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沒有改變——專訪網信理財董事長李煥香

本報記者 林海 北京報道

2015年是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的一年,數據顯示,網絡信貸交易規模全年接近1萬億元。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提高資金週轉效率、撬動互聯網金融產業發展的同時,良莠不齊的發展現狀也讓網貸行業飽受質疑。“任何行業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會有負面事件發生,但總體說來,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不會改變,我們對這個行業的發展信心不變”。網信理財董事長李煥香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坦言。

中小微企業融資缺口有幾十萬億級規模

《華夏時報》:目前互聯網金融公司和產品層出不窮,你怎樣看待這種發展勢頭?

李煥香: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多樣與靈活,對於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以及普通百姓的投資渠道過於單一等問題有好處,多了這些選擇,有利於促進利率市場化,這也是金融創新的趨勢,是平臺提高競爭力的關鍵。

2014年網貸交易規模是3000多億,2015年交易規模近萬億元,行業發展較快,但這和整個中小企業資金需求相比仍有巨大缺口。有統計表明,我國中小企業近7000萬家,中小企業對拉動就業、推動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很多中小企業壽命卻往往不到三年,融資難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居高不下的上市門檻和銀行授信門檻將很多中小企業拒之門外,中小企業難以通過傳統金融渠道獲得支持,網絡借貸平臺恰恰爲這些企業打開了一扇窗。

未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缺口在幾十萬億級規模,同時老百姓的投資渠道還不夠暢通,這些都爲互聯網金融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理念的提出,會湧現更多的中小企業,這些新生企業可以利用互聯網的信息連接優勢,通過股權衆籌、P2P債權融資等方式得到資金支持。

創新產融發展模式

《華夏時報》: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向上,有專注於產業鏈金融的平臺,也有專注於消費金融的平臺,你們的業務方向是怎麼選擇的?

李煥香: 網信理財在資產端開發上主推產融模式。傾向於選擇行業或區域內優質的、有影響力的核心企業,與之建立資本層面的戰略合作,一方面服務於以核心企業爲中心的上下游中小企業,也會爲核心企業設計定製化的金融產品;另一方面,網信理財還將合作企業的員工以及終端商品的消費者轉化爲投資消費用戶,這個模式可以說是產業鏈金融的進一步創新。

消費金融是一種新的消費理念,也是未來消費升級的主要渠道之一,網信理財也有意抓住這個機遇與和市場,在不同消費場景爲多樣的客戶羣體提供金融服務,提升互聯網時代消費者的生活體驗,實現消費和金融完美結合。目前我們已經爲幾百萬投資客戶實現了十幾億元的收益。未來我們將着力打造與場景結合的消費、支付、融資的個人平臺,爲客戶羣體提供投資、融資、消費服務領域的一站式服務體驗。

《華夏時報》:能否舉個比較有特點的產融模式案例?

李煥香:以網信理財與國內某個大型果汁企業合作爲例吧。每年春節前都是銷售果汁飲料的旺季,也是果汁企業下游經銷商最繁忙、衝業績的時候,這個時候對資金的需求量增大,並且週轉很快。我們接觸的多個經銷商都說過,這個時期,除了要墊付自己的全部資金,周圍親戚朋友也借個遍,甚至還會借短期高利貸,大量的墊付資金及利息成本降低了經銷商的經營效率,也制約產業鏈的流動性,是一個長期存在的難題。

在我們和這個果汁企業建立合作成立了產業金融公司後,這種局面發生了巨大改變。我們對其產業鏈條上下游的經銷商、供應商、運輸企業等小微企業進行融資支持,並以產業鏈條間的互相支付來作爲融資保障,最快的放款速度達到24小時以內。有了這些資金支持,這些中小企業的資金週轉速度加快,產業鏈流動性也隨之加快,一個良性循環模式就彰顯出來了。

這種合作模式的獨特優勢在於,我們從該企業ERP(企業資源計劃)中可以獲知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進貨量、倉儲、付款、信用等各種真實的經營信息,這既是對產業鏈上企業進行風險評估的依據,又是對產業鏈上企業還款意願的一種制約和督促,從而很大程度地降低了資產風險。同時,這個企業的員工、產業鏈上的企業員工、以及果汁產品的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轉化爲網信理財的投資用戶,大大減少了在市場中的獲客成本。

《華夏時報》:什麼原因促使我們選擇這種產融結合的發展模式?

李煥香:這其實是我們經過了多年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嘗試了深刻教訓後建立起來的體系。集團十多年來一直着力爲中小企業服務,積累了大量的客戶、人才和風險管理經驗,又在2011年結合當時形勢確定了發展互聯網的戰略。基於此前的金融經驗和客戶資源,我們在實踐中探索出了產融結合的業務模式,隨着合作的大企業越來越多,經驗越來越豐富,這種模式的脈絡也越來越清晰,這也讓我們不必花費更多精力在市場環境中廣泛撒網,而是專注於做自己擅長的產融結合,從而在互聯網金融的大潮中迅速發展,並躋身行業前列。

另外,這個產業金融模式,作爲一個創新案例也納入了發改委編寫、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大融合,大變革——國務院關於積極“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解讀》一書。這種模式下,能夠幫助中小微企業提升資金流轉效率2-3倍,網信理財和這些客戶是在“雙贏”的情況下共同實現了快速發展。

互聯網金融沒有顛覆傳統金融

《華夏時報》:有人認爲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高於傳統金融的,對於風險網信理財是如何防範和把控的?

