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蔣以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身份,指揮北伐,統一中國,任國民黨政府主席,在中國聲威炫赫,風頭一時無兩之時,毛澤東不過是國民黨的候補中央執委、中共中央候補執委,默默地做着他的基礎工作:。蔣介石比毛澤東大五歲。

我第一次把毛澤東當成一個普通人來看待,不是神。而一旦從神壇下來,他卻立刻放射出萬丈光芒。

我且第一次明白,原來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這樣一段段意味深長的路程。

——寫在前面

蔣介石爲什麼打不過毛澤東

毛澤東(右),和蔣介石並肩站在一起

毛、蔣分別領導了中國近百年曆史上的兩場革命。從1911年——1949年,共計38年的時間裏,他們的生命,有一長段時間,交織在一起。

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

(1921-1949年)

共產黨成立(1921-1924年)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或大革命(1924-1927年)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或土地戰爭(1927-1937年)

抗日戰爭(1937-1945年)

解放戰爭(1945-1949年)

國民黨領導的中國革命

(1911-1949年)

孫中山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11-1925年)

蔣介石北伐(1926-1928年)

蔣介石剿共(1927-1937年)

抗日戰爭(1937-1945年)

國共內戰(1945-1949年)

蔣介石比毛澤東大五歲。

當蔣以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身份,指揮北伐,統一中國,任國民黨政府主席,在中國聲威炫赫,風頭一時無兩之時,毛澤東不過是國民黨的候補中央執委、中共中央候補執委,默默地做着他的基礎工作:

考察農民運動、開創井岡山根據地、領導秋收起義。

當毛澤東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之時,蔣介石“最是倉皇辭廟日”,敗退臺灣;

當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宣佈“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時,蔣默默地把“反攻大陸”定爲餘生目標。

一輩子耿耿,死後都沒有下葬。

不過短短二十餘年,時移世移,地覆天翻。爲什麼?

各種解讀答案,可以繞地球800圈。值中國共產黨建黨98年紀念日,也來添一尺幅,以“初心”爲線索,寫下心得。

一憂一喜 乃見高下

菩薩蠻 ·黃鶴樓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1927年春,毛澤東作於武漢。

六年前,1921年,28歲的毛澤東加入黨的一大。

接下來是轟轟烈烈的革命:

國共合作,北伐,黃埔軍校……

誰料不知覺間,形勢陡變:

孫中山去世,蔣介石汪精衛變臉,白色恐怖瀰漫。

他自己說,“情緒低落,不知如何是好。”

低落時的毛澤東,在想什麼呢?重新看詞:

“茫茫九派流中國 ”,九派,長江的若干支流,代指長江。長江浩蕩,東西橫穿中國;

“沉沉一線穿南北 ”,一線,京廣線。京廣逶迤,南北縱貫中國。

其時京廣線,還沒能成了“一線”:

北平到漢口叫平漢路;

到武昌斷了(漢口、武昌間也還是長江阻隔),要換交通工具到長沙,再從長沙到廣州,爲粵漢路。

在這裏,有兩點值得注意。

一是毛澤東可見常人所未見:

1927年,毛澤東用自己的眼光,把當京廣線“連”成了“一線”。

1956年,毛澤東《水調歌頭·游泳》“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時,“看見了”另一道風景: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是對日後三峽工程的想象(當然,這是另一個故事)。

眼見爲實,那是凡人。

第二點值得注意的,是他寫詩寫詞所取意象宏大,常從整個中國落筆,無論身爲布衣還是領袖;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

比方《菩薩蠻 ·黃鶴樓》裏的長江、京廣線,比方《沁園春·雪》裏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比方他撼動全中國人心的篇篇檄文。

有多少人心折於他的氣派?

