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權集中在傳統唱片公司手中,全球音樂版權營收的191億美元中,環球、索尼及華納三大唱片公司佔據了68.6%的份額,其曲庫數量同時佔據全球錄製音樂曲庫版權數量的89.1%。環球唱片放棄了唱片版權,還承諾今後出售音樂分發平臺Spotify的股份所得分成給旗下藝人。

文|AI財經社 曹憶蕾

編| 華記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每當“黴黴”泰勒·斯威夫特一發聲,世界自動分裂出兩個陣營——愛她的和恨她的。

這次也不例外。7月1日,泰勒(Taylor Swift)發文控訴前老闆Scoott把自己前六張專輯的版權賣給了長期霸凌自己的斯庫特·布勞恩。她非常不滿,“當Scooter Braun向全世界宣佈購買我的所有唱片版權之後,我滿腦子想的都是他多年來對我不斷的、有控制慾的欺凌。”

很快,賈斯汀·比伯要爲自己的經紀人說話,他站到了泰勒的反方。他認爲泰勒在博同情,“我覺得解決此次矛盾的唯一途徑就是溝通。我不相信在網絡上爭來爭去能解決什麼問題。”水果姐、海爾希則發聲力挺泰勒。

這場歌手與唱片公司的紛爭,表面上是唱片版權買賣問題,實則是雙方控制權的矛盾。誰對作品擁有最大控制權,是唱片公司,還是創作者本人?

這個站在全球唱片業最頂端的女歌手,撈金無數,爲大機器big machine賺得盆滿鉢滿,卻仍然控制不了自己的作品,說白了也是錢。

她28歲成全球最紅女歌手,撈金無數年入賬近億美元,版權卻遭賤賣

從小是超級印鈔機,年入帳1.7億美元

出道近13年,泰勒·斯威夫特一直是大機器廠牌(Big Machine Records)旗下藝人。此後,6張專輯、10座格萊美,泰勒和大機器共同締造了一個全球唱片業的女性傳奇神話。

人們並不會爲泰勒的成功感到驚異。19歲時,她已經是炙手可熱的巨星。泰勒和大機器推出的第二張專輯《放手去愛》,成爲2009年美國最暢銷的專輯之一,獲得了四項格萊美獎。她也成爲“年度專輯”獎項最年輕得主。

當全球唱片業因互聯網的到來而崩解時,斯威夫特無疑是救市的超級英雄。

粉絲、歌迷爲她瘋狂,爲她每一張專輯買單。在粉絲購買力上,麥當娜、碧昂斯、Lady Gaga都要讓步。2015年10月,新專輯《1989》賣出百萬張,佔美國整個音樂產業的22%。當年,演唱會開遍北美、歐洲、亞洲、大洋洲,唱跳了85場,總票房超過2.5億美元,北美貢獻了2億票房。

加上健怡可樂和蘋果店等品牌的代言。隔年,她摘下全球收入最高女歌手的桂冠,一年入帳1.7億美元,是第二名阿黛爾的兩倍還多。她從沒有滑出富豪榜,全球專輯銷量超過4000萬。據《福布斯》的統計,她是2018年收入第二高的女藝人。

她28歲成全球最紅女歌手,撈金無數年入賬近億美元,版權卻遭賤賣

斯威夫特好比一臺超級印鈔機,連同財富而來的,還有榮譽。25歲時,她已經將全美音樂獎獲得最高榮譽Dick Clark成就獎收入囊中,兩度登上《時代》雜誌最具影響力 100 人的榜單。

除了新專輯、演唱會,還有被寫進歌的前男友、矚目的新戀情、政治傾向、爲LGBT發聲,甚至凍卵,有關斯威夫特的一切都可能出現在隔天頭條上。獨立、自信,斯威夫特樹立起一個新女性形象。

