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企業定政策應該聽誰的?國務院這樣說……

原創: 陳康亮 

來源:國是直通車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月2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制定涉企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必須聽取相關企業和行業協會商會意見,使政府決策更符合實際和民意;決定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許可事項、在全國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部署推動家政服務增加供給、提高質量的措施,促進擴內需、惠民生。

此間分析人士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發出了優化營商環境的“動員令”,給企業派出“定心丸”。預計未來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中國官方將出臺更多、更具針對性的舉措,以有效改善企業營商環境。

政策更接地氣+防止暗箱操作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在接受國是直通車記者採訪時表示,法規規章對企業經營起到“牽一髮動全身”的作用。一部法規規章的出臺、修訂,往往能對企業的經營決策起到決定性影響,甚至可能決定部分企業的前途命運,必須慎之又慎。此次會議要求涉企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在制定和實施的前、中、後整個過程中,都必須聽取企業和行業協會意見,既有利於避免由於政策與市場脫節而帶來負面效應,讓政策更接地氣;也有利於提高政策的公開性、透明度,防止尋租和暗箱操作,對於優化營商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助理教授任啓明亦表贊同。任啓明指出,近年來,儘管中國官方在法律“立改廢釋”公開透明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包括通過意見徵求稿、聽證會等方式聽取包括企業界在內的各方意見。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管理部門的規章制度還是存在“閉門造車”的現象,與企業溝通不夠,導致政策出臺後,企業或者知之不詳,或者理解不到位,違背了政策的良好初衷。

任啓明進一步指出,這或許是官方出於降低行政成本的考慮,但這隻能降低政策制定階段的成本,卻可能增加政策落實階段的成本,甚至可能導致“壞政策”的出現,得不償失,亟待改進。實際上,類似的改革呼聲近期已在體制內出現。

中國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日前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9年年會上指出,部分政策文件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避開改革難點和實際問題,追求大而全卻無具體措施等,必須進一步改進決策機制、改革文件理念,才能鞏固改革的預期。

在任啓明看來,此次會議的重大意義在於從國務院的高度,就政策對接這一重要商事環節作出積極回應和詳細部署,包括事前聽取意見、事中設置緩衝期、事後開展評估等,有利於推動各部門、各地方未來在法規政策的出臺、修訂過程中,保障企業的知情權、參與權,從而幫助企業更好地利用政策開展經營活動。

預計2019年更多利好政策出臺

趙錫軍指出,過去一年來,中國官方出臺了大量的措施來優化營商環境,包括上述政策溝通環節,可以說相關的政策是在逐步深入。考慮到在剛剛閉幕的地方兩會上,許多地方政府都表態將推動優化營商環境,可以預期2019年將有更多、更有效的政策出臺。

對此,任啓明亦持類似意見。任啓明指出,隨着優化營商環境政策的不斷推進,現有的政策支持已經覆蓋了包括企業設立、市場準入、政策對接等環節,未來則將進入“企業經營”這一“深水區”。考慮到企業經營環節需要對接的部門更多,涉及的政策更加廣泛,改革的難度也更大,期待今年各部門、各地方能出臺更多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

在今年的地方兩會上,許多地方政府對營商環境的關注遠超以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尤甚。雲南省將2019年定爲“營商環境提升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提出“力爭營商環境進入全國前列”;遼寧省要“持之以恆打造發展環境最優省”;河南省的目標更加具體,希望營商環境在全國評價排序前移兩位以上。 

從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來看,今年改善營商環境主要內容包括:大幅度壓減項目審批時間;將越來越多的事項移至網上辦理,讓民衆少跑腿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