真真一枝筆當得萬馬千軍。

蔣介石爲什麼打不過毛澤東

我們的今日

今日得與最敬愛之美齡結婚,爲有生來最光榮、最愉快之一日……確信自今結婚後,革命工作必有進步,即從此始可安心盡革命責任。彼深信人生若無美滿姻緣,一切皆無意味,故革命當從家庭始。末歸結於今日結婚實爲建築彼二人革命事業基礎。

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求取新婦成功,充滿幸福地昭告天下。

蔣先生的歡喜發自肺腑,字字皆從心底流出。若當此和平年代,我們要讚揚他身居廟堂之高而癡情畢露赤子形態。

可惜。

果然有人挺身而出。

報界宗師、《大公報》總編輯張季鸞,發表《蔣介石的人生觀》,把他罵得個狗血噴頭。(略取大意如下):

張季鸞說:如果你說戀愛不成,則人生一切無意義,這是動物本能,是抹殺人類文明進步後之一切高尚觀念。

文明人所認爲之人生意義,是利他。所以古今志士仁人之所奮鬥者,惟在如何用有涯之生,作利人之事。

張季鸞說:如果你說有美滿姻緣始能爲革命工作。夫何謂革命?犧牲一己以救社會。命且不惜,何論婦人?

……

嗚呼,常憶蔣氏演說有云:“出兵以來,死傷者不下五萬人。”爲問蔣氏,此輩所謂武裝同志,皆有美滿姻緣乎?

再說,寧政府軍隊尚有數十萬,國民黨黨員亦當有數十萬,蔣氏能否一一與謀美滿之姻緣,俾加緊所謂革命工作?

結論:作爲一國民黨要人,既自誤而復誤青年。

情緒變幻乃人之常。但毛蔣之一憂一喜間,卻折射出兩人不同的志意胸襟。境界氣度。高低立現。

兩個人的路徑、成就,從一開始就決定了。

一和一戰乃見格局

1937年,蔣介石發佈《對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聲明》。其中有段話,百年後還在激盪着我們:

我們知道全國應戰以後之局勢,就只有犧牲到底,無絲毫僥倖求免之理。

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然而我們不知道,它後面的故事。

1931年9月18日,晚10點20分,日本關東軍獨立守備隊,襲擊了東北軍駐紮的北大營。

北大營是張作霖最大的兵工廠、炮廠和火藥廠。時有15萬支步槍、300萬發子彈;250門重炮、10萬發炮彈,飛機170架。由於奉行不抵抗政策,皆封存於倉庫中,一夜間,盡入日寇之手。

當時,張學良在北平和趙四小姐看戲;蔣介石在南京長江永綏號軍艦,正準備親自去打“共匪”。

接聞來報。報曰:日本人有向華北拓展的態勢。蔣沉吟片刻,還是下令軍艦起錨。因爲“共產黨正向全國拓展。事情很多,要一個一個地解決。”

攘外必先安內,是蔣政府抗戰初期的國策。

有人爲之尋出理論淵藪:

它源自於“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宋朝宰相趙普。原話是:“中國既安,羣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

有人且尋出理論根據:

"安內"幾年間,蔣政府軍事、經濟、文化等各項數據令人興奮的增加。

問兩句大白話:

1,“安內”數年間物質財富的增長,正比例於日後抗戰所需嗎?

2,知不知道用了“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宋朝,後來國運如何?

第一條不言而喻。第二條嘛——

大宋的“內”,倒是安了:

農民起義軍王小波、李順很快被鎮壓;

外,則放虎爲患:李繼遷、西夏第一個皇帝李元昊的爺爺,趁着宋太宗“安內”的三年時間,爲其孫稱帝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1931年,中日初燃戰火;

至蔣政府宣戰的1937年,時間已經過去了6年。

這期間,毛澤東在幹什麼?

1931年11月,當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席和人民委員會主席。

僅僅五個月後,1932年4月15日,毛澤東以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主席身份《宣佈對日戰爭宣言》:

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號召……聯合全世界的無產階級被壓迫民族與蘇聯,來實現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反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澈底爭得中華民族真正的獨立與解放。

1935年12月,瓦窯堡會議,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主張;

1936年2月東征,期間提出經營山西的戰略:“山西的經營是必不可少的,因爲沒有山西即不能設想同日帝進行大規模作戰。”

