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記者 唐聞宜 通訊員 朱海洋)作爲浙江唯一的所有縣(市、區)都是革命老根據地的地級市,麗水有着豐富密集的紅色資源。持續23年不斷的浙西南革命史,爲當地留下了大筆的紅色遺產和精神財富。在這片土地上,綠色發展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全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生態環境公衆滿意度……去年,麗水在“大花園”建設中交出喜人成績單,共有13項數據摘得全省第一。今年2月,麗水正式啓動弘揚“浙西南革命精神”踐行活動,積極推動着“紅綠”融合發展的實踐,把越來越多的“紅色資源”轉化爲“綠色動能”。


依託23年浙西南革命史 麗水把“紅色資源”轉化爲“綠色動能”


圖說:浙西南第一個黨支部——中共遂昌支部。資料圖

“紅色基因”有了活力

前不久,浙江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會上,麗水市委書記胡海峯發佈了“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內涵表述語: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這意味着麗水將把“浙西南革命精神”作爲特色載體和主要抓手,通過弘揚踐行活動,傳承本土特色的紅色基因。

地處浙西南山麓的麗水,是一方閃耀革命光輝的紅色熱土。1927年1月浙西南第一個黨支部在遂昌建立。從此,革命星火迅速燃遍整個浙西南。據統計,麗水現存革命遺址429處,遺址總數位居浙江省前列。

4月初,一場“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表述語徵集活動在麗水興起。一時間,每個支部、每個鄉村、每位黨員,都將視角聚焦到革命精神的追根溯源上,人人都在思考、理解、表達。其間,總共徵集到7091組(條)內涵表述語,線上總訪問量達697萬人次。在麗水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任淑女看來,通過公開徵集的形式,就是要全民參與,實現精神傳承,這是對“浙西南革命精神”的一次再學習、再教育的生動實踐。


依託23年浙西南革命史 麗水把“紅色資源”轉化爲“綠色動能”


浙西南遊擊根據地——王村口鎮。資料圖

“紅色旅遊”漸入佳境

小順村地處雲和縣石塘鎮,三面傍山,一面臨水。近年來,通過挖掘和整理抗戰文化,小順村開始發展紅色旅遊,並以傳統地方文化爲基礎,陸續推出黨課套餐、軍事課堂、愛國主義報告會等活動,旨在不斷提升紅色抗戰文化、綠色生態文化。它也因此成爲了雲和縣新農村建設的典範。

“2015年之前,村裏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爲零,去年竟達到38萬元,這當中絕大部分來自於紅色旅遊。”小順村村黨支部書記陳小明說。嚐到甜頭後的小順村,準備進一步發揮紅色基因的優勢,謀劃打造“小順軍民融合體”項目。陳小明表示,儘管“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揚踐行活動於今年啓動,但在這幾年中,麗水的紅色旅遊逐漸進入佳境,現已成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依託。

今年5月,麗水又集中推出了10條“浙西南革命精神”紅色之旅精品線路,將可歌可泣的革命歷史、瑰奇秀麗的自然風光以及絢麗多彩的民族風情集中打包,引導遊客在欣賞秀麗風光的同時,重走一段紅軍路、重溫一次入黨誓詞、喫一餐紅軍飯、聽一堂革命歷史課。

“紅色文化”走向縱深

遂昌縣王村口鎮是有名的紅色古鎮。1935年,劉英、粟裕帶領紅軍在此開闢了以王村口鎮爲中心的浙西南遊擊根據地,留下了豐富的紅色資源。儘管鎮裏整合了各類資源,建設了配套設施,但面對越來越多的參觀者,接待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凸顯。爲此,王村口鎮一直在謀新求變。該鎮黨委書記斯柯表示,鎮裏將在紅色資源挖深、挖潛上下功夫,並整合附近鄉鎮的接待資源,形成學得進、留得下、玩盡興的格局。

值得關注的是,麗水正在編制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揚和紅色資源價值轉化規劃》,這在全國具有一定的開創性意義。根據《麗水市紅色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到2021年,麗水將培育紅色鄉村示範鄉鎮40個以上、紅色鄉村示範村100個以上、紅色美麗鄉村精品線路20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