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延州既是宋朝西北边境的军事要地,也是西夏出入的要冲,所以成为了李元昊攻宋的第一个目标。刘平,在当时的宋朝也称得上文武双全,刘平本人弓马娴熟,曾经剿匪立功,也曾进士及第,当他正准备上书阐述攻取西夏的方略时,延州告急,于是刘平马上率军增援。

西夏国,源自拓跋鲜卑,形成于唐末藩镇割据之时

上文写到,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与宋、辽鼎足而立。

李元昊的称帝,极大的刺激了宋朝,宋仁宗下诏削夺李元昊官爵,撤销所赐的“赵”姓,同时招募杀手,能杀李元昊者,赏作定难军节度使。

宋仁宗捕杀李元昊的决定,使李元昊下定了对宋朝用兵的决心,并得到了举国上下的支持。

西夏李元昊称帝之后,三败宋朝,宋却对辽国增加岁币

于是,西夏与宋朝之间的三场大战就此展开。

1、三川口战役

公元1040年,李元昊即位之后的第三年,西夏大军突击攻下金明十八砦,并乘胜围攻延州。延州既是宋朝西北边境的军事要地,也是西夏出入的要冲,所以成为了李元昊攻宋的第一个目标。

宋将刘平率军从庆州来援。刘平,在当时的宋朝也称得上文武双全,刘平本人弓马娴熟,曾经剿匪立功,也曾进士及第,当他正准备上书阐述攻取西夏的方略时,延州告急,于是刘平马上率军增援。

西夏李元昊称帝之后,三败宋朝,宋却对辽国增加岁币

三川口之战

不过,当刘平赶到三川口之时,由于轻敌冒进,陷入了西夏大军预设的埋伏圈。这一战,宋军奋战数日,最终战败,刘平被俘,在西夏据不投降而死。

刘平死后,家中仅剩一个小儿子刘景文,后来苏轼曾向朝廷力荐刘景文,并曾写诗一首相赠,即我们都很熟悉的《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三川口的战败,使宋朝极为恐慌,宋仁宗甚至在潼关设防,准备不得已时放弃关中。

2、好水川战役

三川口战败后,宋仁宗调整了西北边帅,以韩琦主持泾原路,由范仲淹主持鄜延路。其中韩琦主张进攻,集中兵力歼灭西夏;而范仲淹则更稳健,主张先做好防务。

1041年,三川口之战的第二年,李元昊再次发动了进攻。韩琦闻讯,立即组织数万宋军由大将任福率领出击。

西夏李元昊称帝之后,三败宋朝,宋却对辽国增加岁币

任福脱离辎重,亲率轻骑数千迎战西夏军,西夏并佯装不敌,任福紧追不舍,傍晚进至好水川时进入了李元昊设好的包围圈中。

此战,宋军溃不成军,任福阵亡。宋室大惊,再不敢轻言主动攻击西夏。

此战后,宋仁宗将西北划分为四路:鄜延路、环庆路、泾原路、秦凤路,以庞籍知延州,范仲淹知庆州,王沿知渭州,韩琦知秦州,专门负责军事,以防不测。

3、定川呰战役

三川口之战的第二年,1042年,李元昊又来了。

李元昊亲自领兵进攻镇戎军(今今宁夏固原),宋将葛怀敏领兵前往抵抗。这一次李元昊的战术依然是诱敌深入,可是宋军依然中计,奈何?

西夏李元昊称帝之后,三败宋朝,宋却对辽国增加岁币

西夏大军将葛怀敏引诱至定川呰后,四面围攻,宋军近万人,马六百余匹,全被被歼灭。之后,西夏大军长驱直入,兵临渭州。李元昊甚至用“诏书”的形式告谕大宋子民:

朕欲亲临渭水,直据长安。

宋当朝宰相吕夷简大恐,并发出感慨:一战不及一战,可骇也!

上下安于无事,武备废而不修;庙堂无谋臣,边鄙无勇将;将愚不识干戈,兵骄不知战阵;器械朽腐,城郭隳颓。

这是宋军的真实写照,三战皆败,宋朝只能寻求议和了。

4、宋朝与西夏议和

宋朝与西夏的议和断断续续持续了一年有余,西夏共提出了“要请十一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割地
  • 赔款
  • 贸易优惠
  • 青盐问题
  • 称号问题

对于割地,宋朝最终没有同意;

对于赔款,也就是岁币,西夏要三十万,跟辽国的岁币相同。宋朝害怕辽国不满,最初只答应给二十万,最后又增加了五万五千。

对于贸易问题,宋朝同意西夏可以在边境以及宋朝京城内经商,且在中原有贸易的优惠待遇。

对于青盐问题,由于西夏的青盐不仅品质好,而且价格低廉,在内地相当有竞争力,但宋朝一直维持食盐专卖,不允许西夏青盐内销,这一点宋朝最终没有同意,但实际上私贩青盐一直都存在。

西夏李元昊称帝之后,三败宋朝,宋却对辽国增加岁币

宋朝最关心的其实是称号问题,范仲淹对宋仁宗说道:

汉家之叛人,不乐处于外域,必谋侵据汉地,所得城垒必使汉人守之。······或朝廷假元昊僭号,是将启之,斯为叛人之助甚矣!

范仲淹认为西夏若不去帝号,则将吸引更多的汉人归附,余祸无穷。

于是,最终在1044年,宋朝与西夏签订了和约,西夏以“夏国主”的名义向宋称臣,宋对西夏年年送岁币。

但其实,李元昊观其国门来依然称帝,对宋朝使节一律挡驾,以免尴尬。

5、宋朝对辽国增加岁币

李元昊的攻宋,是以辽国为外援的,所以当李元昊三战皆胜之后,辽国便出手对宋朝开始讹诈。

1042年,当宋朝败于定川呰时,辽兴宗耶律宗真乘机出兵挑衅,要求割让晋阳(太原)和瓦乔关以南十县之地。

西夏李元昊称帝之后,三败宋朝,宋却对辽国增加岁币

宋朝承受不住辽、夏两方的压力,对辽国承诺除了之前的三十万岁币外,再增加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一半是赎买晋阳和瓦乔关以南之地(其实辽国根本就没占领),一半是酬谢规劝西夏的继续用兵。

其实,西夏的过分强大,同样不是辽国乐于见到的,辽国只不过做了一个顺水人情,每年就又多了二十万的岁币。

宋朝确实有钱。

西夏李元昊称帝之后,三败宋朝,宋却对辽国增加岁币

宋与夏这三战的结局,总让我想起近代甲午战争后的《马关条约》,最初的条约中还割让了辽东半岛,但签订之后,俄罗斯不满日本进占辽东半岛,便联合法国和德国阻止了日本占据辽东半岛,但条件是中国以白银3000万两赎回,空手套白狼!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