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辯律師也可以不用"靠天喫飯"

今年8月、9月,龔振中律師所在的廣西同望律師事務所-望之辯刑事辯護團隊(以下簡稱望之辯)組織了四次企業家刑事法律風控論壇,望之辯除了收取論壇參與費用之外,還意外收穫了兩個刑事法律風險防控法律顧問業務,基本結束了刑辯律師"靠天喫飯"的局面。

刑事合規業務,一個逐漸受到刑事律師重視的藍海市場,甚至直接和案源掛鉤。但是,只有少數刑事律師掌握了進入這個藍海市場的竅門,龔振中律師就是這少數人之一。

龔振中律師

籌辦企業家班的刑事律師們

7月底,簽署了庭立方·協同律師事務所合約的望之辯給庭立方發來了一大推的宣傳製作資料,對接人是前資深檢察官陶永昌,目前也是望之辯的一名刑事法律風控講師。

陶永昌講師

這是望之辯團隊首次從頭到尾親自籌備的講座培訓——《企業及企業家刑事法律風險的識別與防範》,爲了這次培訓,他們在辦案件的同時,幾乎把自己逼成了專業的活動策劃。從前期課程資料的準備、學員報名的對接,到酒店會場的安排,甚至是課程要用到的流程、座牌、邀請函等,事無鉅細,他們也要親自安排,龔振中律師要求一一過目確認。

這次培訓對他們來講非常重要,聽課的是30多位企業家。這是他們首次嘗試對企業家進行小班收費培訓,系統的爲企業家們講解在管理經營企業的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刑事法律風險。

第一期學員合照

學員聽課情況

之所以"如臨大敵",是因爲這次講座和以往不同,以往多是幾十上百的企業家坐在臺下聽兩三個小時,由於時間緊,龔振中律師也只能講一些概念或者只講一個側面。這次龔振中律師和搭檔莫基君律師特意安排了兩天,首先控制了人數,然後在理論中加入了案例,設置了互動環節,以讓企業家們都能更透徹的瞭解到刑事法律風險。

望之辯如此重視這次培訓,是因爲他們看到了刑事法律風控潛在的市場和案源。得益於三年多來的積澱,他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資源和口碑。這次培訓,他們甚至得到了當地司法局的支持。

對於已經擁有200多場講座經驗的龔振中律師來說,講好這麼課程已經並不難,這次課程新模式的探索,更加增強了他的信心和方向。

第一次培訓大獲成功。9月,這個風控系列的第二場、第三場、第四場相繼開班。

企業家們,對市場的嗅覺敏感,而且非常重視效益,他們之所以願意花時間、精力、金錢來學習刑事法律風控,足以表明了他們對這方面知識的需求。

與企業家當場簽訂刑事風控合同

企業家內心深處最大的憂慮便是刑事訴訟和刑事責任。可以說企業從誕生、發展,到破產,每一步都可能觸犯一系列的罪名。一個企業做到了一定程度,積累了一定財富,擁有了一定地位,一般的民事訴訟乃至行政處罰都不至於使其傷筋動骨。但是,一場刑事訴訟,卻可能使其事業歸零。連紀委書記都可能因爲被構陷而身陷囹圄,何況經濟關係錯綜複雜、社會人脈寬廣的企業家們。

不管怎麼看,企業家刑事法律風控培訓的開展,都是一個對多方有益的事。對於律師,開拓了業務;對於企業家,增加了風險防範意識;對於管理部門,減少了潛在的"事故"發生。

望之辯的講師們

正如心理學上首因效應所描述的那樣,人們傾向於記住得第一的那個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第一個發明飛機的人......第一個在廣西打造出刑事法律風控品牌的律師。

從個人到團隊,從默默無聞到深受信賴,龔振中律師和他的團隊用了近四年的時間。

2014年到2018年,他個人開展講座200餘場,其中大部分是後兩年講的。前期積累的過程很慢,但是當量變達到了質變以後,品牌效應運而生。在廣西,如果談到刑事法律風控,人們首先就會想到龔振中律師和望之辯團隊。

爲了搭建一個高效而配合默契的團隊,龔振中律師自己摸索出了一套對內的管理機制和對外的宣傳模式。

1、依託律所資源

望之辯團隊依託廣西同望應用法學研究院、廣西同望律師事務所、廣西同望教培有限公司,合理利用三方提供的資源,同時在內部展開部門間的合作,優勢互補。

2、制定專業、統一的服務標準,梯隊培養風控律師和講師

望之辯團隊開展工作必須做到四個統一,主講人能力統一、課件統一、團隊培訓統一、授課形式統一。在課程跟企業家們見面前,必須經過內部的多番打磨,最後完美的呈現在客戶面前。

此外,梯隊培養風控律師和講師,設置主講人、助講人、助教。助教經過學習和積累實踐經驗後,可以成爲助講人,助講人積累了一定的講課經驗後,可以成爲主講人,以此來開發團隊內部的刑事法律風控力量。

3、培養後續服務的能力

開展刑事法律風控講座,並不是講完就結束,講只是打通與企業家們溝通的橋樑。除了具備講刑事法律風控的能力,還要具備開發刑事法律風控服務產品的能力,爲企業家們定製更加科學、深入的法律服務。這樣才能將講得到的資源進行轉化。

4、要有宣傳意識

講,永遠面對的只是小部分人,做也只能做給小部分人看。講了和做了讓更多人知道,特別是讓潛在客戶知道,這就是樹立品牌的意識。有了品牌,就會吸引到更多的客戶。

從20114年開始,龔振中律師一個人做風控,到如今搭建起成功的團隊,他就是依靠朋友圈、海報、微信公號進行傳播和展示,讓有需求的客戶看到了他和團隊,進而進入了良性循環,越講看到的人越多,看到的人越多邀請他去講的單位也越多。

龔振中律師是一個方向性很強、品牌意識也很好的管理者。在刑事法律風控論壇講課結束後,他會立馬把當天的講座動態發出來,如果當天講課晚上10點結束,他就趕在12點發出來。

他說,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所以他就一直準備着,堅持着走到了現在。

刑事法律風控業務的受益者

龔振中律師沒有掩飾做刑事法律風控謀求巨大效益的目的。他說,作爲刑事律師來說,要養家餬口,要讓家人過上體面的生活,要將事務所做大做強,就必須要能掙錢,而且要能掙大錢,這也就意味着律師必須要有案源。

傳統的刑事辯護大多是事後補救,即刑辯律師在當事人被立案偵查之後,才提供刑事辯護業務,爭取爲當事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對於客戶來說,事前防範的效果遠勝於事後補救。龔振中律師在代理大量的刑事案件後發現,在刑事案件中,特別是有爭議的一些案件當中,當事人如果事先能夠正確的識別和防控,可能就不至於觸犯刑法。做好事前的防範,就是刑事律師潛在的案源和市場。

除了物質方面的得到充實,龔振中律師也有了意外的收穫:成長

從律師、講師再到導師的提高;從技能、技術再到藝術的提高;從訴訟業務到非訴訟業務的轉化;是從單一收入到多方面收益的增加,以及作爲一名律師,受到尊重的獲得感。

"作爲律師和老師,每一次進行風控演講時,我都覺得有胸有成竹、滔滔不絕,有點"指點江山"的自信和氣概。我甚至能感到自己有法律人的精闢,有演說家的激情和佈道者的光芒。從每一次熱烈的掌聲中,我感受到了作爲一個刑事法律風控律師的價值和尊重,這真是一種可貴體驗,所以我會一直堅持下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