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下午,由中國能源報社主辦的“新形勢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研討會”在人民日報社報告廳成功舉辦。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常務副理事長、國家發改委特邀專家張書林、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祕書長崔東樹等分別發表演講。與此同時,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沈慶、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產品規劃部副部長張玉良、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中心主任紀雪洪、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主任周波等圍繞如何構建新能源汽車良好的產業化、市場化模式進行了圓桌對話。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常務副理事長、國家發改委特邀專家張書林發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常務副理事長、國家發改委特邀專家張書林在演講中指出,能源產業和新能源汽車兩個行業的發展緊密相連。2009年出臺的《汽車行業調整振興規劃》決定了兩件事:一是着力培育自主品牌,二是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這是國家規劃中首次提到新能源汽車。

張書林強調,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不足10年,但無論從市場規模還是產量,以及電動化、智能化、輕量化的發展速度,全面實現了國際領先,已成世界純電動汽車引領者。

針對國家對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的核準管理問題,張書林認爲,近期不會放開,覈准的條件只會越來越高,生產准入的標準將越來越嚴格,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主要原因一是新能源汽車發展涉及到國家能源安全;二是重複建設,不利於有序競爭環境,也不利於集中優勢資源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更不利於形成國際競爭優勢。

談及我國電動汽車未來發展方向,張書林表示,自今年開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進入了競爭發展與結構調整並重的新時代,預計2020年以後,將逐步進入企業兼併重組的高峯階段。

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產品規劃部副部長張玉良發言

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產品規劃部副部長張玉良認爲,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有幾個比較好的傾向:一是新能源汽車由乘用車和商用車同時推進,向乘用車轉變;二是由公共推行主導方向,逐漸向私人用戶轉變;三是由有限購城市推廣轉變向非限購城市推廣;四是由消費者被動購買向消費者主動購買轉變。

過去5年,北汽新能源實現了在中國純電動汽車銷量第一,去年整車銷量超過10萬輛,取得了全球純電動汽車銷售領域的冠軍。今年截至上半年大概是5.3萬輛。面向未來,無補貼企業未來如何生存?北汽新能源要轉型發展成綠色智能出行的服務平臺。努力構建“一體兩翼”。一體是繼續深挖產品創造。短期目標2020年希望銷售目標達到40萬輛,到2025年希望能達到100-120萬輛。兩翼一方面是產業鏈,要進一步整合全產業鏈資源,深化生態圈。另外,就是資本運營,北汽新能源預計今年上市,加快助推北汽新能源長遠發展。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主任周波發言

針對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問題,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主任周波認爲,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130多家企業在做電池梯次利用,差不多要針對3000多個車型,單體電機型號有15000多種,如果要做大型電網基站來儲能,找同類型的比較困難。所以梯次應用未來主要是小型化,比如戶外小型儲能。比如,共享式充電寶,就是中國的一個創新,從梯次利用的角度來說重點就是發展民用。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中心主任紀雪洪發言

針對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與商業模式創新問題,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中心主任紀雪洪認爲,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的特點:一是分時計費;二是全程自助,用手機APP就可以完成取車、還車、結算。

目前,分時租賃體量只是網約車的2%-3%的交易額,但是它的關注度遠高於交易額。現在國內註冊的公司已有300多家,實際運營的有100家左右。100家當中規模最大的3萬輛,有5家超過1萬輛,有20家超過1000輛。這個行業爲什麼發展的沒有那麼迅猛?我理解是需求和供應端兩個方面都存在短板。作爲未來新的出行方式,自動駕駛技術出現之後,這兩端的問題都可以解決。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祕書長崔東樹發言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祕書長崔東樹在發言中指出,這兩年在環保推動下,整個城市能源革命發生重大轉變,新能源化和柴油化兩個線路推動整個能源結構快速轉型,我們認爲這是我們國家政策良好推動的結果。

未來隨着新能源發展到了一個關鍵階段,也就是中國製造2025與整個世界發展過程中面臨新的挑戰,中國汽車工業發展,中國製造業發展,目前面臨着一個新的挑戰跟新的機遇,新能源車應該說是拉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

中國的崛起目前來說面臨着重大挑戰和機遇,目前來看中美貿易戰,中國必須在有獨立自主發展,尤其在能源結構來看,石油的能源結構目前來說作爲一次能源,還是面臨重大挑戰,二次能源和新能源車目前有重大的發展機遇跟發展的潛力。對上游電池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整個電池發展力度還是相對較強的,大概3000萬度的水平,乘用車電池需求量也是很好的狀態。2016年大概28000萬度電,2018年是36000萬度電,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對電的需求是很大的。新能源汽車今年是100萬規模,未來快速擴張之後,對整個電站的影響將有巨大推動。

(文 | 李文華、董欣、黃佩/整理)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責編 |閆志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