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以浙江、上海为试点的新的高考改革启动以来,关于新高考的讨论就没有停过。特别是今年,将有大部分省市今年新入学的高中生将面临着新高考的挑战。可以预见,当各省新的高考方案正式出台后将掀起一股讨论新高考、研究新高考的狂潮。

一、新高考的几大亮点

一个如此巨大的改革,肯定有其先进性,虽然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此时都有彷徨,特别是学校将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但新高考对于学生来说,个人认为还是利好的消息。

(一)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壁垒

有人不明折为什么说新的高考改革打破了一考定终身,不也是高考吗?不也是以分数说话吗?个人理解的所谓打破一考定终身指的是考生是从目前浙江、上海试点的情况,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与统一科目考试分开了,分解了高考集中考试的压力,同时英语考试一年两考,也让考生一次未发挥好还有继续努力的机会。当然这只是一个相对的,对于学生而言,分数还是命根子。

(二)革除文理分科的积弊

目前人们对新高考的认识就是实行“6选1”或“7选1”(多了“6选1”),不再人为的分文理科,个人认为这是新高考改革中更大的亮点,这给了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原来文科生可选专业不多的尴尬;明知自己某学科是短板,但是又必须要考,影响自己终身的悲剧;发现自己喜欢的专业竟然是另一科而不能选的无奈。

(三)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的高考在录取上可以概括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统考和选考成绩和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不论是选考还是综合素质评价,都给了学生更大的个性发展的空间,不再让学生被迫变成学习的机器。多元化的评价,让选才的视野单一地放在分数上,而注重学生的品质修养、综合能力、个性发展、社会实践等多方面,这才是去教育“功利化”的根本之策,是培养新时代合格人才的需要,这是新高考改革真正的意义所在。

(四)减轻学生沉重学业负担

对于这一点,也许有很多人不认同,新的高考那么多考试,还有这个评价那个评价,肯定是增加了学生负担。深层次的不说,就说表象,由于不再分文理科,统考(语数外)科目的考试难度自然要降低,还有如浙江将学考(学业水平测试)与选考放在一起,至少前面70分是基础题型,也大大降低了考试难度。再以目前许多学生不敢选的物理,从试行省份看,考试难度下降了很多。考试难度的下降,带来的当然是学生可以不再没日没夜的刷题。

(五)倒逼学生提前进行人生规划

现在的高考制度下,学生都是被动的学习,一切目的是分数,为的是考一个理想大学,至于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什么是自己擅长的、什么是自己将来想做的,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都不曾思考。新的高考改革,如何选课,不得不让家长和学生提前进行人生职业规划,毫不夸张地说,学生不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再努力也是徒劳!对此前期我专门撰文《新的高考制度下,你得为孩子的职业生涯护航》,详细说明了人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六)新高考让教育更公平

新的高考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取消人为制造的一二三本,不再将高校分成三六九等,“专业+学校”的志愿填报方式让人们更尊重学生的专业意向。不久之后,企业招聘所谓的非“985、211”不收的错误用人方式一定会得到遏制,让教育更加彰显公平。

二、全面了解新高考

8月23日,北京市发布了其新高考方案,与以前的高考变化当然很大,但基本是按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框架制定的。这对其他还未出台方案的省份学生和家长同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在此就以北京新高考方案为例,带大家了解新高考的主要内容。

在此还是介绍一下北京高考改革方案的主要变化吧。

(一)关于考试:

北京市的新高考和已经试点的省市方式基本一样,分为合格性高考和等级性高考。

合格性考试是指高中所学的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3门科目均要进行合格性考试。除了艺术放在高三第一学期,体育与健康放在高三第二学期,其他11个学科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开始考试,每学期一次。合格性考试成绩只有“合格/不合格”,不纳入高考录取计算,但需要各学科都合格。

等级性考试就是我们常说的“6选3”,学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可任选3门考试。但北京市与现已出台的有些省份不太一样的,学生只是要高三下学期参加考试一次。

