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安徽省东南部,宣城市境西部有一个名字叫做泾县的地方。这个地方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很陌生,但是这个地方却见证了诗人李白的伟大友谊。泾县的县令名字叫汪伦,他听说李白好饮酒,洒脱不羁,于是写信给李白,让他来到泾县游山玩水,品尝美酒。李白一听说不仅可以游山玩水,还可以痛饮美酒,欣然而往。汪伦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李白和汪伦性情相近,遂为好友。

李白在泾县逗留数日,临走的时候,信手写下了一首诗,虽然是脱口吟出,自却历来为人传诵。全诗如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就是著名的《赠汪伦》。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李白的这首诗,汪伦的名字可能就如同历史上大多数人一样隐没于尘埃之中。

这首诗通俗易懂,大致意思是说:我乘上小船将要出发,忽听到岸上有人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赶得上汪伦送我的这份友情呢。

送别的唐诗有很多,出名的有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但是李白的这首诗和前几首相比,更加的口语化,通俗却饱含深情。

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都是潇洒不羁、真挚之人。两个人在偏僻的山野之中,相互唱和,免去了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从诗中可以看出李白离开的时候,是不告而别,也许汪伦公务在身,忙自己的事情去了。但是汪伦公事忙完之后,立刻手中提酒,嘴里哼唱着歌曲,奔向渡口为李白践行。真正的感情不是能有用时间衡量的,真正的友情也不是身份和地位所能限制的,也许李白和汪伦在一起的日子听不多,但是两个人早已经相见恨晚;虽然李白名满天下,但是汪伦却是众多朋友之中,最了解他的。

李白这首诗坦率,直露,抛开了传统的含蓄之情,整首诗好像从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虽然通俗易懂,却能够通俗易懂,而且,传颂千古的不仅是这首诗,还有他们两个人的友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