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 鑑真和尚去過日本,也將中國文化傳播給當時落後的土著,對於這兩件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但對於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之後,逃亡日本可能就很少了解了。

image.png

一、徐福巧騙路費,東渡日本,開創偉大的天皇事業。

晚年秦始皇,爲了守護自己的萬世基業。想到了長生不老,當時的中國有一羣人就是長生方面的‘專家’,而徐福就是裏面的佼佼者。

秦始皇信奉的是分散投資的理念,擴大概率,他從不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裏。像徐福那樣的長生‘專家’,同時間組建了十幾個。但是,‘專家’雖多,卻都不管用,好幾年過去了,花費了大量的錢財,卻沒有一個能找到仙藥。

秦始皇生氣了,後果很嚴重,那是要掉腦袋的。甚至掉腦袋都是輕的,嚴重一點,直接活埋、車裂。於是,很多長生‘專家’被直接送到地府跟閻王喝茶去了。因此有的‘專家’害怕了,乾脆貪污了工作經費,跑路了。

原本徐福也是腳底抹油,一走了之的。可是路費卻不夠,徐福尋思着還是的回來,找大財主秦始皇要點路費。徐福這個時候回來是有一定風險的。始皇心情很不好,一不高興了,直接把徐福拿去解剖——車裂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徐福義無反顧地回來了,應該說他很有準備。因爲據說他見到了神仙,同時他還有一個夢想,一個偉大的夢想。

徐福對秦始皇說,老大啊,求藥工作進展順利,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我已經到了蓬萊仙山,見到了神仙。不過神仙說,長生不老藥屬於處方藥,現在處方藥管制非常嚴格,長生不老藥不太好弄到,價格很高。你們送的禮太輕,不能給你,下次來的時候,帶點貴重的東西來,我就把長生不老藥給你。秦始皇彷彿已經看到自己成仙時的場景——白日飛昇,萬人頂禮膜拜。

二話不說的秦始皇大筆一揮,追加經費,一定要使神仙滿意,順利的求得長生藥。於是徐福再次獲得了鉅額工作經費,徵召了三千童男童女和百工,還有千餘精銳配備強弓勁弩的甲士隨行,攜帶各種作物種子以及其他物資,共計六千餘人,組成了龐大的蓬萊仙山考察團,出海考察求藥去了。

他可能早就明白了,尋訪仙藥的事兒基本上都是扯淡,忽悠秦始皇的工作不可能一直做下去,秦始皇也不會願意永遠做方士的自動提款機,一個不留神,說不定把命丟了。之前那些掉腦袋的同行就是例子,這事兒要適可而止。

事實上,他假託神仙之名要的東西,非常值得玩味。 童男童女、百工、五穀種子,這完全是在做殖民海外的準備。徐福的膽識和野心實在是超過了一般的方士。除了錢財,還要當王,即使是在海外蠻荒的小王。這樣,不僅可以保住性命,還可以擁有富貴。

image.png

他打算跑到哪裏去呢?距離近了,不行;大秦國內,不行。在這些地方都容易被追殺。那麼,只有海外,秦始皇的怒火會被茫茫大海阻隔,山高水長皇帝遠,逍遙過一生。日本無疑是個好的去處。最後名留青史,成爲日本的開國天皇。

二、與玄奘西行取經齊名的鑑真和尚東渡日本傳戒律。

自從鑑真和尚接受日僧,他不僅要克服“滄海森漫”的自然障礙,而且還要面對更加複雜的社會阻力,在十一年時間裏,他前後六次東渡,五次失敗。

天寶十二年,日本第十次遣唐使藤原清河歸國前,特來揚州拜訪鑑真,懇求他東渡日本宣揚佛法。爲了避開官府及僧人的阻攔,鑑真和他的弟子在當年十月十七日晚趁着夜色乘船離開揚州,次年二月到達日本的首都奈良,此時的鑑真已經是一位六十多歲伴有失明的老人。

image.png

鑑真到了日本,便治好了光明皇太后的疾病。鑑真不僅將佛法普度給日本人,還將有關藥物的知識毫無保留的傳授給日本人。據日本《皇國名醫傳》記載,因爲鑑真東渡日本傳授醫藥知識,才使日本人真正掌握辨別藥品的知識,如此日本的醫道才完備。14世紀以前,鑑真一直是日本醫道的醫藥始祖。

鑑真東渡日本,把盛唐文化全面地傳授給日本,對日本的佛學、醫藥學、工藝技術等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日本因此尊稱他爲過海大師。

三、日本民間盛傳楊貴妃逃到日本,《長恨歌》中也曾暗示。

2002年,日本影星山口百惠聲明,她是楊貴妃的後裔。這個消息讓中國人無比震驚,楊貴妃的後人怎麼可能跑到日本去呢?其實早在20年代,著名“紅學家”俞平伯先生在《長恨歌》等文章中指出,楊貴妃可能並沒死在馬嵬坡,而是去了日本定居。現今的日本沿海邊有一個叫做“久津”的村子,以“楊貴妃之鄉”而聞名。

image.png

當年楊貴妃在馬嵬坡兵變下,一名侍女代她死了,楊貴妃在遣唐使的幫助下,乘船離開大唐,經過漫長漂泊,到了日本山口縣久津,而山口百惠就是山口家族的一員。日本南宮博的《楊貴妃外傳》和渡邊龍策的《楊貴妃復活祕史》中也有描述。難道楊貴妃真逃去了日本?著名比較文學專家嚴紹燾認爲,這跟白居易的《長恨歌》有關,白居易在詩的後半部分表述了對楊貴妃的一種想像,說楊貴妃雖然在事變中人已死,但她的靈魂飄到神仙山上,後來和唐明皇派去的道士在神仙山上相遇了。而衆所周知,《長恨歌》描寫的是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愛情。

image.png

後唐玄宗派一個道士去找尋楊貴妃,結果“上窮碧落下黃泉”都沒找到,最後道士在仙山上找到了貴妃。倘若道士真在仙山上找到了貴妃,這裏寫到的蓬萊仙山又在哪裏?在日本的文學創作中,他們常常把蓬萊山本身就指爲日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