二、关于赋分制

新高考实行选考学科“赋分制”是与现有高考制度明确的区别之一,这也是新高考的槽点之一。其实新高考中,“赋分制”才是最科学合理的赋分方式。

在经历了漫长的“一分压倒千人”的现有高考制度后,同一学科,我考了100分,你才考了98分,最后我两分数却一样,高分的就感觉不能接受。因此,要大家能够理解并接受赋分制,就得搞明白新高考为什么要实行“赋分制”。

由于新高考实行的是“语数外”必考加“6选3”选考模式,而“赋分制”是针对选考学科的。“6选3”则存在着20种组合,而高校录取时不同的专业对于所选学科存在六种限制要求。除了某些特殊专业限定了全部的三个学科外,大部分专业只会限定其中的某一、两个学科,甚至有的专业不限定所选学科。这自然就出现了某一高校的某一专业,所填报的考生所考学科不同的情况,如果直接用考生的考分却录取,不同的学科存在学科差异,难易程度也不可能一样,是无法直接比较的。你说物理考80分和历史考90分,到底谁更好,无法比较,因此只有用“赋分制”才更科学合理。

举个例子,某一高校的某一专业只限定了一个学科物理,也就是说除物理外,其他的5个学科不作限定,这样就出现了有物化生、物化历、物化政、物生历等10种组合的考生都可以报考。某同学物化生考了270分和另一个同学物生历考了270能是一样吗?

那“赋分制”又是什么呢?所谓的“赋分制”就是按考生所考分数按比例确定等次,每一个等次对应一个分数,这个分数就是每年考生最后该学科记入高考总分中的分数。“赋分制”大致原则是一致的,但各省的等级和比例可能略有不同,具体的要以各省的方案为准。

在此以前期北京市刚刚出台的方案为例。北京实行的是“5等21级”赋分制。,不管考生各学科的实际卷面分是多少,这里关键的是他的卷面分在全省对应的学科中是排名是多少,假如某同学选择的是“物理、化学、历史”三个学科,其中高考中该同学物理排在30%,化学排在20%,历史排在15%,那他三个选考学科记入高考的分数分别就是82、85、88,再加上他的语数外得分就是他最终的高考分数了。

(三)关于招生

由于选考制,高校招生自然需要作出变化,新高考中北京市相当于只有本科和专科两个批次录取,不同的专业对于选考的科目各有不同。这也是新高考中学生和家长很头痛的地方,到底选择哪些学科,对于选科我在另一个回答中有说明,在此不重复。在此补充强调的是,不同的高校的不同专业,对于选科要求不同,有的专业在某高校可能只限一科,但在别一高校可能需要限两科。

在本科录取中,在符合专业学科要求的情况下,各考生的语数外三科成绩加上所选三科赋分后的成绩总和就是该生成绩。在专科录取中,只能计算必考的语数外三科成绩,选考科目只会根据专业特别在所考的三科中选两科设定一个合格线,合格即可。

(四)关于选课

“6选3”共有20种选择,选课模式的改变,决定着高考录取将由选学校变为选专业,也就决定学生选课不能盲目,更不应该盲从。如掀起新高考热议以来,物理遇冷一直是一话题,但不选物理直接影响将来许多专业不能填报。

下图为20个选课组合可报专业比例,供参考。

下面是各个学科对应能选的专业,所有高中学生和家长都应了解,提前规划。

从学科组合的角度,物理+化学+历史 正因为可供选择的专业最多,可能选择的人也多,特别这是强手的第一选择,带来的是激烈的竞争,选择需谨慎。对于历史+政治+地理、地理+生物+政治 两种组合不推荐选择,其最大缺点就是专业选择严重受限,大学难以衔接 。

有一点值得强调,许多同学由于感觉物理难学而让物理学科遇冷,这真的是需要特别谨慎的事。要知道物理学科涉及的专业多达九大类,除非你不学理工医等专业,而且在新的高考中,物理学科考试难度会下降,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物理是洪水猛兽。还有即使自己不善长物理,可能在物理上失些分,但比起选择面更广,自己不一定吃亏。

