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字一键关注七七

一起谈谈理想,顺便赚钱

 文:七七(ID:se7enmoney)

中秋将至,月饼自然是少不了的主角。

一个多月前,七七身边就有几个朋友寻思着怎么趁着中秋节赚上一笔钱。做手工月饼的,搞代购的……总之,门道很多,小赚一笔是不成问题的。

在中秋节吃月饼,成了自古以来不可取代的一项风俗,发展至今,月饼的意义已经超出了食物本身。

从传统的双黄白莲蓉月饼到如今流行的冰淇淋月饼,网红流心月饼……月饼界拼情怀拼个性,花样百出,颜值在线,不仅满足口福,还堪称送礼佳品。

借着东风,我们来聊点有趣的事情,探一探月饼背后的经济学逻辑。了解过后,就能理解为什么几块钱的制作成本可以卖出上百甚至上千的天价了。

1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越临近中秋,月饼的价格就越便宜,尤其是到了中秋节当天,有些超市都在挥泪大甩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不难理解,任何物品在市场上的价格都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供不应求时物价会上涨,供过于求时物价就会下跌。

月饼是中秋节传统美食,属于季节性商品,节日一过,生产商就停止生产,市面上就不再销售月饼。这样一来,一年只能吃一次,就增加了月饼的稀缺性

但现在,买月饼的人往往不是吃月饼的,想要光靠刚需拉动庞大的消费市场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提到月饼的附加价值

在人情社会里,一到节日送祝福送礼品是联络感情,传达心意的最佳时机。中秋节里月饼象征着美好团圆,是赋予了特殊意义的,自然成为了送礼首选。中秋节走动,出于面子和礼节,少不了都要提盒月饼。

既然是送礼,就要讲究包装上的高档精美,要有品牌效应,拿得出手,就有面子。这个时候,月饼的实际成本多少,没有多少人会care。即便大家都意识到月饼的制作成本低廉,还是愿意花高价购买,因为市场上标出的价格就是人情交往的价格。

送礼需要提前送,所以中秋节前一个月到前一个星期是月饼销售的黄金时期。临近中秋节,供大于需,就要赶紧清理库存,便宜卖货了。

在消费市场上,可以充当礼物的的商品往往大有文章可作,毛利率特别高,拥有较大的提价空间。这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天价月饼销路火爆,送礼要送脑白金了。

2

但如果你还停留在月饼生产商只靠卖月饼赚钱的逻辑里,就又落伍了。实际上,吃月饼的人越少,月饼生产商越开心。

考虑到实物月饼流通性差,为了送礼方便,商家就推出了月饼券。这样一来,便推动了月饼的证券化,增强了月饼的流通性。

商家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吃月饼,都会拿着月饼券去兑换。于是,就出现了以下场景:

厂家印制了100元的月饼券

将此票以65元/张的价格卖给经销商

经销商再以80元卖给消费者A

A将其送给B

B以40元卖给黄牛党

厂家最后以50元/张的价格向黄牛收购

通过一环扣一环的倒卖环节,月饼券在整个利益链中转了一圈,又回到厂家手里。厂家不需要生产月饼,靠卖券就从中得到了15元的利润 ,除此之外,经销商赚15元,消费者A送了人情,B用不上的月饼券打折卖出去赚了40元,黄牛党倒卖赚10元。

你看,套上经济学逻辑,既避免了月饼吃不完被浪费,又满足送礼的需求,各方皆大欢喜,节约了社会资源,还创造了GDP。所以说,我们看待问题不能只从表面上理解,要看到人家更高层次的玩法。

一个小小的月饼,背后就隐藏了这么多经济学思维。有时候赚钱,不妨换一种思维方式,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去思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