喫過海蔘的人應該都知道海蔘本身是沒有什麼味道的——相比魚蝦蟹的自然鹹鮮,海蔘的味道可以用寡淡來形容了,而海蔘最大的優勢也不在口味,而是在營養。

不過,海蔘的口感相對其他海產品來說就比較獨特,很多人也會用口感的好壞來判斷海蔘的好壞。

一般來說,海蔘經過發制之後吸水膨脹,就會變得非常有彈性,而這也是判斷海蔘是否發好的一個標誌:在煮完海蔘之後,用手按一按或者用筷子扎一下,能扎透的就表示海蔘發好了,扎不透或者感覺有硬芯,那就是沒發好。

海蔘發好之後,一般是口感筋道,富有彈性,但又不會因爲有韌性而不易咀嚼。這也是正常的好海蔘所應該具備的口感。但是有的海蔘喫起來卻相對更加綿軟,彈性較小,甚至有的海蔘的肉質也很鬆散。

同樣是海蔘,爲什麼會出現不同的口感?

海蔘的口感不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煮制的時間不同。煮制的時間短,海蔘就會比較有彈性,喫起來也更加爽口,而煮制的時間長,喫起來就會沒有筋道,口感上要稍微差一點。

但是這兩種口感所適用的人羣也是不同的。煮制時間短的海蔘比較適合年輕人,因爲口感較好,而煮制時間長的海蔘則比較適合老年人,一方面不需要費力去咀嚼海蔘,另一方面也比較容易吸收海蔘中的營養,滋補效果好。

但是,正如前文所述,海蔘不宜煮的時間過短,因爲煮的時間太短,海蔘可能沒有熟透,雖然喫起來比較有韌性,但是對影響吸收並沒有什麼好處。

不同的口感對海蔘的營養又是否有影響?

海蔘營養豐富,味甘鹹、性溫,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極低,不含膽固醇,能補氣益血,有提高身體免疫力,延緩衰老,補充精力,抵抗疲勞等作用。消費者堅持喫海蔘的目的也正在於吸收營養。

海蔘發制的時間長短會影響海蔘的口感,但是海蔘的口感和營養之間並無必然聯繫。只要合理控制煮制時間,按照正確步驟進行發泡,海蔘的絕大部分營養都可以保存下來,進而被人體吸收。老年人可以發的稍微軟爛一點,而年輕人可以更偏重口感。

但是有些海蔘無論怎麼發,肉質都比較鬆散,喫起來也沒有彈性,或者用筷子一夾就斷了,這樣的海蔘一般來說在質量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問題,消費者要謹慎購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