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秋語:捲進分裂風波的張金保(圖)

張金保

1931年1月7日,中共六屆四中全會(擴大)在上海祕密召開。參加會議的人當中有一位女代表,她叫張金保。張金保是湖北人,1897年生於安徽蕪湖。1918年起,先後在漢口裕華紗廠、泰安紗廠當工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共產國際東方部部長米夫一手策劃和操縱了中共六屆四中全會,目的是將王明等“左”傾教條主義者送進中共領導核心。會前對不同意王明上臺者不通知與會,致使參加會議的正式代表不足法定人數。他凌駕於組織程序之上,肆意踐踏黨的組織原則和黨內民主,干預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的選舉,允許列席代表行使表決權。強行通過了米夫事先擬定的補選中央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名單,打着“反對立三路線”、“反對調和主義”旗號的王明被直接增補爲中央政治局委員。

秋風秋語:捲進分裂風波的張金保(圖)

羅章龍

秋風秋語:捲進分裂風波的張金保(圖)

何孟雄

米夫的做法激起了公憤。1月13日,羅章龍、何孟雄、陳鬱與中華全國總工會委員長餘飛(餘茂懷)、女工部長張金保、執行委員李震瀛、史文彬、韓連會以及王克全、徐畏三(許畏三)、徐錫根、袁乃祥、王鳳飛、唐宏經等人在上海祕密召開會議,發表《反四中全會代表團告同志書》、致共產國際信,通過了羅章龍起草的《力爭緊急會議,反對四中全會的報告大綱》。接着,王克全召集中共江南省委成員陳治平、蔣雲、黃烈文等,何孟雄與“蘇準會”祕書長林育南、上海辦事處主任李求實等紛紛揭露王明等人破壞黨內民主的行徑。1月17日,羅章龍掌控下的中華全國總工會在上海召開黨團會議,作出了《全總黨團對於四中全會擴大會議決議案》,要求共產國際“撤換負四中全會主要錯誤責任的代表”。會議宣佈成立由羅章龍、徐錫根、王克全、何孟雄、王鳳飛五人任常委的“臨時中央幹事會”(即“第二中央”),羅章龍任“書記”,徐畏三任“組織部長”,張金保任“女工部長”,李震瀛任“祕書長”。這一做法導致了大範圍分裂局面,各地紛紛成立“第二省委”。

秋風秋語:捲進分裂風波的張金保(圖)

米夫

秋風秋語:捲進分裂風波的張金保(圖)

王明

爲了阻止分裂活動的進一步蔓延,1月2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決議,要求全黨要與羅章龍等人的分裂行爲進行堅決的鬥爭,決定撤消羅章龍、徐錫根、王克全等人的職務,並要求他們公開承認錯誤。羅章龍、王克全等被開除後,繼續行動。1月31日,他們宣佈成立“中央非常委員會”,推舉張金保爲“書記”,徐畏三爲“組織部長”。然而,張金保深感沒有出路,於是,2月13日主持召開會議,通過《非常委員會致中共中央信》,宣佈解散“中央非常委員會”。張金保本人公開承認錯誤。2月17日,由於叛徒出賣,吳雨銘、王仲一、韓麟符等人被國民黨以“共黨案”逮捕、關押,“北方非常委員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與此同時,各地黨組織從維護黨的統一大局出發,對“第二中央”進行了抵制。7月6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宣佈解除史文彬、唐宏經、徐畏三、韓連會、張金保等中央委員資格。7月16日,黨中央又作出決議,開除史文彬、張金保、李震瀛等人的黨籍。至此,持續了近半年的一場“分裂”與“反分裂”鬥爭結束。

1933年1月,由於叛徒出賣,張金保被敵逮捕,先後關押在上海、南京等,“西安事變”後,國共兩黨合作抗日。1937年10月,張金保被釋放出獄。1943年12月中旬到延安,被安排到中央黨校學習。1944年8月24日,黨中央批准恢復了張金保的黨籍。1945年4月20日,在黨的六屆七中全會上,張金保恢復了中央委員會的職務,出席了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1949年2月,張金保奉命回到北京,參加了歡迎各民主黨派人士會議。

秋風秋語:捲進分裂風波的張金保(圖)

張金保

1949年8月21日,張金保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會議。10月1日,張金保隨同毛主席和國家其他領導人,以及政協代表一齊登上天安門觀禮臺,參加了新中國的開國大典。建國後,張金保歷任全國政協第二、三、四、五屆委員。1984年11月7日,張金保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