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直壁深腹,及底内收,承接矮圈足,胎体轻薄,盈盈一握,手感颇佳。杯内壁及外底施白釉,釉面莹润,外壁施红釉,釉色娇艳。外底心双方框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字体工整,为标准宋椠体。

红釉属高温铜红釉,技术成熟于明初景德镇御窑厂,因对烧成气氛要求极高而很难烧制出通体匀净红艳的作品。宣德朝后,高温红釉技术几近失传,至清康熙年间方逐渐恢复。有清一代御窑红釉器烧造当以雍正朝为最,这与雍正皇帝的监管不无关系。据《清档》记载,雍正七年(1729年)“八月十七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十四日郎中海望持出碎霁红磁盘边五块。奉旨:此釉水甚厚,新烧的甚薄,不知是何缘故,尔将此破磁发给年希尧去,着伊照此破磁釉水烧造。钦此。”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胤禛行乐图·围炉观书图》右下承盘内便有一对此式红釉杯,由此可见雍正皇帝对此种小杯的珍视喜爱。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