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式步槍,是整個抗戰中國軍裝備最多的一款武器,也是最實戰中有效的一款武器。

  其巨大的威力和優秀的設計精度,曾經是一百多萬侵華日軍的惡夢。

  歷史

  毛瑟系列步槍是對中國影響最爲重大的一款武器,它不但是中國近代自己生產的第一款步槍,也是從清末到建國以來,生產裝備數量最多的一款槍械。

  中國人對德式裝備的優良性能,一直有着相當美好的印象,對德式武器的仿製也是有近百年的歷史。

  1865年(清朝同治4年),鴉片戰爭的慘敗,讓中國的有識之士意識到洋槍洋炮和近代軍火工業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意義。當時名震一時的淮軍李鴻章,湘軍曾國藩朝廷,和朝中權臣榮祿的合作下,首先開辦了“江南製造局”。

  867年,江南製造局仿製出德國毛瑟11mm前膛步槍,這是中國自己生產的第一種步槍。這款毛瑟前膛步槍使用黑火藥和鉛彈頭,該槍威力驚人,是當時世界上威力最強的單兵武器,中國仿造的起點很高。

  1893年(光緒19年),由於世界槍械領域發生了重大的技術變革,中國漢陽製造局也開始模仿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款步槍--毛瑟M18887.9mm步槍,俗稱79式步槍或者漢陽造步槍。該步槍已經具備現代步槍的全部特點,彈藥後膛裝填,五發彈夾裝彈,後拉式步槍。該槍由於先進的設計,能夠滿足未來長達三十多年戰鬥的需要,它在中國直到朝鮮戰爭後期才完全退出現役。

  1906年(光緒32年),仿造德國的M18987.9mm毛瑟步槍,使用7.9mm尖頭彈。1907年(光緒33年),仿造德國M19046.4mm毛瑟步槍。

  1911年(清朝末期),江南製造局又仿製了一款優秀的步槍毛瑟M1896步槍,中國取名爲“宣統三年式”步槍,口徑爲6.8mm。“宣統三年式”步槍做工非常細緻,金屬材質和木材都選擇當時中國最好的材料。可惜隨着軍閥混戰,各派軍閥紛紛從各國進口新式裝備,該步槍沒有什麼銷量,最終停產了。

  1912年(民國元年),又在M19046.4mm毛瑟步槍的基礎上,進行了相當的改進,將其定名爲元年式步槍,使用漢陽造的7.9mm圓頭彈頭。

  1933年8月,中國將鞏縣造的元年式步槍改成M1898步槍,1934年正式製造,採用尖頭彈。

  隨着1928年,國民政府以南方不足三十萬之衆,掃平全國一百五十萬軍閥部隊,統一全國。之後1930年的中原大戰,又擊敗各地強力軍閥,消滅了他們的大量有生力量,徹底消滅了他們動亂中國得軍事根源。

  1898步槍,1934年正式製造,採用尖頭彈。

  隨着1928年,國民政府以南方不足三十萬之衆,掃平全國一百五十萬軍閥部隊,統一全國。之後1930年的中原大戰,又擊敗各地強力軍閥,消滅了他們的大量有生力量,徹底消滅了他們動亂中國得軍事根源。在軍閥分裂近二十年以後,終於實現了統一。

  隨着國家的統一,軍隊制式武器的統一必然是第一步需要做的事情。

  當時中國,除了毛瑟系列步槍以外,中國還裝備日,美,英,法,俄等10多個國家,超過30種以上的步槍。

  這些步槍的口徑有六七種,即使相同口徑使用的不同彈藥也有三四種,也就是說,整個中國一共有超過二十種彈藥在使用,這對於任何一個國家得軍工後勤系統來說,簡直是無法忍受的噩夢。

  於是,國民政府在當時德國顧問的幫助下,制定了詳細的軍事整編計劃。

  1932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召開全國制式武器會議,決定以德國毛瑟M1924式步槍爲模板仿製,使用7.92mm尖彈作爲制式彈藥。

  該槍原是一戰後得德國爲了逃避“凡爾賽條約”而對德國軍工的嚴格限制而簡化的縮短型槍,該槍源於M1898的成熟設計思路,毛瑟又在其基礎上進行了改進。該槍是一款非常出色的武器,是世界步槍界得龍頭老大-毛瑟公司的傑作。

  在1930年代,德國總結一戰得教訓,決定打造全新概念得新式陸軍。德國軍工企業的研究生產重點在坦克飛機這些重武器的研發上,對於步槍的改進並不起勁,所以該槍在德國只有少量生產和外銷。

