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強颱風“飛燕”過境日本東部沿海,大阪遭受重創,關西機場緊急關閉,竹山聖從大阪直飛成都的航班被迫取消。

按原計劃,他將於9月8日飛往成都,開啓爲期三天的交流訪問,這包括一場關於建築的公開講座。

“飛燕”突至,幾個月的期待變得令人焦躁起來。

┇ 竹山聖,1954 年生於大阪,被稱爲“日本詩人建築師”。1973年考入京都大學建築系學習,1977年進入東京大學,相繼在工學系研究科建築學專攻完成碩、博士課程學習,師從建築巨匠原廣司先生,與隈研吾同級。

得知這一消息,此次活動的邀請人藤井明和胡昂有些頭大。

邀約早在頭一年定下,場地、宣傳都已妥當,數百名現場觀衆已經預約。考慮過延期,但被告知此後兩個月內的講座場地均無檔期,這顯然是行不通的。

┇ “缺失的想象力”海報。此次講座由藤井明和胡昂邀請,在川大西五教演播廳舉行。藤井明(日本建築家、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四川大學高端外籍教授)與胡昂(四川大學建築系教授、牛津大學客座教授)兩人於2011年共同成立胡·藤井研究室,已連續八年招收碩博士生共33人。

“不如來回都經過東京如何?”考慮過經由名古屋或福岡往返的諸多可能性後,藤井明提出了最終的解決方案。

在花了半天訂好機票後,大家感嘆這恐怕是訂過最難的一次機票了,“對竹山老師來說,這更艱難啊。”

如此一來,原本5小時的飛行時間陡增至15小時。但考慮到活動的重要性和多方期待,竹山聖慨然應允。

...

“唰唰……”在萬米高空的飛行中,機艙內除了氣流聲,還摻雜着鉛筆劃過紙張的窸窣——竹山聖坐得筆直,畫着手頭項目的草圖。

在低氣壓的環境裏,畫圖不需要他投入過多專注力。在跟建築打交道超過40年後,流暢的落筆早已成爲一種慣性。

┇ 1990年,竹山聖曾以一家箱根溫泉旅館「強羅花壇」獲得「神奈川縣建築競技優秀獎」。日式傳統美學與現代建築融合,將室外四時美景視野納入空間,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水平與垂直交錯疊橫的光影廊道。

┇ 竹山聖的著名作品中,有一處是位於兵庫縣著名的城崎溫泉西村屋招月庭旅館。圖片來自網絡

┇ 整個建築本體捨棄舊有的公寓設計,採取大開放式的玻璃帷幕,更將室外遼闊的五萬坪自然景觀納入旅館的室內之景。

而在鄭州機場等待轉機時,竹山聖則選擇沉浸於寫作。除了建築師,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專欄作者。

他的文學功底早已是東京大學“原・藤井研究室”裏公認的。在4月原廣司訪問成都時,就曾提到自己的弟子當中,“文字非常有詩意,肯定是竹山聖了。”

竹山聖的博士論文《建築的思考:圍繞建築慾望的臨牀建築學考察》,也曾令同研究室出身的師弟胡昂印象深刻。

┇ 《空》,竹山聖著。圖片來自網絡

而在多年的文學積澱中,他亦對中國文學頗有鑽研。

莊子是他最喜愛的中國古代哲學家,他的建築理念深受其影響,不少作品都體現出莊子關於“空”的哲學。

位於日本加賀市的“無何有”旅館,便是竹山聖以莊子“無何有之鄉”的無爲思想爲設計理念建造。大量空間留白只爲讓旅客靜靜地感受“空”的本質。

┇ “無何有”旅館,建於1996年。竹山聖:“莊子雲「虛室生白」(空空如也的房間才能盛滿陽光),所以不受任何事物羈絆、完全自由的大腦,是什麼都不持有的大腦。「無何有之鄉」,便是指無所存在,或以自然的狀態存在,這就是我的設計理念。我們需要拿出一些時間去體會空寂,因爲這段時間是「空」的,所以,它才能被真正的自由填滿。當我們在因「無用」而茂盛生長的大樹下休憩時,心靈也可得到平靜。” 圖片來自網絡

┇ 它的庭院是一片自由瘋長的雜木樹林,沒有人工修飾,沒有刻意種植;楓樹和松樹、山茶樹、花梨樹等樹木隨意生長。圖片來自網絡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若論及他最喜愛的中國古代詩人,非李白莫屬。恰好李白就出生在四川江油,此次成都之行,也算到李白的故鄉了。

