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戰勝利後,三毛漫畫又在上海的《大公報》連載,三毛形象在上海家喻戶曉,併成爲了當時多數中國窮苦兒童命運的象徵,有着強烈的社會諷喻和批判意義。電影裏三毛的這個形象,是根據張樂平的同名漫畫改編而成的。

來源:清風明月逍遙客

大頭,衝額角,翹鼻子,闊嘴巴,圓而大的眼睛,身體纖細瘦弱,喜怒哀樂表情善變;機靈活潑,天真可愛,滑稽幽默……這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孩童形象。1949年12月,這個形象的主人公被搬上銀幕,很快轟動全國。這就是《三毛流浪記》。


《三毛流浪記》70年前是如何誕生的?


三毛,舊中國上海灘的一名流浪兒童,他沒有家,沒有親人。他喫過貼廣告用的漿糊,睡在垃圾車裏,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禦寒。他做過各種各樣的事情,賣報、揀拉圾、幫別人推三輪車……然而,不論他拼命,但他掙到的錢連喫頓飽飯都遠遠不夠。

就是這樣一個命運孤苦的流浪兒童,卻有着一顆正義、善良的心。但這顆善良正義的心,在舊中國卻遭到了社會的不斷“嘲諷”。

一天,三毛在路旁拾到一個錢夾,善良的三毛把它交還了失主。極富戲劇的是,失主反而誣陷他是扒手,並打了他一頓。流氓爺叔看到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各種壞事。等到三毛明白爺叔是利用自己時,他寧可餓肚子,也不再做爺叔教他的壞事。


《三毛流浪記》70年前是如何誕生的?


這時,一個有錢的貴婦人收養了三毛,給他穿上了皮鞋,對他進行富人式管束。然而,天性散漫的三毛不願在富人家過着寄生蟲般的生活,在一次專門爲他舉行的酒會上,他搗亂酒會,脫下華麗的衣服,披上麻袋片,重新回到流浪兒隊伍中來。

解放後,三毛結束了流浪,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電影裏三毛的這個形象,是根據張樂平的同名漫畫改編而成的。


《三毛流浪記》70年前是如何誕生的?


張樂平筆下的三毛漫畫,早在1935年就問世了。抗戰勝利後,三毛漫畫又在上海的《大公報》連載,三毛形象在上海家喻戶曉,併成爲了當時多數中國窮苦兒童命運的象徵,有着強烈的社會諷喻和批判意義。張樂平以機智的筆觸,精心地結構了一組一組的笑中帶淚的畫幅,描寫了瘦削矮小的三毛怎樣做報販、擦皮鞋、當學徒……總之,三毛聰明機靈、樂觀幽默而又不畏強暴的性格躍然紙上。三毛漫畫,受到了當時廣大讀者,特別是許多小朋友的熱烈喜愛。


《三毛流浪記》70年前是如何誕生的?


漫畫中的三毛形象、性格特徵鮮明,吸引了人們的關注。1948年,上海崑崙影業公司認爲這個鮮明的形象不能只侷限於紙張這個二維空間了,他應該在三維空間裏爲更多人所熟悉、所喜愛。於是,他們決定將《三毛流浪記》搬上了熒幕。編導委員會經過討論、研究,大家認爲這部影片應該搞成喜劇形式,儘可能與漫畫風格相接近。當時,由著名的劇作家陽翰笙先生來擔任將漫畫改編成電影劇本的任務。但是,由於反對國民黨統治鬥爭形勢的需要,身爲中共地下黨員的他沒來得及完成劇本,就不得不撤離上海。其後,劇本由陳白塵先生續寫,但陳白塵中途也因暴露身份被迫離開上海,劇本最後由李天濟先生定稿。

劇本完成後,崑崙影業公司進行了緊張的拍攝。


《三毛流浪記》70年前是如何誕生的?


當時,正值國共內戰進入激烈的最後階段。國民黨爲維護它已經日薄西山的統治,更強化了對文化領域的獨裁控制,嚴厲禁止揭露社會陰暗的各種電影體裁搬上銀幕。《三毛流浪記》無情地鞭撻了舊社會人間的冷酷、殘忍、欺詐和不平,頌揚了在極度悽苦無依的困境中,依然意志堅強、樂觀、善良、機敏、幽默的“三毛精神”。這是對國民黨黑暗統治的無情批判,已失去民心的國民黨十分害怕他的公映。

從1948年10月開拍,影片在緊張籌拍之時,由於尖銳地觸及了社會現實,攝製時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種種阻撓、恐嚇,遇到很大困難。製片人韋布收到一封恐嚇信:“三毛再搞下去,當心腦袋!”然而,國民黨反動勢力赤裸裸的恫嚇並沒有阻止電影公司的拍攝步伐。看到國民黨那無力的恐嚇的醜陋一幕,爲揭露國民黨統治階級的腐朽、沒落,劇組人員更加堅守了拍攝該片的決心。


《三毛流浪記》70年前是如何誕生的?


劇組爲防止國民黨反動派的破壞,將拍攝好的部分拷貝藏了起來。直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影片得以繼續拍攝,1949年8月拍攝完成。

在中國電影100年的歷史中,《三毛流浪記》創造了一個“空前”,那是“衆星捧月”--衆多明星演員爲一個孩子跑龍套,這成了這部電影的一個重要特色。拍攝時,數十個當時中國電影界的一線明星甘當配。在影片中,有一場“豪門大家宴”的戲份,佈置富麗,場面豪華,其實那並不是實景,而是中電二廠攝影棚裏搭的佈景。這場豪門盛宴威力不凡。當時上海灘影視界有頭有臉

的人物集體光臨。而且全部是以跑龍套的身份來的,分文不取。大家對“三毛”的熱愛和支持可見一斑。


《三毛流浪記》70年前是如何誕生的?


當時,擔任軍管會藝術處處長的夏衍提議,將《三毛流浪記》加一個三毛迎解放的結局,在慶祝全國解放的時刻作爲獻禮片上映。最後,《三毛流浪記》於1949年12月正式公映,引起極大轟動。

“頭上三根毛誰見誰都笑,你要問他叫啥名字大家都知道。三毛三毛,年齡說不清是大還是小,三毛三毛,個子可能也不會再長高,捱打捱罵眼淚知多少,愛誰恨誰心裏見分曉外,心裏見分曉”。“ 三毛” 身上,體現着歷史的深沉與無奈,也帶來了深刻的啓示。“三毛”的故事,伴隨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長,他的善良、正義、堅強,成爲了青少年們的榜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