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鳳翔在與中共地下黨員劉瀾波、王再天等人的接觸中開闊了視野,瞭解了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明白了紅軍纔是真正抗日的軍隊。1934年,率部由河北開往河南息縣駐防,騎6旅改爲騎6師,白風翔任師長。

點擊方誌河北關注我們

瞭解河北省情

西安事變現場總指揮

白鳳翔

【河北人物】西安事變現場總指揮 白鳳翔【河北人物】西安事變現場總指揮 白鳳翔

白鳳翔

白鳳翔(1897—1942),字瑞麟,祖籍滄州,出生於圍場半截塔新波村。少年習武,能騎善射,膽識過人,曾“拉桿子”打擊惡霸,開倉濟貧。1928年,投靠張學良部,改編爲東北軍邊防軍騎兵第6旅,任旅長,戍守黑龍江省密山縣。1929年,中蘇之間因“中東路”發生衝突,奉命與梁志甲、韓光第兩個旅對蘇開戰,得到張學良器重。1930年春,隨張學良入關參加中原大戰,戰後率部駐防保定。1934年,率部由河北開往河南息縣駐防,騎6旅改爲騎6師,白風翔任師長。同年夏,被調往廬山第三期軍官訓練團受訓。受訓期間,蔣介石特約他談話,臨結業時又贈大量金錢,企圖離間他與張學良的關係,他不爲所動。1935年九、十月間,白風翔的騎兵師開到陝西乾縣駐防,後又移防到村肅慶陽地區。年底開始整編,白風翔任106師師長。白鳳翔在與中共地下黨員劉瀾波、王再天等人的接觸中開闊了視野,瞭解了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明白了紅軍纔是真正抗日的軍隊。1936年9月,派師參謀長汪鏞與紅軍政治部主任朱瑞在固原縣楊朗鎮密議簽署了局部停止內戰,抗日救國的四條協議。12月西安事變時,奉張學良派遣,與孫銘九、劉桂五率部衝進華清池活捉蔣介石。張學良被蔣介石扣押後,白風翔被削掉兵權,給一“參議”頭銜。1937年春,回北平家中做寓公。

抗日戰爭爆發後第二天,即赴南京找蔣介石請求到抗日前線殺敵報國,奉命組建熱河抗日先遣軍。經費不足,他拿出自己的家財,甚至變賣其家屬的金銀首飾。先遣軍逐步發展到萬人,轄4個騎兵旅、1個步兵旅。1939年下半年,日軍集中數倍的兵力,動用飛機、坦克將其包圍在固陽地區。戰鬥中,白風翔腹部受重傷,部隊彈盡援絕。通過電臺向駐陝總部請示辦法,總部又電重慶,重慶通過軍統局密電指示他按“曲線救國待機反正”的辦法行事,根據指示,他接受了僞蒙軍總司令李守信勸降,任“東亞同盟軍”總司令。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認爲時機已到,準備反正事宜。因事機不密,被日軍駐包頭特務機關長福森利柱偵悉,遂派醫生以看病爲名,暗放毒藥,致使白風翔全身浮腫,死在反正的途中。其部隊有2個師脫離了日僞軍。白風翔死後,被追認爲烈士。

【河北人物】西安事變現場總指揮 白鳳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