當再次乘上飛機起飛,“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的畫面,一度在他的腦海中暈染開來。

抵達酒店已近深夜11點,半小時後竹山聖現身紅瓦寺街頭燒烤店,胡昂邀請他喝本地啤酒、喫地道成都美食。這是他在成都的第一餐。

┇ 胡昂也曾邀請建築大師山本理縣來過這家店。山本理縣是原廣司的弟子、藤井明的同窗、竹山聖的師兄。

早前,竹山聖就曾聽師兄山本理縣提起,“成都的啤酒和燒烤一定不要錯過。”

喚醒“缺失的想象力”

翌日清晨,竹山聖請來胡昂和他對演講稿,主題是“缺失的想象力”。

“我們可以想象一些東西,任何東西,甚至沒有的東西。想象缺失的東西,缺失進一步喚起想象力,而驅動建築創作的也正是這種想象力。”

┇ 胡昂此次爲竹山聖作同聲傳譯。他坦言,“竹山老師的講座內容知識面寬廣、還有不少老莊哲學,實在很有挑戰。”

下午2點20分,講座開始前10分鐘,竹山聖早早落座在第一排等待,雙手抱在胸前,微抿着的嘴角溢出一絲興奮。

這樣的講座,在京都大學執教的他不是沒有做過,只是這次,面對的是來自中國的學生和建築師們。

這是第一次。

┇ 在竹山聖身後,已經人頭攢動,超過400人的期待與嘈雜縈繞在他耳邊。攝影:潘婷©洲宇設計

“こんにちは、竹山聖です”(大家好,我是竹山聖),一音落定,隨之而來的是久久不能平息的掌聲。

從胡昂那裏得知,到場觀衆有建築系的學生們、有行業裏資深的建築師、還有純粹的建築愛好者……竹山聖目光緩緩掃向前方,“都還如此年輕啊。”

一瞬間,記憶彷彿閃現回自己的青年時代。

80年代初期,剛畢業的竹山聖進入了一家地產公司,在這裏歷經了日本泡沫經濟。

當時的地產行業將房屋售價的10%用來建造,只有1%用來做設計。可想而知,那時他做設計算不得自由。

他深知,“設計中不受限制的是最重要的,需要有足夠的空間去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 竹山聖與現場觀衆合影。

而在建築中的想象力,也需要留給走進它的人們。

新宿的佛教建築蓮花堂,正是竹山聖設計哲學的集中體現。這座寺廟靜靜綻放于都市的喧囂之中,其中最具象徵性的空間是被置於中心軸最上方的“空之屋”。

這無疑是竹山聖對莊子哲學的又一次解讀——“虛室生白”。

┇ 新宿的佛教建築蓮花堂。建於2014年。“空之屋”是一處冥想空間。圖片來自網絡

講座結束後,竹山聖在成都“閒派”餐廳用晚餐,與成都建築和設計圈的後輩們相談甚歡,還揮筆留下幾幅墨寶。

┇ 左爲竹山聖與胡昂,右爲竹山聖與牧之。

┇ 竹山聖與成都年輕的設計師、建築師交流。

成都,這次要好好看一看

10號一整天,是完全的成都在地文化體驗。早上8點,竹山聖一行去往熊貓基地。

大熊貓的魅力,恐怕是沒人可以阻擋的。竹山聖手裏的相機不停地“咔嚓”,他小聲對翻譯小姐說,“我最喜歡的,不是大熊貓,是小的大熊貓(幼崽)。”

┇ 竹山聖在大熊貓基地。

或許竹山聖對熊貓幼崽的偏愛並不是沒有原因。

相較於成年大熊貓來說,幼崽是弱勢的一方。這就好比在三國的人物裏,他更喜歡總在“逃命和哭”的劉備,“把柔弱的一面展現出來,人物會更加真實。”

在大學時期,竹山聖還曾癡迷於一本三國小說《泣き蟲弱蟲諸葛孔明》(翻譯:哭鼻蟲諸葛孔明),看到了諸葛亮柔弱的一面。他調侃到,“在日本,悲情人物會比較受歡迎。”