  以後德國陸軍又將其修改,生產除了著名得毛瑟98K步槍(K98K --Karabiner98kurz的意思就是毛瑟1898式短卡賓槍。K的意思是Kurz,也就是德文“短”的意思。)

  不過在1932年來說,該步槍絕對是世界上數一數二得優質武器,也很符合德國顧問打造中國快速步兵師得軍事意圖。在德國軍事顧問的強烈推薦下,國民政府選用該步槍作爲中國軍隊的制式武器。定型以後,隨即仿製。

  國民政府當時最大的兵工廠--鞏縣兵工廠很快接受了德國方面得全部技術資料,並且完成了樣槍得製造,掌握了該槍得製造工藝。在1935年8月國民政府將新槍定名爲中正式步騎槍。

  1935年雙十節(10月10日),該槍正式開始大量生產。

  該槍的生產量很大,在七七盧溝橋事變以後,爲了適應戰爭的需要。1940年,又對中正式步槍進行了改造。

  該槍改進以後,總體比較接近德國K98,槍身更短,零件更少(94個零件),該槍在1943年10月10日開始大量生產。

  優點

  強大的殺傷力

  在二戰各國使用的主力步槍中,毛瑟K98步槍是威力最強大的武器。作爲K98同系列的中正式,它的威力也是大的驚人。在抗戰戰場,日軍裝備的主要是三八式步槍。該槍的射擊精確,射程遠,但是由於口徑小,穿透力強。子彈很快穿透肉體,穿透處是非常光滑的貫穿傷,難以造成空腔效應的傷害。如果不是射中要害,一般只能造成中彈者的輕傷。

  實戰中,經常有國軍士兵身中數彈,稍加包紮仍然持續作戰的現象。

  而中正式正好相反,其威力十分巨大。子彈在射中敵人時,強大的衝擊力會對中彈部位造成強大的衝擊力,造成內臟的損傷。而子彈進入肉體以後,會發生變形和翻轉,造成肉體內部巨大的空洞。實戰中,被中正式射中的日軍士兵,子彈入口是一個小口,出來則是一個大的嚇人的傷口。日軍中彈者非死就是重傷,即使射中非要害部分,也無法簡單的的陣前治療,必須送野戰醫院,造成陣前減員。

  在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曾經被米勒上尉釋放的德軍戰俘在最後用K98連續射殺了二個美軍士兵,其中就包括米勒上尉。第一槍擊中一個奔跑的美軍士兵得後背,該士兵中彈時,在強大的衝擊力下立即失去意識,跌落橋下傷亡。而米勒上尉被射中胸部,立時摔倒失去行動能力,數分鐘後死亡,側面反應了該槍的威力的巨大。

  在電影《兄弟連》中,在登陸諾曼第一集,那個外號叫做牛仔的士兵在最後被德軍的毛瑟冷槍擊中。被發現得時候眼睛還睜得很大,口鼻出血,可見是立刻死亡。

  根據士兵的戰場經驗,如果擊中敵人胸腹等主要軀幹,敵人基本立即跌倒後死亡。絕對不會出現三八式那樣,明明連續擊中敵人數次,敵人還活蹦亂跳得局面。

  優秀得射擊精度。

  德軍士兵經常稱讚他們的K98步槍十分精確,基本做到指哪兒打哪兒。二戰中德軍培養了大量得狙擊手,他們使用狙擊步槍就是K98步槍。唯一區別就是配有一個ZF41或ZF42瞄準鏡,使用配有4倍瞄準鏡的K98狙擊槍可輕鬆射殺400處的目標,若選擇6倍瞄準鏡則可射殺1000米處的目標(一般狙擊槍的射程大約800米)。一把步槍可以作爲狙擊槍使用,這點就可以輕鬆看出它的準確性。

  K98得準確性主要來自於其整槍得優秀設計,另外就是使用了尖頭彈。不同於早期得圓頭子彈,尖頭彈得彈頭輕,因此出速較高,其形狀呈流線形,空氣力學系數佳,因此彈道特性較好,不易受風向影響。

  在抗戰戰場,國軍有經驗得老兵往往用普通得中正式(不加瞄準器),直接作爲狙擊槍使用,在戰鬥中殺傷了不少日軍普通士兵。

  尤其是在四川和雲貴得戰鬥中,國軍往往以複雜地形爲依託,以少數單兵持槍在很多險峻得地形狙擊日軍。日軍往往拿這些狙擊手沒有辦法,最終只能用步兵炮或者擲彈筒將其打掉。在有些極端情況下,甚至使用重炮和飛機。