到全面抗戰爆發,蔣介石開始動員全國參戰的時候,毛澤東早已成熟了對敵戰略。

山西成爲華北敵後抗戰的戰略支點、主要戰場、保衛黨中央的重要屏障;晉察冀、晉綏、晉冀魯豫三大抗日根據地成爲構建新中國的雛形。

……

後世史家評論:“宋非亡於契丹女真,而亡於謀士。自趙普至蔡京,皆禍國也。”

爲蔣介石作傳的美國人布賴恩·克羅澤評論:蔣介石只是一個戰術大師而非戰略家。他的真正天才是善於搞政治陰謀。

領導一個國家,光依靠這種小聰明是不夠的,要有協調對內事務的大局觀與清醒認識時勢的大智慧。

蔣介石只記得宋朝有“攘外必先安內”,卻不知道從三千年前的周朝,從《詩經》,即有“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

——兄弟不和,是家事;一旦外界生變,兄弟要聯合起來,一致對外。

從1931到1937,六年猶豫,今天試問,蔣先生的斤斤計較,失去了什麼?

發心不正,第一步就錯了。

暫停

分析一下蔣介石

要停下來,重新看看蔣介石此人。

當時公認:蔣爲國民黨中最幹練的一個英才。

孫中山三次北伐,最北剛打出過湖南。孫中山逝世後,蔣介石繼承遺志,以黃埔軍校師生爲核心,再加一些雜牌軍,全部兵力10萬,橫掃70萬軍閥,統一中國。僅用了兩年時間。

他是個有政治手腕的人。李宗仁自己說,“蔣公把我玩弄在股掌之上”。

他是一個能和毛澤東做對手的人。

我們今天分析一樁史實,是在遠離事件中心的安全地帶,在掌握了很多雙方資料之後。可當時人,是在局中。

所謂“當局者迷”。

也因此,當我們把他們從概念的神壇上請下來,以常人之心來揣度的時候,我們可能因將心比心而寬容;也因此,對毛幾乎踩着點兒的“神機妙算”,敬仰之心汨汨滔滔。

一予一取乃見前景

先放下國共較量,去看離我們最近不遠的一幕:華爲搶人。

2008年,北電申請破產保護。在電信設備製造領域,留下來三家比較大的廠家:華爲、愛立信跟諾基亞。

在競爭對手倒臺之後,愛立信跟諾基亞拼命地搶資產:設備,技術,專利,倒閉者的客戶資源......華爲則“搶人”。

倒閉公司的技術人員,白天被裁,晚上被堵在家門口:獵頭確認了身份後,拿出一份草擬好的合同:

一家中國的公司,對您非常敬重。他們希望您能去他們公司效力。據我們瞭解,您現在的年薪是12萬美元,他們給您24萬美元的年薪,外加Boss Ren的總裁特別津貼,每年3萬美元,一共是27萬美元每年。您看,您還滿意嗎?

……哦,您先看看合同。

(見文章《技術大拿張宇平聊華爲:高通死不死,要看任正非動不動殺機》)

這一幕,如果被1945年的蔣介石看到,不知會不會忽忽有所悟。

日本投降後,鹿死誰手,關鍵在接收。

而過程,我們幾乎可以不必贅述。

我們只須記下結果:

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佔領南京。

毛澤東寫下《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虎踞龍盤今勝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與其22年前在武昌黃鶴樓的“情緒低落,不知如何是好”,對比太強烈。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莊嚴宣佈: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距1921年南湖黨的一大,不過28年。

28歲的毛澤東,用28年的時間,變成了一個影響世界的人。

再說幾句不是結尾的話

今天是七月一日,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八週年。

回望是爲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爲了更好地前行。

是爲了更好地理解這段意味深長的論斷:

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的根本動力。

老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紅色旅程,今年發軔,將努力地走下去。

我們試圖從各個角度,重新走近那段慷慨壯烈的紅色記憶,重新理解那些偉大的付出與犧牲,重新探究今天我們的使命。

不因走得太遠,而忘了來時的路。

歡迎加入我們的旅程。

垂詢電話:0351-5269172

作者:李平同學

編輯:蟲子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蔣介石爲什麼打不過毛澤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