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女人一生當中要經歷兩次角色的轉變:爲人妻和爲人母。我認爲第二次的角色轉換更爲有意義,那意味着人生正式進入了另一個嶄新的階段,身上也承擔了更多的責任與義務,也會更理解、體諒自己的母親。月子護理對媽媽來說非常重要,但是,說起坐月子,又是媽媽們頭疼的話題。傳統的坐月子有諸多禁忌,不能洗澡、刷牙......現代醫學又一直在批判這種“月子陋習”,這讓許多媽媽感到困惑與壓力。

那麼,當一名婦產科醫生準備坐月子時,她會怎樣選呢?

寶媽李女士是我市一家著名綜合性醫院的婦產科醫生,也是一位新晉的二胎媽媽,剛坐完月子。作爲婦產科醫生,她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就是:生了孩子之後,該怎樣坐月子?傳統的坐月子方式到底該不該遵從?

對於這個爭執已久的問題,李醫生表示,坐月子中外有許多不同,過去和現在也不同,年輕人不能一味地摒除過去理念,老年人也不能完全按照過去的思想來照顧月子,譬如不能刷牙洗澡,屋裏不能通風,月子裏只能喫雞蛋小米粥。

“我們都知道產褥期願意出汗,有惡露,不做好清潔更容易感染,過去是因爲條件不好,現在條件好了許多,刷牙可以用軟毛刷不傷牙齦,淋浴後可以吹乾頭髮不着涼,可以換個房間開窗換氣不受風,這樣才能做一個舒適整潔的月子。”

“如果是剖宮產寶媽,第二天還是鼓勵下牀活動,促進腸蠕動有利排氣,也減少粘連,順產媽媽當天就可以適當活動的。”還有一點就是,產後的媽媽們一定要注意加強盆底肌肉的訓練。李醫生提醒:“現在許多來我們醫院就診的子宮脫垂、陰道壁膨出等老年女性,就是因爲過去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加上生孩子生的多、生的急、產後休息差,隨着年齡增長盆底肌肉彈性也逐漸減弱,就會出現這種脫垂症狀;也有部分產婦,產後會有憋不住尿,甚至咳嗽大笑都會漏尿的現象,這都是盆底肌羣受損的表現。產後是恢復盆底肌肉的黃金時期,一定不要錯過,除了專門針對加強這方面的儀器外,產婦可以經常做縮肛運動,簡單又有效。”

(感謝李醫生在朋友圈分享哦)

第一次當媽媽後,李醫生沒有選擇去月子中心,覺得自己就是婦產科醫生,有關坐月子、產後康復和新生兒護理的知識都知道,只要好好培訓下照顧自己的家人就行了。

但兩代人的觀念差異還是有很多分歧矛盾,老人往往是傳統月子的忠實捍衛者,譬如絕對不允許刷牙、洗澡,每天都喫雞蛋等固定食品。在新生兒的護理上,老人們也有自己的想法,比如要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不能總抱孩子,可是老人願意抱;不應該把孩子裹成糉子,但是老人還是要裹......身爲一名婦產科醫生,想糾正陳舊觀念都如此之難,可以想見普通女性擺脫坐月子的陳規陋習,會遇到多大阻力。

(艾瑪醫療級月子中心的月子餐)

所以,當第二次懷孕後,在家人的支持下,李醫生預定了艾瑪醫療級月子會所,就當給自己一個獎勵。

如今,市面上的月子會所很多,爲什麼會選擇艾瑪呢?

李醫生告訴我們:“開在醫院的月子會所,對母嬰更有保障,我這次最大的體會,就是清清淨淨的享受了月子。這配置的母嬰護理師考慮十分周全,除了幫助開奶,照顧產婦,還承包了嬰兒一切的事情,產婦的任務就是喫,睡,餵奶,恢復,嬰兒的照顧也更科學更到位,用專業的心,做專業的事。”

相信經歷了一個月的休整生息,李醫生很快會重新加入“婦產科戰鬥機”的隊伍,繼續和同事們一起爲濰坊的孕媽保駕護航。

所以,孕媽媽們,看了這篇文章,聽了婦產科醫生的分享,要是以後有人問你,你坐月子嗎?

標準答案是:坐!

但是不是坐傳統的月子,而是坐“科學的月子”——兼取中式月子和西式月子的精華,棄其糟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