因此,作爲劉備、諸葛亮蜀漢君臣合祀祠宇的武侯祠,必定是要去的。

┇ 竹山聖在武侯祠。

顯然,在入鄉隨俗方面,竹山聖已經很熟稔了。

在由老建築改造而成的“香葉草”院落餐廳,和大夥兒一起喝蓋碗茶、嗑瓜子兒、品嚐地道成都私房菜,還在錦裏親自推磨碾辣椒麪。

這一天,沒有學術上的交流。只伴着熊貓基地的綠韻清幽、武侯祠的莊嚴肅穆、錦裏的熱鬧沸騰,還有私房家宴館裏的麻辣鮮香。

┇ 竹山聖在“香草葉”院落餐廳和錦裏。

在回酒店的路上,竹山聖將臉貼近車窗,夜晚的城市流光溢彩,成都的另一面——繁華,在他的眼前一一呈現。

“這和我之前想象中的成都不太一樣,發展太快了。”

安仁是竹山聖成都之行的終點站。

近代民居建築劉氏莊園建築羣,以及國內建設規模和展覽面積最大的建川博物館聚落,都在參觀計劃之中。

┇ 劉氏莊園。大邑劉氏莊園博物館博物館佔地7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1055平方米,呈不規則多邊形,四周由6米多高的風火磚牆圍繞,7道大門,內有27道天井,180餘間房屋,3個花園。爲川西壩子建築風格。博物館的建築、館藏、泥塑、遺存是認識和研究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四川軍閥史、民俗學、近代民居建築的重要實物,也是中國近現代社會發展史的一個斷面。攝影:UU©ZIPART

┇ 建川博物館聚落。博物館以“爲了和平,收藏戰爭;爲了未來,收藏教訓;爲了安寧,收藏災難;爲了傳承,收藏民俗”爲主題,建設抗戰、民俗、紅色年代、抗震救災四大系列30餘座分館,已建成開放24座場館,是目前國內民間資本投入最多、建設規模和展覽面積最大,收藏內容最豐富的民間博物館。攝影:UU©ZIPART

去往安仁的路上,竹山聖很興奮。和胡昂聊到昨日晚宴認識的年輕人,又詢問劉氏莊園和建川博物館聚落的歷史由來。

午飯便在農家樂解決,他對所有敬酒都是“來者不拒”,幾杯啤酒下肚,臉上像撲了一層紅紅的粉。大家一致同意,今天的竹山老師看起來很年輕。

胡昂的太太張老師向衆人透露,“有人曾誇竹山老師很帥,他反倒做起了鬼臉。”

┇ 竹山聖外着藍色外套,內搭純白的襯衫,釦子扣到第二顆,肩上還斜挎一個看起來滿滿當當的書包。攝影:UU©ZIPART

下午12點40分,步行至劉氏莊園的門口,竹山聖倏地搶至衆人前面,舉着小相機按下快門。

攝影師打趣道,“竹山老師搶在我們前面,恐怕是想拍下了一張沒有人擋着建築的照片。”畢竟隨行的人、遊客實在不少。

┇ 竹山聖在劉氏莊園外。攝影:UU©ZIPART

┇ 除去東京大學師出同門的三人外,同行的還有由柴玲與高松帶領的洲宇設計集團建築師交流團。

跨進劉氏莊園高高的門檻,眼前的重牆夾巷、厚門鐵鎖、祕室複道,佈局零亂,宛若黑沉沉的迷宮建築。若沒有導覽員的引導,很容易失了方向。

竹山聖卻像個莽撞的孩子一樣疾行在前,幾次“弄丟”了導覽員。

遇上一顆橘子樹時,他大呼“卡哇伊”,湊上去觸摸橙黃的果實;參觀書法藏品時,驚喜地發現,可以參考上面的“竹”來寫自己的名字;

途徑一間封閉的浴室,他把臉貼到窗戶上探看,“啊,原來是這樣的……”若當他用拇指和食指一起摸鼻頭,那定是恍然大悟了。

┇ 竹山聖坐在毛主席頭像下,要求攝影師爲他留念一張。攝影:UU©ZIPART

反觀同行的藤井明,一直走在隊伍最後,生性“害羞”的他甚至會有意避開人羣。

只在讓人容易停留的有趣之處,兩人才會相遇,“你看,那個牆上開的窗戶,完全就像原廣司老師的做法嘛。”

對竹山聖的這個說法,藤井明不可置否。

┇ 莊園內有27道天井,藤井明和竹山聖在其中一處停留。

┇ 劉氏莊園的天井。攝影:UU©ZIPART

事實上,莊園裏的設計處處體現出中國古代傳統建築觀,亦可在竹山聖的作品中尋到,譬如天井、庭院……

當看到牆上的一方“風水文化”展示牌,他略有些興奮地向翻譯小姐解說起來,“你看,金木水火土是‘五行’,春夏秋冬是‘四時’。

“我的有些設計,就遵循了風水之道。”

