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專業的動畫迷很少知道《我與吸鐵石和一個死去的朋友》,這部短短13分鐘的動畫是中國動畫首次入圍法國昂西動畫節的作品,真正做到了衝出國門走向世界。更可貴的是,這還只是一部畢設作品,很難得的佳作,可能這部動畫沒有熱血、沒有美女角色、也沒有令人驚豔的打鬥戲,但這些都不妨礙它的優秀,小八一直認爲優秀的作品就值得分享給所有人,今天也重點介紹這部讓小八連續看了十幾遍的好動畫。

動畫的創作者中傳畢業生劉毛寧,他爲這部作品前後做了好幾次預案,都覺得很彆扭,有時因爲畫風的關係,有時因爲故事不理想,到最後才敲定這部作品現在的畫面,非常明麗的色彩,線條飽和富有吸引力。

其實畫風不是主要原因,我認爲《吸鐵石》能取得持久震撼力的原因出自作品的真誠,你能感受到創作者對作品無比赤忱的熱愛,沒有那麼多套路,但足夠真誠,這一點就夠了,毛寧的配音充滿時間流逝的感慨,把童年的懷念注入到作品的靈魂中,很真誠很美好。

通過毛寧對家人的回憶會引起無數人的情感共鳴,毛寧說媽媽摘院中的無花果樹、父親去天安門和毛主席照片合過影,在當時的中國,毛主席說所有人共同崇拜的對象,小八的外婆到現在都說毛主席是中國最好的人,沒有毛主席就沒有現在的飯喫。相信老一輩人都有類似回憶,毛寧講述過去的故事,平穩又富有感情。

不止是家人的過去,人文精神也飽含在故事中,計劃生育時代的中國鄉下人躲避計生委員是常有的事,小八就是偷偷生下來的,不夠後來還是交足罰金,實實在在的合法公民。所以看到毛寧講述母親帶着大姐奪進玉米地,二姐生在玉米地特別有感觸,在描述這段故事時,毛寧用大姐的回憶說:“只記得那天,樹上的柿子還是青的,但油菜花已經開了,在玉米地的不遠處還有一顆向日葵,向日葵上結滿了葵花籽”,這段動靜結合的陳述象徵着中國人“多子多福”的人文觀念。

而且《吸鐵石》中的語言總富有詩意,和畫面結合起來形成的心靈震撼是1+1>2的,玩吸鐵石的毛寧和夢想成爲宇航員的小明是無話不說的好朋友,毛寧送給小明一條塑料小魚,後來小明不慎落水溺亡,畫面上的小明浮腫,毛寧的以爲小明是變得更胖了,還在傻傻的笑,而知道小明死去後頓時停滯的笑,讓人感受到毛寧一時間長大的憂傷,最後毛寧告別祕密基地把吸鐵石覆蓋在漫天飛雪下的宇宙飛船,飛船騰空中毛寧問小明想去哪裏?在夢中小明說:“去那條塑料小魚的肚子裏,因爲那裏有他嚮往的整個宇宙。”小八看到這裏遏制不住淚水哭了,離開的小明還懷着夢想,而我童年的一切已經離開了,好痛苦好傷心。

藝術是沒有國界的,這部作品入圍法國昂西動畫節是實至名歸的,小八認爲《吸鐵石》可能會開創一個自述流的動畫流派,真誠美好娓娓道來的童年歲月將是我們共同的回憶,這注定是一部要成爲中國動畫史的優秀動畫,和以往部分國漫嘻嘻哈哈、做正經事硬是要搞怪賣萌的幼稚套路完全不同,這纔是中國動畫衝出國門的希望,最後也推薦給大家,這麼好的國漫值得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