  短管設計

  毛瑟標準步槍全長1.25米,槍全重4.08公斤,槍管長0.738米。中正式主要的差異就是槍管縮短了0.138米,而短管設計是步槍的主流。一戰結束以後,步槍使用得範圍已經縮小了很多。其中百分之八十得作戰集中在400米內,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也都在1000米以內。

  也就是說,步槍有可能遇到得作戰有八成是在400內,這個距離根本無需要如此之長得槍管設計。至於400以外得作戰,實際上大部分步槍得有效射程也不過是600米左右。超過這個距離,射擊精度就會差的很多。

  況且由於裝甲武器和多人操縱遠射武器(輕重機槍和輕型迫擊炮)的發展,中遠距離的殺傷主要由他們來完成,不需要火力薄弱的步槍手來完成。

  而短槍管設計,對於武器在狹窄空間內得使用,減輕重量便於攜帶和減少生產得難度,都有重大得意義。而且符合德軍機械化步兵得需要,長步槍在車輛內部很難放置。另外,步槍得製作,其中得重要得難點就是在長槍管得製造。不但費工費時,而且很容易製造失敗。

  對於短管武器來說,它得殺傷力和長管步槍沒有區別,射程也基本相當,短管設計也是未來突擊步槍得主流,德國人又一次把握了這個步槍界得動態。

  操作簡單,結實耐用

  毛瑟式的結構簡單,它的基本設計幾乎是近代步槍的模板,世界很多國家的步槍,都源於毛瑟步槍的設計。該槍結構簡單,可以在陣前迅速拆卸維修。即使部分零件損壞,一卸修理。

  簡單的結構,讓其具有良好的耐用性。從黃沙滿天得華北,綏遠,到炎熱得廣州,從冷天雪地的東北,到淤泥滿地的黃泛區,中正式都完全能夠適應戰鬥的需要。其操作也比較簡單,單純從射擊得訓練上來說,沒有太大得難度。直到五六十年代,大陸和臺灣也裝備大量中正式步槍,主要用於民兵得訓練。

  缺點

  射速較慢

  相比世界其他的主力步槍,中正式的射速慢了一些。它得射速大蓋是一分種10到15發,這個射速和蘇聯莫辛納甘基本相當。

  在蘇德戰爭初期,德國K98在和蘇聯步槍交手的時候,絲毫不落下風。而德軍憑藉戰術和裝備得全面優勢,初期造成了蘇軍嚴重得損失。直到蘇聯開始大量換裝SVT40半自動步槍以後,步槍火力纔開始和德軍步槍火力相當。

  但是,在和英國的10發裝彈的李恩菲爾德步槍和美國M1步槍交手時,毛瑟式大大佔了下風。尤其在對付後者時,毛瑟式射出一槍,往往遭到美軍M1半自動步槍四到五槍的還擊。二戰西線戰場,德軍除了在飛機和火炮上佔了劣勢,在步槍活力上也遠不如美英聯軍。只是依靠MG42機槍,勉強能在局部和美英大兵打個平手。

  在中國戰場,中正式在和三八式交手中,在威力和可靠性上都頗有優勢,射程和精確度上也相差不大。但就射速一點來說,中正式射速不敵三八式,加上機槍火力的差距,中國軍隊在火力上很佔了下風。

  後坐力較大 。

  由於威力較大,代價就是步槍得後坐力很大。 對於新兵來說,中正式並不容易訓練,而且強勁得後坐力容易對新兵造成射擊恐懼感。 實際上,國軍士兵本來就訓練不足,加上儲備彈藥本來就有限,實彈訓練很少,造成國軍新兵素質較差。 相比起來,三八式步槍採用小口徑,後坐力小,特別容易訓練。 二戰時期日軍新兵得射擊技術普遍不錯,據說有百分之七十可以達到優秀,可見三八式和中正式在對於新兵訓練上得區別。可以說,中正式或者毛瑟K98是很好的武器,缺點就這麼多了。

  生產和使用 。

  八年抗戰期間,中國一共生產了大約五十萬支中正式步槍。 即使加上各地生產得二十多萬支老式漢陽造,制式步槍生產一共不過八十萬支左右。 這對於始終保持三百萬以上正規部隊得中國軍隊來說,自然是不夠得。 而相比起來,德國僅僅在二戰期間就生產了七百五十四萬零五十八支毛瑟步槍,幾乎是中國得十倍。 而且,德國同時還要兼顧坦克,大炮,飛機和艦船等等得生產。 中國當時可以生產得只有步槍和少量機槍而已。 這除了中國得工業過於薄弱以外,還和日軍戰時封鎖有關。

