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新聞網訊 今年52 歲的劉文廣是靖州坳上鎮農村的名人。這不僅因爲他流轉了千畝土地發展農業產業,而且建立了該縣最早一批家庭農場,當上了農場主,成爲鄉村振興中遠近聞名的新型職業農民“領頭雁”。

“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如今有政府惠民政策的扶持,所以特別想用特色產業讓大家富起來,共同嚐到鄉村振興的‘甜頭’!”劉文廣說,早在2011年,他就把自己發展定格在農村這個大舞臺,嘗試代耕的方式在全村開展統一種植品種,統一機械耕作,建立了規模化經營的雛形。2014 年7 月,他探索土地流轉,併成立了莫莫牛家庭農場,走上了新型職業農民助推鄉村振興的道路。目前,農場共流轉土地1300 多畝發展特色產業,其中種植優質水稻600畝,黑玉米300 畝,黃金梨70 畝,楊梅、椪柑70 畝,金佛手120 畝,覆盆子42 畝,“豆腐樹”30 畝。養殖土豬19頭, 鴨、鵝2700 只, 配套農機7 臺套。年實現收入30 多萬元,帶動20 多戶農戶(其中貧困戶9 戶)就業,實現共同致富。

從縣農業農村局獲悉,截至5 月底,該縣像劉文廣一樣用自己勤勞雙手創造出幸福生活,且手握新型職業農民證書的農民達到724 名。

鄉村振興,“人”是關鍵。2014 年以來,靖州堅持“科教興農、人才強農、新型職業農民固農”戰略,圍繞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壯大,形成了完備的培育體系。同時根據農業生產週期和農時季節,整合農業、就業、林業、農素辦等部門資源,圍繞該縣楊梅、茯苓、山核桃、蔬菜、糧食等主導產業,逐步建立和完善高、中、初級職業農民培養體系,成功打造了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爲農業現代化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截至目前,全縣獲得新型職業農民證書的農民達724 名。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不斷發展壯大,全縣共發展農民合作社628家,家庭農場113 家。基本實現了村村有新型經營主體。(梁華 周敦 武雷 唐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