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發《今日遼寧》雜誌2018年第2期

今年37歲的桑穎,是遼寧省發展改革委辦公室的主任科員,丈夫孫長清比她大一歲,是瀋陽農業大學學生資助中心主任。在此之前,桑穎已在省直部門工作了7個年頭,其間結婚、生子,生活就如她自己所說的一樣,按部就班,平淡無奇。

然而就在2018年2月,農曆丁酉雞年的歲尾,一則“大規模選派省直機關幹部到鄉鎮和村工作”的通知,讓她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月後,她和丈夫帶着三歲的小女兒,連同公公婆婆一起從省會瀋陽搬到了400多公里之外的遼寧西部縣城——朝陽喀左,開始了爲期三年的駐村工作和生活。

大年初一的決定

桑穎清楚地記得,2月12日也就是陰曆二十七那天,省發展改革委召開了選派委機關幹部到鄉鎮和村工作動員大會,從那一刻起,自己便有了想法。“回家後跟我愛人說‘我想報名到鄉鎮和村工作’,他當時就反對,‘那不行,咱孩子那麼小,你怎麼去!’”桑穎說。

桑穎在派駐地辦公室

然而,兩天後事情便出現了反轉,桑穎丈夫的單位也進行了相關動員,接到通知後,桑穎丈夫的態度出現了180度的大轉變,“我也想去駐村,不如咱們一起去吧。”桑穎的丈夫孫長清來自大石橋的一個小鄉村,父母都是樸實勤勞的農民,對農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農村的積貧積弱,更瞭解農民生活的困苦和艱辛,在得知有這樣的機會後,十分渴望爲鄉村振興做些事。

小夫妻倆一拍即合,可這畢竟是關乎小家庭未來三年命運的決定,甚至會影響人生的走向,必須徵得雙方老人的同意。於是,趁着大年初一親友聚會的機會,桑穎和丈夫向大家表明了想法,出乎意料的是,居然得到了親友的一致贊同。“都說是好事,是個鍛鍊的機會”,桑穎說,唯一有點兒顧慮的便是自己的父母。兒行千里母擔憂,桑穎是瀋陽人,從小在城市裏長大,幾乎沒怎麼去過農村,而這一去就是三年,父母自然憂慮女兒喫不了苦。不過,最終在桑穎的勸說下,父母也就依了女兒。

就這樣,2018農曆戊戌狗年的大年初一,桑穎一家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夫妻一同爭取駐村工作機會,給自己一次難得的人生歷練!

朝陽市喀左縣坤都營子鄉坤都營子村村部

桑穎考慮到自己是女同志,無論從全角度,還是在照顧家庭方面,爭取這樣的工作機會看似有一些難度。爲此,正月初七一上班,桑穎就向單位分管領導表達了自己主動請纓去鄉村工作的強烈願望和家人的支持。當時,桑穎所在的省發展改革委共有47人主動報名,幸運的是,最終經委黨組會充分研究,決定桑穎和其餘5名男同志作爲省發展改革委選派幹部。而桑穎的丈夫孫長清在單位也順利爭取到了駐村工作的機會。

意外之外的驚喜

雙雙爭取到了駐村工作機會,接下來桑穎和丈夫不得不考慮三歲女兒的教育和生活問題,以及年近七十的雙方父母的健康問題。最終兩人決定把女兒一同帶上,到派駐地上幼兒園,而雙方父母怕他們駐村工作太辛苦,主動提出輪流陪同到鄉村生活,以便照顧。來自家庭方面的困難就這樣迎刃而解,有了家人的大力支持,夫妻倆信心百倍,但卻仍然面臨着一個大問題——兩人的派駐地之間相隔太遠了!

