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的治療方法一直是醫學界研究的熱點,因爲這種腦疾病得發展過程很快,所以在早期就要及時的進行有效的治療,以防止各種中風併發症的出現。據外國的一家研究院宣佈,他們可以通過改變靜脈當中流入腦部的血液方向來預防一些中風患者的腦損傷。

這種被稱之爲“神經灌注”的實驗療法與在治療中風患者時通常使用的通過改變血流方向使器官獲取氧氣的方法比較類似。儘管這種方法在審查通過之前還需要在更多的患者身上進行試驗,並確定其療效,但是它會成爲中風—這種最難以治療的疾病之一提供了獲得突破性療法的可能。

大多數中風的發生都是由於血塊切斷了流入腦部的血液,從而導致了輕微的腦損傷、偏癱甚至是死亡等嚴重的後果,而這所研究院使用的神經灌注療法可以控制血液的流量和速度,從而使得這種一方法更爲安全和有效。

這項技術的操作是通過插在腦後靜脈中的一根導管把含有大量氧氣的血液抽出體外。當這些靜脈忙於從大腦中向外排出血液時,就有可能改變幾個靜脈中的血流方向,這種做不會使得血壓升高,也不會引起出血或者中斷體內血液的全面流動。

以前治療中風的藥物雖然有溶解血塊的能力,但是這種藥物的作用只能在中風發生後的3個小時以內服用,在其他的時間段內使用是無效的,所以這並不適合大多數的患者。而這種新研究的神經灌注療法在中風發生的7個小時之內仍然可以使用,且效果並不會因爲超過了3個小時的黃金搶救期而大打折扣,所以這項技術有可能成爲成千上萬的腦中風患者提供一種新的治療方法,以改善其生活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