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大陸210家大賣場,在中國地區全年銷售額近300億,這些數字都將隨着蘇寧的一紙公告成爲歷史。

本週一,蘇寧易購發佈公告,子公司蘇寧國際擬出資48億人民幣的等值歐元現金,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

曾和騰訊、永輝長期“曖昧不清”的家樂福中國,最終轉身投入蘇寧懷抱,歸宿問題得以塵埃落定。


蘇寧48億收購家樂福的背後,留給我們哪些思考?




做生意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家樂福,1959年創立於法國,是大型綜合超市概念的創始者。

1995年,家樂福正式在中國大陸開設了第一家大賣場,這個時間比沃爾瑪早一年,比大潤發早兩年。

但家樂福比其它品牌更早進入中國的優勢卻沒能長久保持。

2009年,家樂福內地市場的銷售額首次被大潤發超過。 2010年,家樂福門店數量又被沃爾瑪趕上。 2012年開始,家樂福中國的市場份額就不斷在下降。



蘇寧48億收購家樂福的背後,留給我們哪些思考?



從蘇寧公佈的會計報表可看到,家樂福中國2018年營業收入是299.58億元,較去年下滑了7.67%。

其負債總額達到137.88億元,但資產總額卻爲115.42億元,已經是資不抵債的狀態。

所以這幾年來關於家樂福出售中國業務的傳聞就已經不絕於耳。

起初,家樂福中國的熱門“緋聞對象”是騰訊與永輝。

去年1月23日,家樂福中國官方宣佈,騰訊與永輝將對家樂福中國進行潛在投資,且家樂福與騰訊已達成在華戰略合作協議。

於是,“亞洲喫醋小王子”永輝超市坐不住了。

永輝超市也在當天下午就發佈公告稱將聯合騰訊與家樂福達成股權投資意向,並稱三方將在供應鏈整合、科技應用和業務賦能等方面等展開合作。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陪家樂福中國走到最後的卻是蘇寧。


蘇寧48億收購家樂福的背後,留給我們哪些思考?



爲什麼偏偏是蘇寧?

因爲相對於騰訊和永輝,蘇寧更需要家樂福

近年來,家樂福業績下滑,開店速度放緩,但是仍有210家門店,分佈在22個省份的51城市。

210家門店中有很多是“老店”,這些老店大多開業於外資商超在中國攻城搶地的黃金時期,意味着它們都佔據了城市中心商圈和優質物業。

而目前,蘇寧雖然已經擁有一大兩小多專的十餘個不同業態。但是,在商超領域,蘇寧卻只有蘇鮮生,這從購物中心主力店的角度,仍舊有所欠缺。

如今順利拿下家樂福,可算是把最大的一塊拼圖補上了,完美!


蘇寧48億收購家樂福的背後,留給我們哪些思考?



除了上面所說的那個原因,還因爲時至今日,商超仍舊是新零售改造的主戰場

這是由於商場領域仍舊是中國零售業最大的存量市場,而且商超領域對於普通消費者的日常居民消費,覆蓋能力最強,很多其它新型業態,可以說是在商超的基礎上演變發展而來。

所以可以說,開超市是零售業的基礎課程。

蘇寧作爲一個雄心勃勃要打造泛零售生態圈的公司,這是它不可能跳過的一課。

有時收購就像談戀愛,兩個企業在一起講究的是情投意合、優劣互補,這樣一看,蘇寧似乎纔是家樂福中國更好的歸宿。


無獨有偶,歷史總是在重複上演。

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收購了一家大型連鎖超市,這樣的情景你是否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就在去年,阿里巴巴以200多億元人民幣拿下了大潤發。

當時誰都想不到,大潤發在零售行業作爲頂級的存在,一個號稱19年不關一家店的零售行業霸王龍,最終卻是敗給了互聯網。

於是,諸如《大潤發被阿里收購:時代拋棄你,不會打招呼》此類標題的文章刷爆網絡,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應出我們面對時代變化時內心的焦慮。

被收購本身並不是件光彩的事,但阿里收購大潤發的事卻搞得人盡皆知。估計當時大潤發董事長黃明瑞的內心是:你們這樣搞,我不要面子的啊!


蘇寧48億收購家樂福的背後,留給我們哪些思考?



