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 唐一塵

今年5月,免疫學家陳建柱在從新加坡回家的途中,被一位美國海關人員拉到一邊盤問:你爲外國政府工作嗎?

陳建柱是中國出生的美國公民,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工作了25年。他經常往返於亞洲,以前從未遇到過這樣的問題。

他表示:“這相當困擾,任何有中國血統的人都會成爲嫌疑犯。”

越來越多的人遭遇了跟陳建柱一樣的“不公”。他們指出,該國政府對外國影響的打壓,也不公平地針對了在美國科研機構工作的華裔科學家。

作爲回應,MIT與其他知名大學一起,表達了對華裔學者的支持。

麻省理工華裔學者抗議!美科技界種族歧視正在加劇

MIT校長Rafael Reif在6月25日發表的一封公開信中寫道:“我們必須非常小心,不要製造被毫無根據的懷疑和恐懼充斥的‘有毒’氣氛。然而,教職工、博士後、研究人員和學生告訴我,他們在與政府打交道時就是這樣——僅僅因爲他們是華裔,就受到了不公平的審查、污衊,並陷入了緊張不安。”

但美國政府機構駁斥了他們將華裔科學家單獨挑出來的說法,並強調有必要在保持科學完整性和國際合作的同時,遏制外國大學對該國不應有的影響力。

但MIT的科學家在接受《自然》採訪時,描述了近幾個月來與政府官員發生的各種令人不安的經歷,並表示他們正在改變自己的行爲,以應對校園和美國各地的氛圍變化。

“目前的氛圍製造了大量的心理恐懼。”MIT機械工程師陳剛說,他今年早些時候取消了原本到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短期休假的打算,以避免任何人認爲他可能泄露了知識產權或科學技術給中國同事。

氛圍變化是美國政府各部門,包括聯邦調查局(FBI)和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等機構,對該國科研機構施加越來越大壓力的結果,以應對外國政府竊取美國寶貴知識產權的可能性。

擁有中國背景的科學家——包括美國公民和永久居民——往往是美國政府調查的重點,這引發了人們的指責,稱這些研究人員成爲目標是因爲他們的種族。

MIT物理學家Nicholas Fang表示,這些學者與中國的任何互動都有嫌疑,“這是歧視性種族評判。這是一個真正的問題” 。

例如,作爲去年8月開始的一項大規模“清掃”行動的一部分,美國研究機構在收到NIH的通知後,採取行動,解僱了至少5名由NIH資助的華裔研究人員。

這些指控包括沒有報告來自中國的資助,以及研究人員違反了與政府支持項目相關的保密規定。至少有兩名研究人員公開反駁了這一說法。

但NIH強烈反對種族偏見是其調查原因之一的說法。

NIH負責外部研究的副院長Michael Lauer表示:“我們關注的不是特定的人,而是特定類型的行爲。”

“這些(調查)都與種族定性無關,這些都是非常具體的行爲類型,涉及NIH做出公平、公正資助決策能力的核心。”他說。

Lauer還對《自然》表示,由於NIH的懲罰,大學悄悄地解僱了更多的科學家。

他證實,自去年8月以來,NIH已向61家研究機構發出了100多封信函,指責它們未能披露外國資金來源,而且在大多數(但不是全部)案例中,相關研究人員都是華裔。

FBI發言人拒絕就MIT的公開封信置評,只是指出,該機構不能僅根據個人的種族、民族或國籍就展開調查。

麻省理工華裔學者抗議!美科技界種族歧視正在加劇

回到開頭,這封公開信也反映了MIT日益增長的不安。

該大學的華裔科學家向《自然》描述了簽證申請異常漫長的處理過程、海關人員在其進入美國時強行盤問、執法人員突然造訪校園等等。

“這太可怕了。”一位現就職於北京大學的前MIT工程學博士後說。

這位不願署名的學者表示,去年曾兩次接受聯邦探員的問詢。 “我覺得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僅僅因爲我是中國人。這是沒有必要的,也是不對的。”

在MIT發表公開信之前,至少有10所其他院校也發表了類似聲明,其中包括耶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

一些華裔美國科學家團體也發出了警告,總部位於紐約市的非營利組織“憂思科學家協會”也發出了同樣的警告。

MIT蛋白質生物化學家張曙光在公開信發表之前就向Reif提出了擔憂,現在他希望有更多的機構站出來。

過去1周,他與美國和世界各地十多所大學和學會的管理人員進行了接觸,希望建立統一戰線,反對這些對中國科學家的偏見。

與此同時,在MIT工作了30多年的已是美國籍的張曙光表示,他將完全放棄美國政府的資助。

他表示:“我將從其他來源獲得資金。”他擔心,其他有中國血統的科學家可能會完全離開美國。

相關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2063-z

麻省理工華裔學者抗議!美科技界種族歧視正在加劇

合作事宜:[email protected]

投稿事宜:[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