菌產品進行調查發現,國內產品僅1家取得保健食品資質,多數產品實爲固體飲料,但在對外宣傳中多稱調節腸胃,改善免疫;除媽咪愛活性益生菌固體飲料(活菌型)、英吉利益生菌粉(原味)外,其他產品均未明確標註貨架期內活菌數量。此外,部分產品添加了二氧化硅、牛初乳粉、木瓜酵素等不適宜嬰幼兒食用的成分。

美國食品技術協會高級會員、科學松鼠會成員雲無心認爲,目前國內外均沒有建立益生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監管標準,益生菌商品中是否含有宣稱的菌、菌的活性在產銷鏈中能否保證都無法判斷,而固體飲料這類產品本身就不應給嬰幼兒食用。

[調查]

固體飲料宣稱可調理腸胃

新京報記者6月23日以嬰兒家長身份對北京麗家寶貝成壽寺店、樂友宋家莊店等部分母嬰店進行走訪。在樂友宋家莊店,導購推薦益力健倍敏康益生菌複合粉,稱產品添加丹麥進口菌株,“唯一含有酪蛋白”,可增加免疫力,5個月的寶寶每次食用量減半即可。

類似的宣傳在電商平臺和企業官方客服更爲常見。在lifespace天貓官方海外旗艦店,其Life Space益生菌粉(6個月-3歲)的產品頁面上打出“解決長時間不排便、改善體內菌羣平衡、少感冒少生病”等宣傳,並稱“含有羅伊氏乳桿菌,雙歧桿菌預防過敏溼疹”,“調節寶寶體內腸道健康,平衡腸道微生物環境”。

高培複合益生菌官方客服則稱,產品可從調節腸道下手提高免疫力,6個月以下寶寶可長期食用。紐曼斯益生菌粉劑客服也稱,0-6歲孩子均可食用,作用主要是調節腸胃道菌羣平衡,改善免疫,降低溼疹發生率等。

新京報記者進而對10餘款宣稱嬰幼兒可食用的益生菌產品統計發現,僅1款兒童益生菌沖劑取得保健食品資質,lifespace天貓官方海外旗艦店客服稱其產品爲澳洲認證的保健品,而其他產品多爲固體飲料,個別爲調製乳粉或宣稱進口膳食補充劑。按照我國食品安全法、廣告法規定,普通食品不得有功能宣稱。

貨架期活菌含量普遍成謎

公開資料顯示,諸多研究文獻和臨牀試驗證明,益生菌在調節人體腸道功能、免疫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不過美國食品技術協會高級會員、科學松鼠會成員雲無心認爲,益生菌要發揮作用,必須要有特定功能的細菌、有足夠量的活菌達到胃腸、對人體產生明確的健康好處這三條基本要求。益生菌商品中是否含有宣稱的菌、菌的活性在產銷鏈中能否得到保證,消費者都無法判斷,而目前國內外均沒有建立益生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監管標準。

根據原衛生部2004年的《益生菌類保健食品評審規定》,活菌類益生菌保健食品在其貨架期內活菌數不得少於106CFU/ml(g),即單位含量需達到百萬級別。從活菌添加數量來看,新京報記者統計10餘款嬰幼兒益生菌產品均遠超這一標準。不過,除媽咪愛活性益生菌固體飲料(活菌型)、英吉利益生菌粉(原味)外,其他產品對貨架期內的活菌數未予以明確標註,僅標註了出廠時添加的活菌數,或模糊地標註“添加量”、“含量”,產品貨架期內的活菌數量普遍成謎。各企業官方客服給出的解答普遍是“只要儲存得當,菌數不會降低很多”或“活菌數量在有效期內都有保證”。

早在2017年12月,小紅花測評曾聯合珠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對康萃樂、禾博士、紐曼斯、湯臣倍健、英吉利等寶寶益生菌產品進行檢測,顯示貨架期內活菌含量均符合國家標準。不過在模擬胃腸消化實驗中,僅湯臣倍健一款益生菌存活率爲38%,其他產品的益生菌存活率均小於1%。

跨境購產品需留神菌種“超標”

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每種益生菌都可以給嬰幼兒食用。根據國家衛健委官網2016年公佈的名單,目前可以用於嬰幼兒食品的益生菌僅有7個菌種的9種菌株,且與成人可食用菌種相比要求明確到菌株種類。

