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圆明园址公园”可以订阅哦!

1727年9月20日

雍正三子弘时去世

延伸阅读

继位风波

爱新觉罗·弘时,1704年3月18日出生,清朝雍正皇帝的第三个儿子,也是雍正长成年的最大的儿子,乾隆皇帝的异母哥哥。弘时本来在皇位竞争中是有很大优势的,但结果却败给了小自己7岁的弟弟弘历,最后二十四岁英年早逝,不得不说很是诡异。那弘时为什么没能被雍正选为皇位接班人呢?

《甄嬛传》中的三阿哥-弘时

雍正的子嗣不算繁盛,他一生共生了十个儿子、四个女儿,但只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活到成年,其余皆早夭。其中最小的儿子弘曕是在他去世前不久才生的。所以在雍正当上皇帝后可考虑的皇位继承人一共有三位,分别为弘时、弘历和弘昼。而由于弘昼行事不拘小节,对皇位也没有太大的野心,所以弘昼其实早就被雍正排出选择继承人的范围了。那么,雍正选择皇位接班人的人选其实也就两个:弘时和弘历。

清代皇子在故宫的居所-南三所

首先看下弘时比弟弟弘历占有的竞争优势:一是他是雍正最大的儿子,雍正即位的时候,弘时虚岁19岁,已经成家,而当时弘历还是一个12岁的少年。二是他生母的地位远高于弘历生母的地位。在中国古代,母凭子贵的同时也子凭母贵,生母的地位高,儿子的地位也相应较高。比如康熙皇帝最初是立他正宫皇后的儿子胤礽为太子,而后来的乾隆皇帝也是多次立皇后所生的儿子为皇位继承人。雍正在即位之前的正牌福晋虽然生了嫡长子,但没有能长成年,而弘时的生母是仅次于福晋的侧福晋,地位比弘历的生母要高上一大截。所以,按照常理,弘时应是雍正择嗣时的首要人选。

当然,弘历也有优势的地方。一是弘历性格沉稳,从小就聪明过人。二是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当时还是雍亲王的雍正将十岁的儿子弘历引见给康熙帝。康熙帝一见就十分喜欢,称这个皇孙的福分超过自己。之后将弘历接在身边,亲自养育——这是康熙所有皇孙中唯一的特例。因此很多人推断康熙就是为了弘历以后能登皇位所以才先传位给雍正。

在雍正即位之初,对这个事实上的大儿子还是寄予厚望的,这从雍正为其慎重择师这一点上不难发现。雍正登基后,举家入住紫禁城皇宫,仍然允许当时已成家立室的弘时同住宫中,共聚天伦,这都说明雍正与弘时的父子之情,在当时并没有破裂。弘时最终在皇位继承上完全失败既有他父亲的原因,也有他自己的原因。

首先,雍正在事实上断绝了弘时接班的可能性。雍正鉴于在康熙年间多位皇子为了谋取储位拉党结派,明争暗斗的事实,决定秘密建储,防止诸子之间的争斗。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就秘密建储,虽然他做得十分缜密,但仅3个月后,他的一个行为泄露了天机。当年十一月是康熙皇帝周年忌辰,雍正皇帝没亲自去致祭,而是派年仅13岁的弘历代其前往。这是一个意味深长之举:在位皇帝特遣未来的皇帝向升天的皇帝致祭,奏告王朝百年大计已定,储位已有所属。雍正这相当于宣告秘密建储的皇储就是四子弘历。如果这还不算板上钉钉的话,第二年弘历再次被雍正派往致祭。雍正的举动等于在事实上断绝了弘时接班的可能性,所以弘时的沮丧、怨恨和嫉妒是可想而知的,这也为他后来的行动埋下了伏笔。

弘时的性格,史书上记载是“放纵不谨”,通俗点说就是没有城府,任性妄为,想什么就做什么,不顾后果。雍正秘密建储后,这对父子的关系逐步恶化,任性的弘时竟然头脑发热地倒向雍正的政敌允禩,参与到他八叔的政治势力中!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皇帝清除反对派的斗争全面展开,也正是在此期间,弘时的立场完全转向允禩等人,同雍正皇帝的关系彻底破裂!

也在当年,雍正公开表示与弘时父子之情已绝,勒令他去做允禩的儿子。雍正五年,允禩集团被打倒,这时候弘时干脆“破罐子破摔”,在祭祀爷爷康熙时,他忽然以“先帝在天之灵,愿目睹手足和睦,兄友弟恭”的说辞,为被雍正囚禁于宗人府的允禩等几位亲王求情!话里话外,直指父亲不顾手足之情,迫害几位皇叔。雍正勃然大怒,下诏削去他的皇室身份,以“言行放纵不谨”的罪名将弘时革除宗籍,囚禁起来。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编辑]

赵    磊

微信号:yuanmingyuanpark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