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地”萬畝上級土地部門卻不知情:瞞得住嗎?|新京報快評

倘若一邊拖着農民的土地確權證不發,一邊又急匆匆搞違規徵收,這無疑涉嫌雙重違規。

“徵地”萬畝上級土地部門卻不知情:瞞得住嗎?|新京報快評

資料圖。圖/視覺中國

文 | 任然

據中國之聲報道,河北保定徐水區20天“徵地”萬畝,被質疑“未批先佔”的新聞引發關注。

針對徐水區“名爲土地收儲,實爲土地徵收”的做法,保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回應,作爲市級土地管理部門,對徐水區如此大面積地“徵收”土地毫不知情。該局相關負責人稱,“我們國土局建設用地處的同志還不知道這事,我們一直在問‘你們這是幹什麼,是徵地還是儲備?’”有專家對此呼籲:應警惕雄安新區周邊區域“搶佔”土地資源的做法。

去年10月,保定市徐水區政府一天內發佈5則土地“收儲”公告,稱將在一個月內“收儲”包含雄安新區周邊管控區5個村莊在內共17個村莊的耕地。但是這個大手筆操作,在執行中卻留下多個疑點。

雖然公告指明是“土地收儲”,但當地區政府負責人坦承,“實際上是以村集體爲單位的土地整理或者土地流轉”。而有的村民簽訂的是徵地補償協議,有的村民簽訂的卻又是土地流轉協議。

被“收儲”的土地中,有不少基本農田。而根據我國現行《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的徵收,須由國務院批准。可據新聞報道,連當地市級土地管理部門都絲毫不知情。

綜合各方說法和實際情況,這起名義上的“土地收儲”,從程序到執行,混亂程度不容低估。

其實,若區政府的操作真的完全“有理有據”,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向村民事先講明白,到相關部門履行好必要的審批程序。而現在種種不規範的操作,難免讓人懷疑“此地無銀三百兩”。

就目前看,當地“收儲”行動無論真實動機何在,都難逃程序上的“瑕疵”。這裏面,既涉及土地管理的嚴肅性,也關涉地方村民的實際利益,更關係到雄安新區周邊區域發展的規劃問題——合法性到底幾何,不能就這麼由操刀的涉事區政府說了算。

媒體深入調查發現,反常的“土地收儲”背後,還有其他疑點。如河北要求各地務必於2018年年底全面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但不少涉及“土地收儲”的村莊,目前仍沒有獲頒土地確權證。有知情的鄉鎮幹部說,一些鄉鎮土地權證都已發到鄉鎮,如果發下去,會給徵地帶來不小的阻力和難度。這或許泄露了當地爲何在未履行相關程序的情況下就急於搞“土地收儲”的“小心思”。

但是,及時頒發土地確權證,既是上級政府要求,也是民衆實實在在的權利,如果一邊拖着確權證不發,一邊“趁機”搞變相徵收的情況屬實,無疑涉嫌雙重違規。

最近,石家莊西美金山湖項目涉嫌違規“削山造地建別墅”正在拆除,教訓就擺在那,不能不吸取。對於監管部門而言,也不能等到“房子”長出來了,纔去管土地是否合法的問題。

像徐水區這般合法性存疑的“土地收儲”現象,在雄安新區周邊是否僅是孤例,相關部門不妨以此爲線索進行監督、排查,以避免破窗效應的出現。

□任然(媒體人)

推薦閱讀:

讓女兒服“聰明藥”卻致癮,小心聰明反被聰明誤| 新京報快評

“制止侵害被拘案”陷羅生門,給真相一點時間 | 新京報微評

“老佛爺”去世,也許上帝也想穿香奈兒 |新京報快評

來了,老“遞”?最硬核的中國火箭軍成長史瞭解下 |京釀館

“小夥制止侵害反被拘”:辦案機關可否慎用“羈押權”

“徵地”萬畝上級土地部門卻不知情:瞞得住嗎?|新京報快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