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基层声音】“看似忙碌”要不得

   

前些天,笔者随某公司安全文明示范班组考评组到基层单位检查创建工作。在考评机电队矿灯班时,笔者发现领取矿灯的职工进进出出,比平日要多很多,发放矿灯、自救器和便携仪的职工分外忙碌。

矿灯班为何突然这么忙,还有重复领取现象?队长解释说,如果领取人员太少了,显得有些冷清,所以临时多组织了些人员去领取,给考评组形成和谐有序、忙而不乱的印象。更关键的是,如果前来领取矿灯、自救器和便携仪的人少,窗口就会空下来,考评组就会和发放人员聊天,问各种从党建到业务的问题,有些人年龄大了,平时学习不到位,很容易答不上来,影响考评组对创建工作的印象。

这个回答让人不禁哑然。创建安全文明示范班组,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就算考评期间前来领取矿灯、自救器和便携仪的职工较少,向考评组如实汇报、解释清楚不就行了,犯得着如此粉饰吗?如果考评组问的问题答不上来,则更是区队和班组查找自身问题的时候,更是对照问题改进管理的有利时机,需要督促相关人员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知识。

这件事说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浮夸、虚假的风气在基层依然存在,“看似忙碌”让检查考评见不到真相,听不到实话,看不到实景。

对此,基层单位应该对着镜子照照,看看自己是不是有类似思想和情况。无论是迎接上级检查考评,或者创建各类示范标杆,实事求是是最基本的准则,面对检查考评中出现的问题,不遮不掩,直面整改问题,这不仅是应对检查考评的应有之义,也是基层改进工作、提高工作的有利契机。

还要看到,一些上级单位或部门检查考评的方式“走走形式,做做样子”,检查考评乃至奖惩不够动真格,滋长了基层单位和人员弄虚作假的胆量和风气。

各类检查考评应该改进检查考评方式,比如不打招呼、不发通知,直奔现场,不走马观花、不蜻蜓点水,一竿子直插到底;检查考评人员练就火眼金睛,精准识别那些为应付检查而制造的“盆景”;发现问题,揪住不放,刨根问底,找出原因和问题的根源。

当然,要彻底杜绝检查考评的虚假“盆景”,根除“四风”,需要从上到下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也需要整个社会形成真检查、真考评、真调研,看实情、讲真相、听真话的良好风气。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