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上,有一个女人曾辅佐两代帝皇,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本篇文章,笔者想要聊一聊她——顺治皇帝生母孝庄太后。

大家都知道,孝庄太后出身于科尔沁草原领主之家,在顺治皇帝染天花暴亡后,独自辅佐皇孙玄烨二十余载,不贪恋权势,无怨无悔,于大清而言可谓是功不可没。

康熙二十六年,德高望重的孝庄太后于紫禁城驾鹤归西,孝庄死后,康熙皇帝不顾群臣劝阻,以皇帝之尊为祖母服丧两年有余,由此可见他的孝心之重。

只是,在丧礼结束之后,康熙皇帝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按制孝庄皇后的灵柩本应被送至关外奉安,与清太宗皇太极合葬。可老太后临终前又曾留下谕旨,以不应打扰死去多年的太宗皇帝为由,拒绝与皇太极合葬,请求就近埋葬。老太太事了拂衣去,却愁坏了尚在人世的康熙皇帝。

按理来说,孝庄太后应被送至奉天;从情来讲,康熙皇帝对祖母感情颇深,无论是出于孝庄的遗愿,还是他的私心,康熙都想把祖母埋葬在京城周边,好日后团聚。

只是,祖制终归是祖制,即便是身为九五之尊的康熙,对于孝庄皇太后应该安葬何处的问题亦是难以做出抉择,直到其驾崩,孝庄皇太后也只是暂厝于顺治皇帝的孝陵一角。

关于孝庄太后久久不得安葬之谜,史家历来观点不一。有史料认为,孝庄太后之所以不与皇太极合葬,都是因为愧疚之情。皇太极于盛京大殿上“端坐而死”后,大清权臣们展开了激烈的继承人之争。多方妥协后,皇太子幼子福临继位,是为顺治皇帝。多尔衮掌权后,对颇有美色的孝庄太后甚是觊觎。孤弱无援的孝庄太后为了保全儿子的身家性命,只得寄身于小叔子,下嫁给了多尔衮。

史书上历来对孝庄下嫁的事描述不多,《清世祖实录》中亦是对比含糊其辞。顺治皇帝虽然曾屡屡称多尔衮为“皇父”,但也未必是孝庄下嫁的证据。殊不知,周武王亦曾尊称姜子牙为“尚父”,难道太公权势强于武王吗。笔者看来,古语义中“父”,与其说是父亲的意思,倒不如说是“与父亲同辈的长辈”。

康熙皇帝对祖母感情颇深,他稚龄登基,若无其祖母凡事亲力亲为,大清不一定会是什么模样。史载,孝庄皇太后病终时,康熙皇帝衣不解带,亲自带着皇子皇孙们侍奉病榻上孝庄皇太后。有史可查的是,孝庄溘然长逝后的三十多年里,康熙皇帝亲自去孝陵祭祀其祖母竟有三十次之多。

临终前的孝庄皇太后决不曾想,她的的几句旨意,竟会让孙子头痛了一辈子。康熙皇帝驾崩后,皇四子胤禛即皇帝位。雍正登基后,对曾祖母的安葬事宜也很是关心。雍正皇帝认为,在孝庄皇太后灵柩暂厝孝陵的几十年里,国家风调雨顺,日渐昌盛。故此,雍正正式下旨,于孝陵一侧为孝庄皇后修建陵寝,因该地位于关外的皇太极昭陵之西,故称之昭西陵。如此,孝庄皇太后方得以入土为安。

参考史料:《清史稿》《清实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