李煥香:風控是互聯網金融企業至關重要的一個內容。我們主打的是前面介紹的產融結合模式的產品,這種模式是用一家實力很強的核心企業的信用支撐,來完成對產業鏈上多箇中小微型企業的融資授信支持。這種模式的安全性我在前面的案例中也講過,ERP的數據及產業鏈中的合作關係產生的制約和督促,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風險。

爲了對資產質量進行嚴格把關,網信理財對核心企業設置了較高的准入門檻,並創新性地實行了打分卡機制,從貸前到貸中,再到貸後,設立了獨立的風控體系。在客戶篩選方面,借款人信息必須達到網信理財制定的條件,如成立時間、營業規模等,且借款人信息需經過三重風險把控措施進行審查。此外,網信理財也建立了完善的貸後管理制度,建立數據分析預警機制,對貸後數據分析結果進行A、B、C信用評級,確保資金的到期安全性,很多都是行業內很創新很領先的舉措。

《華夏時報》: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是怎麼樣的一種關係?

李煥香:互聯網金融主要是藉助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來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使得傳統金融業務具有更高的參與度,更低的成本,更便捷的操作。互聯網金融是用互聯網的思維和方法來改變金融的服務模式,可以說是傳統金融的補充和協同,並沒有顛覆傳統金融,也可以說目前沒有這個實力;互聯網金融本質上仍然是金融,通過大數據分析解決信息和信用問題,爲中小微實體企業、個人創業者提供更便捷更有針對性的特色服務和更多樣化的產品,爲實體經濟發展服務。未來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將互爲補充、在競閤中發展並最終融合,推動金融業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與廣大投資者。

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不變

《華夏時報》:對於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非議一直不斷,如何面對這些非議,樹立人們對互聯網金融的信心?

李煥香:中央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一直是支持和肯定的,任何行業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會有負面事件發生。這些事情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一方面推動加強行業監管,另一方面也推動行業自律,有這些前車之鑑,企業應該在風控和合規方面更下功夫,共同推動行業發展進步。總體說來,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不會改變,我對這個行業的發展信心不變。

《華夏時報》:有這樣一種說法,到網貸平臺申請貸款的企業都是被銀行拒之門外的企業,你認同這個說法嗎?

李煥香:這肯定是一種誤區。企業到網貸平臺融資是一種融資結構的安排,在現實中,不是所有優質的企業都能在銀行第一時間獲得融資,哪怕這些企業很多在銀行也有授信;而互聯網金融其實滿足了企業對效率的要求,比如臨時性的融資需求。

我們服務的融資客戶既有中小企業,也有大型集團公司、上市公司,這些企業很多在銀行有授信,他們選擇網貸來滿足其臨時性的融資需求,同時用傳統金融的低融資成本攤薄企業的互聯網金融融資成本,這樣可以方便靈活地提高企業資金使用週轉效率。

互聯網是一種工具、技術和思維,金融是核心,二者可以很好地結合。相比傳統金融,互聯網金融更加註重用戶體驗,並在不斷優化服務,這是一種社會的進步,也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華夏時報》:《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已經公佈,你如何看待這個意見,其將會對整個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

李煥香:徵求意見的公佈,是對網貸行業合法地位的確立和認可,爲行業發展指明瞭方向,有利於鼓勵和規範行業健康發展。

互聯網金融平臺在現階段對解決企業融資難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但要解決企業的融資貴問題必須靠規模效應,逐步降低利率,這是整個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網貸行業存在的重要價值。目前,網信理財的平均投資利率爲8%-9%,相對不是很高,我們希望通過優質的資產、嚴格的風控來吸引投資用戶,併爲實體經濟提供更有效的幫助。

《華夏時報》:徵求意見明確要求實行銀行存管制度,你認爲存管制度會對網貸平臺和銀行有什麼影響?

李煥香:這一舉措對保障投資用戶資金安全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大多數網貸平臺都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在銀行設立備付金賬戶,堅持不碰客戶資金,依據客戶意願對資金進行處理,網信理財也是這樣。

徵求意見規定了銀行業金融機構爲存管機構,這意味着只要是符合存管相關條件規定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都可以進行資金存管;同時,存管機構不承擔融資項目和借貸交易信息真實性的審覈責任,這有利於提高銀行對資金存管業務的積極性。採用存管制度,對銀行來說也將面臨一定挑戰,銀行存管系統需要滿足用戶體驗需求,提高服務質量。未來資金存管可能會是兩種方式,一種是平臺直接將資金存管到銀行,另一種是平臺通過第三方支付將資金接入到銀行。

《華夏時報》:針對目前的行業發展形勢,貴公司接下來會有什麼舉措?

李煥香:“連接人與金融”是網信理財的發展戰略。網信理財致力於打造一個金融產品全覆蓋、投資消費全覆蓋的“融資+理財+生活”平臺。

“連接人與金融”,連接的不僅僅是一項金融服務,而是多個層次、滿足多種需求的金融服務,這包括滿足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解決他們融資難問題;幫助中產階級管理財富,實現財富增值;通過金融服務爲客戶接入更多生活內容、提高生活質量等。比如,在網信理財APP上,用戶不僅可以實時投資各類理財產品,而且還能進行手機充值、掛號、打車、購物、購買電影票等。生活化的場景,讓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投資和消費,享受輕鬆便捷的服務體驗。未來,網信理財會在產品多樣化、服務精細化、平臺內容豐富化等方面做更多努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