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釧和薛平貴的故事,千百年來盛傳不息。在我們秦腔裏叫《五典坡》,移植到京劇裏則叫《武家坡》,說的是一回事。但味道則不同。秦腔的詼諧幽默,唱唸做打充滿了喜劇色彩,而京劇則稍嫌古板,略覺蒼涼。而且太文,感覺不是那麼精彩。

早在上個世紀的三十年代,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先生就演出過這出經典劇目,他演的薛平貴過於文縐縐的,聽起來不像那麼一回事,演王寶釧的王玉蓉過於蒼老,表演也嫌太文。這就見出秦腔和京劇的不同之處。我極爲認真的聽過一回京劇《武家坡 》,別有新意的是演薛平貴的是馬連良先生的兒子,而演王寶釧的則是王玉蓉的女兒小王玉蓉。原音是馬連良和王玉蓉的,配戲則是下一代。看起來頗有意思。一齣戲看完,略覺失望,哪裏有秦腔的奔放熱烈與詼諧有趣。

作爲陝西人,尤其是土生土長的西安人,喜歡秦腔是天經地義的,從小培養出的審美情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小的時候我就喜愛秦腔,稍稍懂事以後,不僅喜歡聽,而且喜歡唱。跟着廣播裏學,久而久之還像模像樣,後來也不曉得怎麼了,音樂細胞越來越少,直至跟不上調,跑冒滴漏現象嚴重!破鑼嗓子真不是唱戲的那塊料。後來學說評書,七八歲的時候就譽滿一鄉,《三國》、《水滸》、《楊家將》、《岳飛傳》等等,張嘴就來,村東說到村西,挺受歡迎。那會年紀小,挺愛出風頭,經不起大人的攛掇,誰讓說就說,尤其農村過事的時候,興致很高,效果不錯,記性很好,表演精彩,常常博得一片叫好聲,居然被稱爲“神童 ”,鄉里的大叔大嬸還贈了我一個雅號,叫“雙腦子”,意思比別的孩子多一個腦子!很多鄉黨津津樂道了很多年!

過去了若干年,事實證明,我不但不是“雙腦子”,反而是地地道道的缺心眼。這在我的經歷中比比皆是,包括我的愛情婚姻事業等等,一塌糊塗,不是缺心眼又是什麼!現在有個更恰切的說法,叫作“腦殘”,進入中年的自己,似乎對這個說法相當的接受!

記得《三國志》裏記載了關於鍾會的一個小事,小時候的鐘會,聰明伶俐,反應敏捷,對大人的問話對答如流,機敏過人。結果有一個人就說,“小時聰明大未必佳”!鍾會立刻就頂了上去,“那您小時候一定非常聰明啦!”讓這個說話的人面紅耳赤,相當尷尬!可見聰明的孩子如鍾會,小時候真可以稱爲神童,而長大以後也的確幹出了一番業績,可惜,不幸讓人家言中了。鍾會後來拜將入蜀,受了姜維的騙,利慾薰心,想自立爲王,結果被殺,也讓姜維的一番圖謀化爲了泡影。真是小時聰明大未必佳!

關中農村有一句俗話,叫三歲看老,我是不贊成的。人,的確是善變的動物,隨時隨地都可能變得面目全非,甚至連自己都認不出來,怎麼能三歲看老呢!尤其當今這個時代,變化之快,讓人瞠目結舌,目瞪口呆,簡直不能言說!所以,還有一句話,叫“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如今的世事真是如此!就拿老同學老朋友來說,三五年不見,就可能大大的發跡了,昔日的鼻涕蟲,如今成了富甲一方的大老闆,或者當年的有爲青年,一轉眼吸毒成癮賭博成風,早早就身陷囹圄或死於非命。而且,少年時代公認的聰明人,以後的人生路走得糊塗異常,讓人扼腕嘆息!

筆下一滑,似乎扯遠了!回到京劇上來,說到馬連良,最受大衆歡迎的是他的《失空斬》,演諸葛亮是沒得說,簡直就是活諸葛,就連毛主席都喜歡他的戲,在三大戰役最緊張的時候,毛主席就是聽着他的《空城計》思考戰略問題的,一句“我正在城樓觀山景,忽聽得城外亂紛紛……”非常對景,非常符合當時主席的處境。但,具體到《武家坡》,就讓人感覺不是那麼一回事。

薛平貴嚴格而言是一個赳赳武夫,而且具有陝西二桿子的精神神韻,不可能像諸葛亮一樣文縐縐的邁方步。他在鴻溝岸上降服紅鬃烈馬,就絕不是諸葛亮這樣的“千古一相”能做得出來的。後來從軍出征,滅了西涼國,受封爲王,回到家鄉尋訪愛妻。在武家坡上演了一出有聲有色精彩絕倫的詼諧劇。用秦腔的表演方式那是恰到好處,用京劇來表現就顯得戲份不足。尤其老陝看了極不過癮!

戲劇表演藝術,當然具有濃厚的地域色彩,離開了既定的環境,再好的東西也會變味!

任何藝術類別都是遺憾的藝術,這絕對不錯。戲劇不同於影視,影視又不同於歌劇話劇等等,都有各自額缺陷與不足。比如國畫,太過於寫意,即使工筆,也是一種寫意,誰也不能像照片一樣反應實際的東西。詩歌固然空靈,但讓人不能直觀的看到詩人所想表達的真實的情境,總而言之,難以盡善盡美!

再說句題外話,王寶釧苦等了十八年,換了一個夫貴妻榮,昭陽正院,實在是過於理想化了!現實中你拿顯微鏡也找不着。何況薛平貴西征西涼,若不是西涼國的代戰公主看上他,也不會功成名就,好比現代的成功人士,功成名就之時也就是和髮妻離婚之日,另起爐竈的比比皆是。正因爲此,善良的人們才臆造出薛平貴這樣一個好丈夫,不忘糟糠之妻,十八年後回到家鄉,給苦守寒窯十八載的賢妻一個名分,也是善良的人們一番苦心!現實中你很難找到這樣大團圓的美事!更何況,歸來的丈夫也不是自己一個人的,還有一個英姿颯爽的女代戰公主!

人生的變幻真是莫測玄機。反過來說,世間真會有王寶釧這樣的癡情女子嗎?我看也不會有!別說等十八年,丈夫走後三年兩載就守不住的大有人在,甚而丈夫屍骨未寒就另有新歡的也比比皆是。說到底,戲劇不過是人們的一點美好願望而已,。現實中百覓不可得而在形形色色的戲曲中得到一點可憐的安慰而已!人心真有惡的一面,有時相當的歹毒與殘忍,這樣的現實,你不願意面對就只能活在幻想之中!可發一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