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尚巨頭Zara似乎遇到了大麻煩,今年上半年錄得3年來的最糟糕增長。

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ITX.BME)昨日公佈上半年業績數據,在截至7月31日的6個月內,銷售額同比增長3%至120.3億歐元,毛利率爲56.7%,EBITDA同比增長2%至23億歐元,淨利潤則同樣上漲3%至14.1億歐元。

顯然,Zara的業績已經在大幅放緩,去年同期Inditex集團整體銷售額同比上漲11.5%至116.7億歐元,毛利潤同比增長11%至66億歐元,淨利潤則增長9%至13.7億歐元。

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Pablo Isla在第一季度財報發佈後坦承,受匯率波動、實體零售門店租金不斷上漲影響,Inditex集團的盈利能力正遭受打擊。有分析指出,隨着全球時尚行業的不斷轉型升級和消費者觀念的轉變,快時尚雙位數高增長的日子或一去不復返。

在上半年內,Inditex集團在所有地區均錄得增長,西班牙本土市場銷售額佔比爲16%,除西班牙外的歐洲地區已成爲最大市場,在總銷售額中的佔比爲44%,北美市場銷售額佔比爲15%,包括中國的亞洲和其它地區銷售額佔比則爲25%。

圖爲Inditex集團上半年主要業績數據

按品牌分:

核心品牌Zara銷售額同比增長2.2%至79.1億歐元;

Pull&Bear銷售額同比大漲11.2%至8.51億歐元;

Massimo Dutti銷售額同比增長2.5%至8.11億歐元;

Bershka銷售額同比上漲2.8%至10.45億歐元;

Stradivarius銷售額同比增長3.9%至6.9億歐元;

Oysho銷售額同比上漲7%至2.9億歐元;

Zara Home銷售額與去年同期持平錄得3.83億歐元;

Uterqüe銷售額同樣幾乎與去年同期持平,錄得4600萬歐元。

截至報告期末,Inditex集團在全球96個國家和地區共有7422家門店,較去年同期淨增加22家門店,其中Zara門店數爲2109家。

8月21日,尚未進入中國市場的Uterqüe正式入駐天貓開設官方旗艦店,發售包括T恤、連衣裙和襯衣以及鞋履、手袋和配飾等300多款產品。據悉,該店將每週上新,並隨時保持全球首發同步。

Uterqüe創立於2008年,目前在全球16個不同地區擁有超過80家門店,此次入駐天貓是該品牌首次在中國亮相,首家實體店預計於今年底在上海開業。

值得關注的是,業績增長放緩已爲快時尚敲響警鐘,Inditex集團的發展重心正逐漸從線下轉到線上。

今年3月,Zara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推出了電商業務。據Pablo Isla透露,2020年集團旗下所有品牌的在線購物服務將面向全球開放,讓全球的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選購集團品牌的產品。自2011年首次推出電商業務以來,Inditex集團電商業務已進入全球近50個國家和地區。

此外,Zara還推出店鋪直郵系統,專爲線上訂單服務,效仿亞馬遜和時尚電商Asos、Zalando,從距離消費者最近的門店中發貨,以更快地讓消費者拿到產品,提升購物體驗。據悉,該系統會於年底前在全球2000家店鋪上線,將解決網絡庫存不夠,但實體店有貨的尷尬,增強品牌調度庫存的靈活性。

除了Inditex集團,瑞典快時尚巨頭H&M近期的業績也不甚理想,上半年銷售額無增長錄得127億美元,經營利潤更同比大跌33%至8億美元。

爲刺激業績加速增長,Inditex集團選擇數字化和新零售爲突破點來重新喚起年輕消費者對品牌的興趣,於今年初在倫敦的Westfield Strafford商店裏開設了首家只能在線購買的門店,H&M集團則於去年底一口氣推出兩個新品牌ARKET和Nyden,並正式上線多品牌折扣平臺Afound。

不過,分析師們已開始質疑擁有龐大線下網絡的Inditex集團能否在線上延續其神話,在激烈的電商市場中實現穩定增長。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在8月28日的一份報告中將Inditex集團股票評級首次降爲“減持”,該行認爲儘管Inditex集團的商業模式依舊存在差異化,但隨着亞馬遜等電商巨頭不斷加碼服飾行業,Zara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正日漸勢衰。法國興業銀行分析師Anne Critchlow則表示,貿易戰導致的匯率不穩或將對Inditex集團產生較大影響。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分析師Richard Chamberlain早前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Inditex集團毛利率的下降已成爲最令投資者擔憂的問題,但有其他分析師認爲該集團的毛利率在今年將觸底,或將很快實現反彈。

對於今年下半年,Inditex集團預計銷售增幅約爲4%至6%,全年的基本支出約爲15億歐元。

財報發佈後,Inditex集團(ITX.BME)股價上漲4.11%至26.57歐元,自今年以來累積下跌8%,目前市值約爲828億歐元,自2018年以來,再也未突破1000億歐元的市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