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說書的人,最喜歡講的就是《三國演義》,講完了劉關張,就講趙子龍。

說起來,劉關張爲什麼那麼受人歡迎,也許就是他們三人情義深重。劉關張桃園結義,三個原來素不相識的人,如今一起走上了匡扶漢室的大道。

大家喜歡的,是他們的情義。這種情義,可以說是一種兄弟情。兄弟,其實就是大家結合在一起,一起闖天下,一起對付外界力量。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兄弟情,其實就是同富貴,共患難。大過大家推崇的,更多的是共赴患難,對同富貴描繪得比較少。

講到兄弟情,其實很多香港電影,也是描寫這一方面。吳宇森拍的《英雄本色》,描寫的就是兄弟情,狄龍、周潤發和張國榮之間的兄弟情。劉德華拍的一衆江湖片,其實歌頌的也都是兄弟情。其中的《旺角卡門》,他與張曼玉的愛情,只是起着襯托的作用。他爲張學友的出生入死,纔是影片的重頭部分。

我們搞文學的人也要知道,共赴患難的重要性。有了這一方面,就可以吸引大衆。人們看到了共赴患難的情景,都會被感動。

在香港電影中,兄弟們共赴患難,對抗的都是描繪得很令人討厭的一些黑社會,而劉關張則是追求匡扶漢室的大事業。有沒有更崇高的一種兄弟情呢?也許是在革命時期吧!人們身在苦難之中,身邊的人也都在苦難之中。接觸到了馬克思共產主義的理念,大家結合起來一起去追求。爲了全世界窮苦人民,追求一個幸福快樂的美好世界。去努力,去奮鬥,去共赴患難,去赴湯蹈火,去出生入死,去歷盡艱辛,去粉身碎骨!

這樣的一種兄弟情,也許是最崇高的,最能夠感動人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