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和英國軍人則會在安非他命製劑“苯齊巨林”的幫助下在戰場上保持警覺。二戰歷史學家、紀錄片顧問詹姆斯·霍蘭介紹說,德國的甲基安非他命製劑“柏飛丁”最初於20世紀30年代以娛樂性藥物的面目上市。

參考消息網7月3日報道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6月25日發表了明迪·魏斯貝格爾的題爲《納粹讓士兵服用可以提高身體素質的“超級藥物”》的報道,相關內容編譯如下:

二戰期間,德軍與盟軍士兵的驚人耐力源於一個祕密要素——能夠提高身體素質的所謂“超級藥物”。

20世紀40年代,納粹德國軍隊可以自由獲得一種名爲“柏飛丁”的甲基安非他命製劑(甲基安非他命又稱冰毒——本網注)。美國和英國軍人則會在安非他命製劑“苯齊巨林”的幫助下在戰場上保持警覺。

雙方醫護人員都向軍人分發過這樣的興奮劑,包括可卡因,後者可以讓疲倦的士兵連續多日保持清醒,讓部隊在嚴酷條件下執行更長時間的任務,讓炮彈休克與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可怕影響得到緩解。這些都是美國公共廣播公司最新紀錄片《死者的祕密:二戰興奮劑》裏披露的內容。

安非他命是包括甲基安非他命在內的一類興奮劑。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介紹,安非他命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美國國家吸毒研究所發佈報告稱,安非他命能夠引發極度興奮,提高警覺性,降低食慾。甲基安非他命則可更直接地衝擊大腦,藥效持續時間更長,但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傷害也很大,長期服用會引起使用者失眠、幻覺、心跳急促、情緒低落,同時嚴重損害內臟器官,嚴重時導致腎機能衰竭及精神失常,甚至造成死亡。

鉤沉:二戰中納粹曾讓士兵濫用毒品“提神”

二戰歷史學家、紀錄片顧問詹姆斯·霍蘭介紹說,德國的甲基安非他命製劑“柏飛丁”最初於20世紀30年代以娛樂性藥物的面目上市。

到1940年,柏飛丁被廣泛分發給納粹德軍飛行員,幫助他們應對艱苦的遠程奔襲任務,或者防止在戰機被擊落後出現飢餓感。據德國《世界報》刊文介紹,對於前者的危害,當時的納粹“帝國醫官長”萊昂納德·康蒂曾在1940年3月19日的一次演講中指出:“想用柏飛丁提神醒腦的人可以確信的一點是,他的身體機能遲早會崩潰。”爲此,康蒂下令詳細研究柏飛丁的成癮性,並促使該藥於1941年變成處方藥。然而,當時許多德軍部隊仍然在這種毒品的刺激下投入戰鬥,因爲這種藥片一再在進攻前被大批量發給軍人。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尼古拉斯·拉斯穆森2011年在美國《跨歷史雜誌》上撰文指出,從英國陸軍部的資料中可以發現,1940年4至6月,大約3500萬片柏飛丁被分發給300萬名德國海陸空軍人。

英國情報人員在一架被擊落的德軍戰機上發現柏飛丁藥片後,盟軍官員也開始制訂計劃,希望幫助盟軍士兵獲得類似的“化學優勢”。他們最終選擇了安非他命製劑“苯齊巨林”的片劑和吸入劑。據霍蘭介紹,英國皇家空軍1941年正式批准使用苯齊巨林,具體用法則交由空軍中隊或空軍基地的醫務官自行決定。

據美國公共廣播公司報道稱,1942年登陸北非的美國軍人同樣在興奮劑的藥效下開展行動。根據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的命令,有50萬片苯齊巨林被分發給美軍官兵。美國公共廣播公司的紀錄片還展示了一名英國指揮官1942年撰寫的備忘錄,稱英國第24裝甲旅的士兵在埃及參加作戰前,每天都會拿到20毫克苯齊巨林片劑。相比之下,當時針對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的推薦劑量僅爲10毫克。(編譯/劉子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