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与少年》《月光下的凤尾竹》《花好月圆》等曲目一首接一首,气势恢弘,时而婉转,时而激昂,如云兴起,如雪飘飞……

6月27日,市文化馆民族管弦乐团正在排练送文化下乡的节目。只见乐团成员排列有序,随着指挥划出的节拍,悠扬的二胡声、清脆的笛声、浑厚的大提琴声交织成美妙的旋律,响彻整个排练室,动人心魄。

2013年9月,在我市一群民族乐器爱好者的倡议下,市文化馆成立了民族管弦乐团(公益爱乐乐团),排练、演出精彩节目,把高雅艺术送到群众身边,深受群众喜爱。

成立至今 乐团演出40多场

“民族管弦乐团是一个以公益演出为主的文艺团体,由市文化馆组织成立,并给予指导、提供排练场地。”市文化馆馆长夏铭锺介绍,加入乐团要求有一定的基本功和演出水平,且热心公益。

乐团成立后,经过4个月的精心排练,成功举办了2014年新春音乐会。“这是乐团第一场演出,在巴州剧院,共十几个节目,演出时长80几分钟。当时座无虚席,反响很好,演出结束后有的观众不愿离席,让我们再演奏几首。”乐团团长饶云中说,乐团以业余人士为主,也有专业人士。乐团的成立,不仅形成了一支专业水平较高的音乐队伍,为民族乐器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也填补了巴中没有管弦乐团的空白。

通过积极排练、策划,民族管弦乐团至今共演出40多场。成功举办了2015年美乐颂春音乐会、2016年“夏日廉风清韵巴中”晚会、2017年纪念“毛主席延安讲话发表75周年”广场音乐会、2018年龙泉中学夏季音乐会、“12·4宪法宣传日”文艺汇演、魁星楼音乐会和草坝街2019春节展演等;参加了第四届、第五届巴人文化艺术节闭幕式展演,演出四川扬琴《守望》。

民族管弦乐团还先后到巴州区和平昌县的贫困乡村开展文化惠民和慰问演出活动。今年,乐团参加了“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演出,把高雅艺术送进学校、社区等地,深受群众欢迎。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今年国庆期间,民族管弦乐团将在巴州剧院举办大型主题音乐会。“我们从春节后开始排练,初步排练了15个节目,后面还要进一步筛选。”夏铭锺介绍。

另外,民族管弦乐团最近在为全国文化惠民活动排练节目,明年5月之前要完成30场演出任务,走遍全市送文化下乡,目前已经演出8场。今年9月或10月,乐团还将到平昌县就民族音乐、演奏技艺、办团理念等进行文化交流。

门类众多 挖掘提升民族音乐

2017年5月23日上午,“律动巴山·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之民族管弦乐团广场音乐会举行。

上午9点整,音乐会在合奏《喜洋洋》欢快喜庆的旋律中拉开了序幕,独奏《渔舟唱晚》、合奏《花儿与少年》热情洋溢,合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板胡与乐队《众手浇开幸福花》等乐曲让人重温了革命时期的激情与豪迈,观众听着听着也跟着音乐打起了拍子,陶醉在优美的旋律中。

民族管弦乐团深入挖掘提升民族音乐,尤其是巴山民歌、红色歌曲等,排练的节目分为三个板块,有经典曲目,如《北京喜讯到边寨》、瑶族舞曲《花好月圆》等;具有本地特色的原创作品,如《有个地方叫巴中》《巴山红军魂》《中国龙》《守望》《一路锦绣》等;根据乐团实际情况量身定制的曲目,也是乐团的代表作,有《我的祖国》《花儿与少年》《众手浇开幸福花》等。

“我们每周排练3次以上,有演出时白天、晚上都要排练。不仅排练新曲目,再熟悉的曲子也要经常练习。”黄江说。

作为具有半专业化水准的演出团体,民族管弦乐团所用的乐器有中国民族乐器,也有西洋乐器,编制齐全、门类众多,大致分为管乐、弦乐、打击乐、弹拨乐、电声,共20几种;分声部进行演奏,难度更高、水平更高。乐器多为乐团成员自己购买,一些不好搬运的大件乐器如钢琴、扬琴等由市文化馆配备。

除了受邀演出,民族管弦乐团主要参加的是市文广旅局安排的新春团拜会、护士节、送文化下乡等演出,今年已经参加了七八场文化惠民演出。乐团还多次参加比赛并获奖,参加第四届巴人文化艺术节全市曲艺大赛,演出四川清音《中国龙》,获二等奖;在“唱响主旋律颂歌献给党”文艺大赛中获三等奖;乐团部分骨干参演了获得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的四川扬琴《守望》。

同心协力 打造巴中文化名片

“乐团现有成员51人,来自各行各业,覆盖5个年龄段。”饶云中说,乐团以公益演出为主,有时也面临经费紧张问题,但每一个成员都热爱着这个团体,坚持自己对音乐的执着。

夏铭锺是乐团的顾问,一直很重视乐团发展,不仅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和演出机会,时常鼓励乐团成员,有时还自己掏钱为乐团买水、添置演出服装等。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苏星是乐团主持兼歌唱演员,负责乐团具体工作的开展。

黄江大学时主修二胡兼作曲,是市文化馆艺术创作部主任,还负责乐团指挥、二胡演奏。他把自己演奏的二胡拍成视频,发到乐团各个声部,以便对照练习,帮助大家攻克难点、提高水平;加班加点为乐团配器,让演奏充满立体感;和乐团首席冉志贵一起统一弦乐组弓法,增加看点、亮点。

辛勤在乐团演奏长笛,看到乐团基础条件差,他自己掏钱为乐团买了40几把排练椅,还有指挥椅和谱架。

市文化馆文化干部景林峰无偿为乐团提供音响设备,兼音响师。他从小喜欢乐器,但没有机会学,也没有老师指导。在零基础的情况下,半年前他开始学习大提琴,有时候晚上都在练习,现在已经可以参加演出了。“大提琴音色优美,旋律如泣如诉,非常动听。”景林峰说。

毕君华是石油公司退休干部,现在是乐团副团长,景林峰学大提琴就是他教的。“上个世纪70年代,物质和文化生活都很匮乏,因为爱好音乐,我开始自学大提琴。后来因为工作忙就丢下了,退休后又捡起来继续拉,让我的生活很充实。”毕君华说。

饶云中是乐团第二任团长,之前第一任团长因身体原因无法继续工作,乐团基本处于瘫痪状态,2017年他经乐团全票推选为团长,负责乐团的一切事务,也是因为爱好自学了低音乐器贝司。

副团长李宜政负责乐团剧务,在乐团中演奏单簧管,他从小喜欢音乐,长年坚持排练,和毕君华、饶云中都是乐团的发起人。

乐团还有部分成员在区县、乡镇工作,如朱宇、孙黎、李聪等,为了不错过排练,他们每天下班后赶到市文化馆,排练结束后再返回,几年如此,从不缺席。

“今后我们将创作、演绎更多、更好的文艺节目,举办一系列富有巴山特色的音乐会,为市民送上高雅的民族音乐艺术,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围绕文化强市,打造一张巴中文化新名片。”夏铭锺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