  從戰爭開始,日軍就全力封鎖了中國得海上和路上外援通道,中國在長達近二年得時間只能得到二個美軍師得補給。 同時由於日軍進攻,各地兵工廠紛紛一再搬遷,這也嚴重影響了生產量。 而當時中國得鉻鋼、鎢鋼等造槍必要鋼材直到1939年才能少量生產,所以大部分仍然靠進口。一旦封鎖,就必然造成原材料斷絕,隨着原料斷絕就是生產的停頓。 可以說,中國兵工人員能夠在這種惡劣環境下生產六十萬支,已經是盡了最大的努力,是值得欽佩的。 在抗戰期間,中正式的質量也是頗有不同。除了漢陽兵工廠和21廠生產的質量相當不錯以外,其他生產的中正式質量差別很大,頗有一些粗製濫造的產物。 抗戰期間,經常有國軍士兵抱怨:有效射程800米的中正式,在實戰中能夠打300到400米就是極限了,很難和日軍對抗。

  實際上,由於原材料和技術人員相差很大。中國有一部分中正式的質量可以達到德軍K98的水平,而有一小部分中正式最多相當於老套筒的水平,差別很大。 但是,抗戰中的國軍士兵如果能夠扛上一把中正式步槍,還是很滿意的。中正式也是抗戰國軍的主力裝備。 隨着抗戰的結束,內戰的開始。 雖然中共方面和中國政府軍都得到爲數不少的日式裝備和蘇美裝備,但是由於後勤和實際數量的原因,中正式仍然是國共雙方的主力制式裝備,三大戰役中隨處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中正式最後一次表演是在朝鮮戰爭期間,初期由於蘇聯援助的蘇式裝備還沒有到貨。十多萬東北野戰軍士兵手持包括中正式步槍,三八式步槍在內的五花八門的武器和裝備精良的美韓軍隊作戰,初期的三大戰役把他們打的潰不成軍,狼狽不堪。如果不是雙方在重武器和空軍方面差距太大,美軍很可能被趕出朝鮮半島。

  在朝鮮戰爭中,中正式表現平平,在美軍裝備的M1伽蘭德面前全面落了下風。志願軍戰士對美軍伽蘭德步槍十分喜愛,稱之爲八大粒,它能連射八發而且射擊精確。 到了朝鮮戰爭後期,中正式逐步被蘇式五三式步槍替換,這也是大勢所趨。 之後就是半自動步槍和自動步槍的時代了 。

  可以說,抗戰時期國府使用中正式步槍作爲制式槍械是非常睿智的。 毛瑟步槍的特點是非常適合當時中國士兵的需要的。 由於中國士兵的訓練不足,素質不高,如果使用三八式之內殺傷力較弱的步槍,就需要較高的射擊水平,必須擊中軀幹等要害部位。 而中正式步槍威力巨大,只要射中敵人,不死就是重傷,造成其失去戰鬥力。中國士兵射擊技術差,就必然要求他們手中的武器射中敵人就造成嚴重傷害。就如同二戰期間德軍飛機的機關炮和英軍飛機的機槍的差別,機關炮雖然不容易擊中對方,但是擊中就是重傷。

  但是,由於戰爭和戰術需要的巨大變化,毛瑟之內的手拉步槍無法適應現代戰爭對火力和壓制能力的強烈需要,所以必然要被半自動步槍和自動步槍所取代。 實際上在二戰時期,毛瑟式步槍已經逐步被沃爾特公司的G43型半自動步槍取代。實際上G43半自動步槍是一款非常庸俗的武器,各方面性能都是平平。它也能取代毛瑟步槍,可見手拉栓式步槍淘汰的必然性。 朝鮮戰爭結束以後,中國士兵很快全面換裝了56式半自動步槍(仿蘇聯的西蒙諾夫半自動卡賓槍)和56式自動步槍(仿蘇聯的AK47自動步槍),淘汰了全部的栓式步槍。 這些武器在後來的中印戰爭中,狠狠的教訓了一下還大量裝備二戰時期李恩菲爾德手拉步槍的印度軍隊。

  結語 。中正式作爲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全國範圍的制式步槍,其意義是極爲深遠的。 其在抗戰中的作用,也是無需多做描述的。 抗倭第一名槍,當之無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