新京報記者發現,在上述宣稱嬰幼兒可食用的益生菌產品中,Life Space、童年時光、安琪紐特等標註了“兒童型”、“嬰幼兒”等字樣,其他產品並未標明適用人羣。

有2款跨境購益生菌產品添加的部分菌種(菌株)並不在我國規定的範圍內。其中,Life space兒童益生菌粉(6個月-3歲)宣稱添加了10種益生菌,有6種爲我國嬰幼兒食品禁用的菌種(菌株)。童年時光益生菌牛初乳粉產品添加的3個菌種(菌株)中,有2個菌種、菌株不是我國允許的。

童年時光天貓海外旗艦店客服對此解釋稱,“長雙歧桿菌在美國是研究很成熟的菌羣,是國際允許添加的。”life space天貓官方海外旗艦店客服稱“可以放心購買”;同樣經營Life Space益生菌產品的CW大藥房海外旗艦店客服則解釋稱,“澳洲直郵產品不是生產商爲中國市場定製的。”

據瞭解,現階段,經由跨境電商進口的保健食品暫不要求註冊或備案,因此Life Space、童年時光等上述產品可暫時不受我國法律法規監管。

部分產品碳水化合物含量超過90%

許多嬰幼兒益生菌產品中還添加了二氧化硅、木瓜酵素、牛初乳、高含量碳水化合物等不適宜嬰幼兒食用的成分。

在童年時光天貓海外旗艦店,其益生菌牛初乳粉宣稱適用於6個月以上嬰幼兒,且採用“最佳品質的牛初乳”。早在2012年4月,原衛生部就要求嬰幼兒配方食品中不得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爲原料生產的乳製品。

惠優喜乳得益調製乳粉的配料表中有二氧化硅成分,且官方客服稱可以給6個月以下寶寶喫。根據國標《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二氧化硅的添加範圍並不包含嬰幼兒食品。

必慧龍酵素三益菌的產品配料裏出現了木瓜酵素成分。必慧龍官方客服解釋稱,木瓜酵素是一種消化酶,“小孩子喫了也沒關係”。而依照《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木瓜蛋白酶等酵素多用於食品加工助劑,被要求應儘可能降低使用量及殘留量,且殘留量“不應在最終食品中發揮功能作用”。

“木瓜酵素通常在食品工業上用來水解蛋白,是嫩肉劑的核心成分,把這個酶給嬰幼兒喫的想法很奇葩。”雲無心表示,木瓜酵素有一定刺激性,塗抹在嬌嫩皮膚上會立即產生灼燒感,給嬰幼兒食用並不靠譜,可能更多是一種商業噱頭。

此外,新京報記者發現不少嬰幼兒益生菌產品中添加葡萄糖、麥芽糊精等成分,碳水化合物含量普遍較高。如媽咪愛活性益生菌固體飲料(活菌型)中添加了麥芽糊精,碳水化合物含量爲88.6g/100g。安琪紐特開智敏伴益生菌、益力健倍敏康益生菌複合粉、紐曼斯益生菌粉劑、偉靈格(P1)益生菌固體飲料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甚至在90%以上。

雲無心說,固體飲料本身並不符合嬰幼兒食品相關標準,不應推薦給嬰幼兒喫。對於6個月以下嬰兒來說,添加糖類等成分會破壞母乳或配方粉作爲唯一營養來源的基本原則,因此商家主張給嬰幼兒長期食用這種益生菌產品並不合理。

百元產品代工成本不到20元

新京報記者發現,這些所謂的嬰幼兒益生菌產品售價並不低。安琪紐特開智敏伴益生菌的售價爲298元/盒(60g),必慧龍酵素三益菌的零售價爲358元/盒(45g),相當於市面上一罐800g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價格。

那麼,益生菌產品的成本是否真如其售價那般高昂?對此,新京報記者以商家身份從山東一家益生菌產品代工廠劉經理處瞭解到,如果定製一盒60g(2g×30袋)裝,添加鼠李糖乳桿菌HN0001、乳雙歧桿菌Bi-07、乳雙歧桿菌HN019,每袋活菌添加量超過100億CFU的益生菌產品,從包裝、原料到生產的“一條龍”代工價僅爲9.5元左右,45g(1.5g×30袋)規格的代工成本不會超過8.3元。

“即使再加100億活菌,價格也不會多很多。”據劉經理透露,其有客戶進貨價每盒不到20元,在美容院能賣到499元,利潤空間接近24倍。另據他了解,其所在地區還有兩三家保健品企業號稱可以做益生菌產品代工,根據客戶提供的配方和要求將菌添加到產品中,“加不加誰也說不準,他們都沒有研發部門。”