桑穎的派駐地是喀左縣坤都營子鄉的坤都營子村,而丈夫孫長清的派駐地則位於凌源市河坎子鄉北杖子村。兩人的派駐地之間相隔70多公里,加上山路難行,駕車也需兩個多小時,如果想要每天都見面,基本是不可能的事兒。不過兩人總是樂觀地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夫妻倆最終決定把家安在喀左縣城與老人一同居住,女兒在喀左縣的幼兒園上學。“我丈夫說,大不了他就在村上住,週末回家,不就是一個星期見不着面嘛,都能克服。”桑穎說。

桑穎一家人合影

然而,就在調令下來的頭兩天,一個意外驚喜來臨啦!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的領導考慮到桑穎夫妻的情況,特意把孫長清的派駐地調到了喀左縣六官營子鎮東前溝村,距離他們在喀左縣城租的房子只有10多公里,這樣孫長清就能天天回家了。幸福來得太突然,桑穎反而不好意思起來:“本來不想給組織添麻煩,沒想到組織這麼爲我們着想。”

如今,桑穎一家已經搬到了喀左,三歲的女兒也順利入園。“孩子一點兒沒哭,很適應,特別給力,”桑穎說,如果非要說有什麼困難的話,就是房子稍微冷了點兒。由於桑穎一家租住的房子此前空了兩年,一直沒交採暖費,他們搬進去的時候已是3月中旬,再交採暖費實在不划算。“合計挺挺就過去了,但婆婆的風溼因此犯了”,桑穎爲此很愧疚。

計日可期的未來

桑穎如今的生活是這樣的:每天早上7點半出發,先開車送女兒去幼兒園,然後在8點半前趕到單位,下午5點下班。由於到村裏上班的路大多是坡路,桑穎的車開得總是小心翼翼,“最怕下雪路面結冰,今年冬天我還不知道怎麼辦呢。”

不過這些都不是最讓桑穎發愁的事。說到自己派駐的村,桑穎有點惆悵,“算是我們鄉基礎設施、自然資源最差的村了。”上任的第一天,雖然有心理準備,但村裏的條件還是讓桑穎有些意外。“村級黨建工作基礎薄弱。村內路面完全沒有硬化,好點兒的地方有紅磚鋪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村裏自然屯間相距較遠,個別自然屯沒有廣場,部分村民沒有休閒娛樂的場所。村部還是20年前建的‘北京平’,雖經多次修繕,但設施簡陋、功能侷限。”土地資源貧瘠,山地坡地居多,部分坡地只有20公分厚的土層,下面全是頁岩。水資源匱乏,全村水澆地面積僅佔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主要作物爲玉米。村民爲增收自發養牛,但隨之而來的是人畜混居、環境污染現象嚴重,牛糞、秸稈都堆在自家門口,垃圾倒在路邊或是溝渠裏,使得村內唯一一條季節性河流坤都河急需治理。此外,村民總體文化水平不高,青壯勞動力普遍外出打工,留守的都是老人、婦女和孩子;村集體不但沒什麼收入,還欠了幾十萬的外債……

桑穎在走訪貧困戶

雖然才上任一週,但介紹起村裏情況,桑穎的話匣子彷彿一下子打開了,總是一口一個“我們村”,顯然進入角色極快。剛剛一週的時間,作爲村第一書記的桑穎已經走村入戶,深入到田間地頭瞭解村情、農情,並與村兩委班子召開了兩次支部會,共同探討本村未來三年的發展規劃和今年工作重點。“說實話,心裏挺急,想盡快改善村裏的現狀。”

說起未來的工作計劃,桑穎的想法很多:先要緊緊抓住農村基層黨建這個關鍵,以黨建促發展;再把村裏的基礎設施建好,改善村民出行環境;儘快完成小流域治理,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安排農業專家培訓,進一步提高農民種植養殖技術和水平;找幾個養殖大戶座談,商討如何把養殖業做大做強;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和特色種植業,儘快確定適合本村種植的高附加值的農作物,最起碼在自己工作的第三年能達到一定的產量和規模……

採訪要結束的時候,桑穎表示自己馬上還要和村兩委班子有個碰頭會,雖然現階段仍是學習和觀察的階段,但因爲沒有第一手資料,她仍然覺得時間很緊迫,而且未來可能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還很多。不過,“正是因爲有這些難題,才需要我們這些駐村幹部呀。”桑穎笑着說。

(桑穎,遼寧省發展改革委辦公室主任科員,朝陽市喀左縣坤都營子鄉坤都營子村第一書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