┇ 竹山聖在對風水之道進行解讀。攝影:UU©ZIPART

┇ 劉氏莊園的庭院。攝影:UU©ZIPART

在劉氏莊園穿梭的2個小時裏,疲憊絲毫沒有在竹山聖臉上顯現。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到建川博物館的參觀。

在紅色年代章鍾印陳列館中,他望着頂上漏進來的自然光,若有所思;復又低下頭去,琢磨地面竟由如此巨大的印章鋪就;接着拍起掌來,仔細聽着空間內的迴轉的聲響。

“這個建築很有趣啊。”

┇ 竹山聖在紅色年代章鍾印陳列館。攝影:UU©ZIPART

┇ 竹山聖在長江漂流紀念館。攝影:UU©ZIPART

除了建築,竹山聖還對漢字有着十足的求知慾。

啤酒瓶、對聯、牆壁上的漢字……都要向身邊的人討教一番,哪怕只是一個聲調。

當胡昂的夫人張老師提及,紅色年代羣像上的幾個大字,出自中國一首經典紅色老歌《我們走在大路上》,他竟有模有樣地學唱起來。

“我們走在大路上……”

┇ 攝影:UU©ZIPART

“諸位客官,裏面請。”夜裏8點25分,一聲洪亮的吆喝劃破古街的寂靜。

這一天的結束,由一場浸入式戲劇開始。

當那扇厚重的院門從內拉開,幽深的庭院在夜色中顯露。一隊娉婷的美人撐着發光的紙傘,緩緩行至人們面前,引着人們走向曲徑深處。

隨即的1個小時內,輾轉四處院落,這訴說兄弟情、國家情和兒女情的戲劇便鋪開四幕。劇情跌宕起伏,院落在燈影裏如夢境一般。衆人看得如癡如醉,一時也分不清身處虛幻還是現實。

┇ 《今時今日是安仁》劇照。這是一部選取了楊孟高、劉元琥、劉元瑄、陳月生四座公館作爲演出場地的大型公館實境體驗劇。圖片來自網絡

毫不意外,觀衆們都陷進去了,包括聽不懂臺詞的竹山聖。

他的目光始終隨着演員流轉,視線被人擋住了,便移動幾步;被柚子樹遮住了,就扶着樹幹探出頭去。

在這出戏終於落下帷幕的時候,觀衆們的掌聲經久不息。翻譯小姐好奇問道,“竹山老師覺得這場演出如何?”

“非常好。

“但劇情我有幾處不明白,能和我講講嗎?”

┇ 演出結束之時。攝影:UU©ZIPART

12日清晨7點,竹山聖啓程回日本。依舊是一個人,以及15個小時的飛行。

...

END

後記

只要和竹山聖待上一天,你便會目睹“頑皮”的屬性,無法抑制地從他身體裏跳出來。

在11日晚餐前,他在安仁公館酒店與隨行設計師展開了一次深度的交談,鼓勵年輕人嘗試更加豐富多樣的建築形態。

“do do、re mi、fa so”,竹山聖突然提高了音量,用音符的高低來作比喻。滿堂笑聲過後,原本有些緊張的年輕人們,也瞬間放鬆了許多。

┇ 竹山聖用音符比喻建築的豐富形態,用茶杯比喻空間和人的關係。

┇ 講話時在瞬間陷入思考的竹山聖,樣子極其可愛。攝影:UU©ZIPART

事實上,拋開“日本詩人建築師”的身份,竹山聖就是一個頑皮的孩童吧。但不僅於此。

詩意、幽默、求知、天馬行空……這些詞都無法完全將他概括,很好奇他還有多少面?

或許還有“卡哇伊”?

彩蛋

┇ “不喜歡音樂的詩人不是好建築師”。和學生一起玩音樂的竹山聖,中學時代他曾加入電吉他樂團。圖片來自網絡

創作團隊

主編

編輯

撰稿

攝影

欄目

牧之

UU

UU

UU©ZIPART、胡昂提供、或來自網絡

空間志/人物圈/築事研究院/小藍書百科/築事會/言築

*一築一事獨家報道

凡一築一事刊載的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如違反上述聲明,一築一事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