如日中天的事業,還有她的內心,一切都在控制之下。

堅決反對流媒體

對於大機器而言,泰勒·斯威夫特無疑是一座開採不盡的金礦,前提是她不離開公司。外界隨時注意着斯威夫特的新動向,因爲這將影響到整個音樂產業。

斯威夫特是大機器的首位簽約藝人,貢獻了公司約80%的營收。其父親也是公司股東之一。女兒簽約時,父親購買了這間新興公司的百分之三的股份,估值12萬美元。

但是,斯威夫特去心已定。2018年,大機器不得不放手了。11月19日,斯威夫特宣佈將離開大機器,簽約成爲環球的藝人。簽約金額並未對外公佈。根據《福布斯》的說法,這份爲期多年的合同承諾會給泰勒·斯威夫特帶來的收入在1-2億美元。

促使斯威夫特加入環球的原因之一是,她此後擁有母帶的錄製版權。這是少有的頂級藝人才享有的權利,唱片公司讓渡母帶版權到自己手中。拿到這些完成後期之後的最初音源,藝人可以從源頭控制作品的使用,獲得更多版權收入。

對於環球唱片而言,這是一項天價的簽約交易,不僅是高昂的簽約費,而是放棄了未來收益。然而,前東家大機器擁有斯威夫特出道以來的6張專輯的母帶版權。

環球唱片放棄了唱片版權,還承諾今後出售音樂分發平臺Spotify的股份所得分成給旗下藝人。2018年4月,Spotify在紐交所上市,首日市值265億美元,環球、索尼和華納唱片均握有Spotify的股份。

長期以來,斯威夫特一直在Spotify、YouTube、Apple Music等流媒體作鬥爭。她曾寫信批評Apple Music在用戶試用期內不支付藝人版權費,公開信發表不到 24 小時,蘋果作出修改。她也曾與保羅·麥卡特尼、U2 樂隊向美國國會提交公開信,要求修改版權法,控訴YouTube未支付音樂人、唱片公司合理報酬。

她28歲成全球最紅女歌手,撈金無數年入賬近億美元,版權卻遭賤賣

或爲新專炒作預熱

當得知大機器又將這些寶藏賣給了斯庫特·布勞恩時,斯威夫特非常痛苦,“賣掉我和我的未來”。

在發文中,斯威夫特表示多年來一直在請求有機會擁有作品版權,“相反,我得到的機會卻是與大機器唱片公司續約,一次“掙”一張專輯,我每交一個新的就換一個。”

因爲前6張唱片版權不歸自己所有,未來斯威夫特在演唱自己作品,包括使用MV,將另外支付費用,“用我在酒吧、俱樂部、競技場、體育場演出賺來的錢來支付MV。”在版權易手後,粉絲需要重新購買專輯,才能繼續享受歌曲。

歌手不能自由演唱自己的歌曲,反過來還得跟版權方支付費用?是的,現實就是如此。在歐美地區,音樂版權是一門成熟生意。版權集中在傳統唱片公司手中,全球音樂版權營收的191億美元中,環球、索尼及華納三大唱片公司佔據了68.6%的份額,其曲庫數量同時佔據全球錄製音樂曲庫版權數量的89.1%。

當還是新人的16歲斯威夫特入行時,缺少經驗、資源的情況下,只有聽從公司安排錄製唱片。承擔了成本和銷售的唱片公司,因此獲得了錄音版權。表演者和創作者有權分享錄音版權授權第三方產生的機械錄音版權。而錄音版權之後的命運,也由大機器說得算。

版權在唱片公司手中,歌手離開公司時,只能忍痛割愛,這也是遵守契約精神。當年,蔡依林離開大聲音樂,加入華納後,曾想拿回出道曲《我知道你很難過》,收錄入新專輯。華納大中華區總裁陳澤杉曾3度赴大聲音樂洽談,握有版權的大聲音樂未點頭,堅持不放版權。

其實,斯威夫特的不滿或許不在版權,而是將火力對向了斯庫特·布勞恩。他是另一個傳奇的締造者、明星經紀人,他最得意的藝人是賈斯汀·比伯。

8月23日,斯威夫特的新專輯Lover即將發行。這次,她拿回了控制權,趕緊宣傳起來纔是正經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