(五)关于走班

新的选课方式,原来的行政班模式就没法再满足需求,走班制应运而生。这是未来学校面临的最大挑战。

我们所理解的走班一般指“全走班” 式,也就是语数英和3门选科全部走班。这样可以满足全部学生的选择,但毫无疑问这会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变得异常的难,这可不是所有地区的高中,特别是农村高中能驾驭的。

对于多数重点高中,个人认为可以实行“大走班”模式 ,语数英3门必考科目保持行政班不变,3科选考均通过走班完成教学。这既可以满足学生的选择,管理难度有所降低,但缺点是每个学生需要走动到不同课室上课,学校课程安排比较繁杂。

对于一般的高中,“小走班”是不错的选择,也就是将3门或2门选科相同的学生优先组成班级,其他科目或学生走班教学。优先3科成班 或定两科选一科。

对于多数农村学校,因师资和条件决定,走班实在不合适,所以 “不走班”模式 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学校向学生提供有限数量的选科组合,然后将3门选考科目均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学生在固定的教室上课。 这看起来不合理,但与其条件不足硬着头皮上马,教学质量不能保证,管理水平跟不上,这可能才是更好的选择。

三、家长学生如何面对新高考

新的中考和高考改革已逐渐席卷全国,其变化应该说是前所未有的。作为家长,如何在“新中考”和“新高考”面前,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个人认为重点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全面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新中考”“新高考”政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家长只有全面了解了新的高考、中考政策,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孩子组织自己的学习,规划自己的方向。只有研究透了相关政策,才能有利于孩子的选择,让孩子的求学之路不走弯路。如果从功利的角度,甚至可能让孩子从政策中得到更多的红利。

因此,家长们应该对于高考、中考如何考,高校是怎样的录取机制,综合素质评价在高中考中的作用等等都需要做全面的研究。

(二)全面了解自己孩子的优缺点,引导孩子的兴趣发展

中国有句古话“知子莫若父”,但家长们审视一下自己,你真的了解孩子吗?你的孩子是什么性格,本性是什么、特长是什么、兴趣是什么,潜质又是什么,什么才是孩子真正适合学的。不了解孩子,那做出的选择只会是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孩子的。

(三)指导孩子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新高考制度下,同学们会更早面临着选科选考,只有有了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才能使自己的选择不盲目。如有的同学上高中后听说物理学科难,也人云亦云地不选择物理,最后在选择大学专业也就有非常大的限制。所以帮助孩子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我国家长在新高考背景下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在初中阶段可以指导孩子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质、价值观,培养能力和培养特长,引导孩子形成自己的职业类型,并针对性地.了解不同职业对于社会发展的价值,了解教育和生涯决策对未来工作的重要性,树立职业目标。

如果前期引导工作做得好,在高中阶段可以放手让孩子进一步全面了解和分析自己,发挥能力和特长,懂得如何扬长避短。通过社会实践,加强对工作世界的认识,产生职业向往,对职业生涯实施规划,用规划指导自己的学习。

(四)帮助孩子管理好自己

新的高考决定着学校教学模式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决不只是一个考试形式的改变,变化带来的是连锁反应,对原有的教育体制以及基础教育的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家庭教育,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走班制”教学,学生需要学会管理自己。学科的选择,学习计划的制订,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能发现自己问题并及时修正;能随时调整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等,需要的的都是自我管理能力。

怎样帮助孩子管理自己,这比孩子学会认识自己还要难,这也可能是我们许多家长烦恼的地方。因此,改变现有的家庭教育观念,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能力是所有家庭在面临新高考都必须要做的课题。

所以说新高考考的不只是孩子,更考验的是家长。

当然,没有一项改革是容易的,特别是教育,关系着千家万户,更是会引起巨大的反响。新高考,新挑战,需要提前谋划,沉着应对。对于学校,“走班制”可以说需要完全打破原来的管理格局,对于学生和家长,如何确定正确的职业方向等都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