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道:“男人是搂钱的耙,女人是存钱的匣。不怕耙子没齿,就怕匣子没底。”

这句话看来有些过时,却说出了,一个女人在家庭和睦中占的重要性。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否,取决于夫妻之间,婆媳之间是否能和睦相处。每个成家的人都会面临如此情况,作为一个男方家庭,如何很好的接纳一人毫无血缘关系的“外来人”,这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拿我们家来说,从小我就对父母言听计从。

自从成家后,因为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母亲和妻子的观念上出是了偏差。面对如此情况,一边是亲生母亲,不听就是不孝。一边是最爱的妻子,反驳就是不忠。那个工作做不好,在受“加板气”的同时,还可能会引发家庭矛盾。

有个贤内助,家和万事兴

作为一个女人,爱一个男人就要做好接受他的一切,包括他的家庭。首先应对待公婆比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还要好。因为亲生的父母可以包容自己儿女的百般不是。而公婆在这一点上,可能会差一点,这一点也不奇怪。虽然他们也明白,儿子、媳妇要一样看待,可父母总会为自己亲生的考虑多些。懂得这个道理后,我给妻子说:“媛媛,咱妈心脏不好,有时说什么话不重听了,你千万不要反驳。

有什么委曲,咱俩私下解决。如果因你的反驳,使妈心脏病犯了,会造成三个结,其一、给妈身体带来不利。因为一句无意的反驳,可能母亲生气引发心脏病。其二、给家庭带来不利。因无一句无意的反驳,伤害了一家人的感情。其三、给金钱带来不利。因为一句无意的反驳,会造成即花钱给母亲看病,又因照顾付出精力和时间,这些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她是我的长辈,也是你的长辈,说你也是应该的。她是我最亲的人,也就是你最亲的人,做为母亲说的即便是毫无道理,你也应该站在亲情的角度去考虑。”妻子明白这些后,和父母相处的很好,对于公婆,比我这当儿子的都细心。

经常会关心父母身体如何,定期的给父母生活费,并寻问钱够不够花。经常会随季变化,给父母买几身衣服。特别是在母亲责备她时,她从来都是底头不语。而且多次要求父母和我们一起居住。当父母到北京后,因为母亲和妻子出出进进,好多人误认为她们是母女俩。作为婆婆对儿媳无可挑剔,逢人就夸。

有个贤内助,家和万事兴

妻子是一个很会治家的人。对于经济的支配,能达到“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对于公婆的生活费,做到毫不吝啬。即便是如此,在“经济权” 上还是存在着分歧。因为我们家,一直是母亲“掌管经济大权”,自从父母上了年纪,加之我将工资不再交给母亲,母亲开始不能习惯失去了唯一心爱的儿子,还要交出经济大权这一现实。几次私下抱怨我,说“取了媳妇忘了娘,没想到养了一个白眼狼”之类的话。总是起一些“会不会偷着给娘家寄钱,万一卷款不要俺娃咋办”之类不必要的担忧。

母亲担心妻子管住了钱,就管住了我们这个家,就管住了儿子的心。总之,还没跳出父母给儿女钱花是天经地义,晚辈给长辈钱花,是施舍的思想怪圈。我说:“妈,你看媛媛到咱家后,对您和我爸如何?

您也说了,你怎么说她,她都从不和你顶嘴,有些地方想的比我和我姐都周到,是一个过日子的人。这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虽然她管钱,可是每笔钱的去向,她还是经常给咱们汇报的。再说,给娘家寄钱那是应该。您可以这样想一想,她如果都连亲生父母都不操心了,还能真心对您?”加之父亲的开导,母亲思想才转过弯。

从广义上讲“贤内助”不是妻子一个人的事,既然组成了家庭,就避免不了发生矛,每个人都有义务承担起“贤内助”的重任。妻贤子孝父母大义是家庭幸福的基础,当出现矛盾时,我们不能简单的站在一方责备另一方,而是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考虑。

特别是在亲人和爱人之间 “贤内助”的作用发挥的好坏,与婚姻幸福,家庭和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生活中,妻子用实际行动发挥着“贤内助”的作用,我和父亲发挥着思想“贤内助”的作用,母亲发挥着对外宣传“贤内助”的作用。

有个贤内助,家和万事兴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