商超界的3大巨頭,大潤發和家樂福先後被收購,如今僅剩下沃爾瑪在瑟瑟發抖。

其實沃爾瑪雖然沒有被收購,但也早就已經勾搭上了京東。

在2016年6月21日,京東宣佈,向沃爾瑪發行大約1.45億股普通股,佔發行後總股本5%,作爲對價,沃爾瑪則將自己的電商業務1號店全部交給京東。

與此同時,沃爾瑪與騰訊也有深度戰略合作。

根據2018年6月雙方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在各自產業的優勢,重點圍繞購物體驗提升、精準市場營銷、全面支付服務、強大會籍增值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入的數字化和智慧化零售合作。

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有回報的,沃爾瑪雖然在中國抱緊騰訊和京東兩條大腿,但經營其實也不樂觀。

下面兩組數據可以佐證這一結論。

中國連鎖百強整體增長7.7%,沃爾瑪中國2018年銷售額僅增長0.3%,遠小於平均水平。

沃爾瑪中國在沃全球收入佔比大約爲2.33%,而上一年佔比爲2.53%,這也顯示出沃爾瑪中國在全球地位也在衰減。

若沃爾瑪中國未來幾年在全球地位持續下降,家樂福中國的今天,或許就是沃爾瑪中國的明天。



商超零售業在大陸市場爲何集體遭受滑鐵盧?

每每提及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怒氣衝衝地說,還不是因爲受到電子商務衝擊

確實,以淘寶、京東爲首的電商所銷售的產品已經含括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有人打趣說:如果你會造原子彈,那在淘寶上就能買到所有原材料。

隨着肥宅羣體的壯大,一部手機和WIFI就能讓他們宅到地老天荒,想要再吸引這部分人走進超市確實很難。


蘇寧48億收購家樂福的背後,留給我們哪些思考?



如果我們說商超零售發展停滯不前甚至衰退是因爲它們被時代所拋棄,沒有緊跟時代發展,那確實冤枉它們了。

事實上,家樂福建立有自己的網上商城,大潤發也有飛牛網,但都運營得不溫不火。而沃爾瑪的1號店,也已經全轉給京東打理。

畢竟這些商超想打造自己的電商平臺,無論是在資金、人才、經驗等發麪都比不上阿里和京東。這道題對於他們來說,太難了,真的太難了。

除了兩個外因,我們再來看看內因。

早期的商超選址爲了佔據客流量,都會選擇在各個城區的核心地段。這樣的選擇在吸引客流量和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承擔着高額的租金。

如今商超原先的優勢盡失,而高額的租金讓它們越來越不堪重負。

大潤發和家樂福先後被收購,這背後留給企業家的思考是什麼?

雖然我們總是抱怨大環境不好,但同樣是商超的本土品牌永輝超市,卻在激烈競爭中殺出重圍,如今依然堅挺。


蘇寧48億收購家樂福的背後,留給我們哪些思考?



這主要得益於永輝超市的一大特色:生鮮經營。

永輝在生鮮農副產品上游供應鏈中有其獨特之處。

當國內許多大超市自己不敢直接經營生鮮產品,主要靠批發商供貨時,永輝堅持所有生鮮商品自己直營,在全國建立起20多個採購基地。

通過其足夠的規模和實力,直接針對生產者的現款採購,永輝確立了採購的品種優勢和對抗農貿市場的價格優勢。因此,可以在超市內進行低價促銷。

從中我們可得的的啓示是,差異化經營。

或許發現市場空白而打造出一個藍海孤品確實不容易,但企業家應該放一部分心思在打造自家產品的差異化上。

當時代變革浪潮襲來,或許就因爲自己產品具有某個差異化,才能在同行中立於不敗之地。


蘇寧48億收購家樂福的背後,留給我們哪些思考?


學習股權激勵,就找華一世紀 學習股權激勵,就找華一世紀 學習股權激勵,就找華一世紀


有人走,有人來。6月初,德國最大進口零售商ALDI已經開起實體店,雷軍心愛的全球最大會員超市Costo也即將登陸中國。

這兩個“洋超市”是否會水土不服,能否保持“清白之身”,還需時間的考驗。

對於企業被收購,網上主要是兩個觀點。

有一部分人認爲,做企業本身就是爲了掙錢,現在企業經營遇到瓶頸和挑戰,將其轉賣變現,自己退隱商場,也算善始善終。

也有人覺得,自己創立的企業就像自己的兒子,好不容易養大了,最終卻跟了隔壁老王一個姓,內心難免有些不甘

對於企業發展壯大了,最終卻迫於無奈被收購,你持什麼看法?我們留言區裏聊一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