新京報記者隨後以商家身份將英吉利益生菌粉(原味)的產品規格及成分截圖發給江蘇一家益生菌產品代工廠負責人,其給出的“一條龍”代工價爲每袋(1.5g)1.02元左右。以此計算,一盒(1.5g×15袋)零售價爲98元的英吉利益生菌粉(原味),成本約15.3元,毛利率或達540.5%。

【行業】

資本催熱益生菌市場

歐睿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益生菌產品市場規模約360億美元。其中,中國益生菌產品市場規模約爲455億元人民幣,預計2022年將增長至896億元人民幣。從乳酸菌飲料到功能性酸奶,再到益生菌粉劑,資本的介入正不斷催熱益生菌市場。

2019年4月,湯臣倍健在中國線下渠道發佈4款Life Space益生菌固體飲料。而在2018年8月,其以6.7億澳元完成對Life Space品牌方澳洲益生菌企業LSG的收購。同年5月,湯臣倍健還以2100萬澳元收購了拜耳旗下兒童營養補充劑品牌Penta-vite業務資產。湯臣倍健CEO林志成曾公開表示,收購LSG是湯臣倍健在全球益生菌領域佈局的關鍵一步。

同樣看好益生菌市場前景的還有港股上市乳企澳優。2019年6月6日,澳優宣佈通過全資附屬公司與GLAC簽訂可換股債券認購協議,屆時將擁有GLAC26.1%的股份。同一天,澳優第二大股東晟德大藥廠還同意向GLAC注入8500萬美元。

據澳優官網披露的信息,此次GLAC籌集的資金將主要用於臺灣豐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私有化,該公司主要從事益生菌及發酵產品的研究、製造與銷售。澳優表示,益生菌將是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益生菌功能性酸奶領域也受到資本關注。據報道,以添加高濃度單一菌種鼠李糖乳桿菌LGG爲賣點的“舒理他1000億PLUS”酸奶,日前獲得了嘉程資本數百萬天使輪融資,並計劃在今年下半年開放Pre-A輪融資。

報道還稱,近幾年酸奶賽道出現了很多新玩家,但面臨着產品同質化的問題。目前高濃度益生菌酸奶品類在國內相對空白,而在日本市場,益生菌酸奶按功能已細分至養顏、口腔健康、骨骼健康、免疫健康等種類。

標準缺失下“90%益生菌產品沒效果”

儘管益生菌熱度持續上升,但北京科拓恆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內容官馬晨指出,由於益生菌研發屬於尖端科學,國內外尚沒有相關標準,很多專業機構都無法對產品中含有的益生菌種類以及活菌數量進行辨別,這也導致益生菌產品魚龍混雜。“據我們摸底調查,市面上90%的益生菌產品中活菌含量非常低,甚至沒有,這就導致消費者服用一些產品後沒有效果。”

2019年3月,有媒體向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送檢11款主流益生菌產品顯示,漢臣氏益生菌粉(四聯菌)、童年時光益生菌牛初乳粉、昂立超級益生菌粉產品中的活菌數分別只有宣稱值的6%、26%、44%,“品質堪憂”。

在標準缺失下,利用益生菌概念炒作的現象也較常見,常溫乳酸菌產品就是其中一類。小洋人妙戀“菌養道”乳酸菌飲品在官網稱產品由多種進口益生菌發酵。均瑤味動力發酵型乳酸菌飲品則稱“每百克原基料含100億活性乳酸菌,並特別添加乾酪乳桿菌,富含益生元,提高腸胃動力。”

有權威業內專家告訴新京報記者,常溫乳酸菌及常溫酸奶中沒有活菌,無法起到益生菌的功能效果。6月26日,新京報記者分別聯繫小洋人市場部和均瑤大健康公關,截至發稿尚未回應。

而在益生菌酸奶領域,各商家也都推出了自己的主打概念產品。三元食品2018年推出“衡安堂166複合益生菌風味發酵乳”,主打“1種有效核心菌種+6種優選複合益生菌”概念。早在2016年,國內高端酸奶品牌卡士推出首款功能型酸奶“餐後一小時雙歧桿菌C-I風味發酵乳”,標稱每瓶(250g)酸奶出廠時含100億乳酸桿菌,還附有腸道實驗結果(非產品實驗)。

馬晨說,益生菌酸奶的價格普遍較高,但酸奶中通常不會放入很多益生菌,一是活菌數量多後很難控制,二是不利於長期儲存,三是會對酸奶風味產生影響,“從我瞭解的情況來看,酸奶中加入較多的益生菌在技術上很難達到。而人們食用酸奶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獲取益生菌,最佳形態依然是益生菌粉劑或膠囊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