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张大千(1899~1983),原名正权,改名爰、又名季、季爰,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画室名“大风堂”。四川省内江市人。早期研习古人书画,后旅居海外。张大千作品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皆精。画人物多采古装,借人物以抒情怀;画翎毛花卉或工笔或写意,清润秀丽,落落大方;山水涉笔成趣,点画新奇,富有诗意。晚年常用泼墨、泼彩描绘风景,独具风格。为现当代画坛上最具影响的国画大师之一,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也是世界画坛上著名的艺术伟人。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仕女 四屏

仕女画是张大千绘画作品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其成就很少有人能超越。他的艺术特点和成功之处就是画出了人物瞬间的面部表情和内心活动。他笔下的仕女既有古代仕女画的遗风,又有着时代气息,姿态风韵、颇有个性。张大千的仕女画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三十年代以前,张大千仕女画的风格主要是继承了清末任伯年、费丹旭等人物画的传统,人物造型纤柔细弱,形象略带病态的清秀。

三十年代,张大千开始转而向明代的唐寅、吴伟、张风等人的仕女画作品学习。张大千学习唐伯虎的侍女画主要是吸收唐伯虎的“三白法”。这个时期他的仕女画人物造型温婉娴静,清雅小巧,风格灵秀;衣纹则是以淡墨写意法勾勒,用笔轻快简洁。

四十年代,张大千带领弟子到敦煌石窟,用了两年六个月的时间,精心临摹了大量的壁画,这些临摹作品汲取了六朝至隋唐人物画的艺术精神和创作技法,此时张大千创作的仕女画,风格主要吸收北齐壁画的那种非常挺健的线描;造型上汲取盛唐侍女的雍容华贵,娇媚高傲,健康秀美;设色受佛教造像及藻井图案的影响,并参考了藏传佛教施用矿物质颜料的技艺。整个画风有了非常大的转变,而且逐渐定型,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一时期是张大千仕女画创作的黄金时期,对于他最终形成自己工笔重彩的人物画风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佳作欣赏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28年作 红衣仕女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29年作 游春仕女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30年代 扑蝶图/张大千、于非闇合写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30年作 仕女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33年作 嫦娥奔月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33年作 春醒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34年作 罗浮旧梦最销魂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34年作 梅花仕女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34年作 弄玉吹箫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34年作 鹦鹉面前不敢言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35年作 嫦娥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35年作 苏小妹观书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35年作 天女散花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38年作 散花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38年作 纨扇秋风/张大千、于非厂、溥儒合写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38年作 纨扇仕女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39年作 立尽梧桐影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39年作 纨扇仕女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0年作 欧阳修词意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0年作 仕女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2年作 神女采芝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3年作 仙女散花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4年作 白描仕女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纨扇秋风(仕女) 张大千国画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4年作 仿宋人仕女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4年作 金城玉女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4年作 金城玉女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4年作 莲花仙子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4年作 南国清歌入破时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4年作 蟠桃献寿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4年作 仕女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4年作 双美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4年作 唐妆仕女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4年作 题笺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4年作 纨扇仕女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4年作 掩卷仕女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4年作 竹荫仕女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5年作 芭蕉仕女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5年作 芭蕉仕女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5年作 果洛蕃女礼佛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5年作 蕉荫仕女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5年作 旅獒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5年作 明妃出塞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5年作 南国清歌入破时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5年作 唐妆仕女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5年作 纨扇仕女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5年作 纨扇仕女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5年作 湘女西风自生愁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5年作 印度天魔舞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5年作 竹荫仕女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6年作 芭蕉仕女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6年作 蕃女掣宠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6年作 临唐后妃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6年作 仕女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6年作 读笺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7年作 丛竹仕女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7年作 天女散花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8年作 供养天女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8年作 荷屏仕女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8年作 去上清光花下阴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48年作 唐宫鹦戏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50年作 印度仕女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51年作 芭蕉仕女 团扇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54年作 仿莫高窟仕女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56年作 白描荷花仕女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1975年作 南国清歌入破时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扑蝶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桐叶仕女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携琴图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谢芳姿秋风执扇图/张大千、李秋君合写

品味玺鉴|张大千笔下的张家美人图

中国画以人物为最难,而中国画中亦有:“画人难画手,画树难画柳,画兽难画狗”的说法。张大千在1951年时得意地对人讲:“别的我不敢讲,但是我在敦煌临了那么多壁画,我对佛和菩萨的手相,不论它是北魏、隋唐,还是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以及宋代、西夏,我是一见便识,而且可以立刻示范,你叫我画一双盛唐的手,我决不会拿北魏或宋初的手相来充数,两年多的功夫没有白费哟!”叶浅予则认为,张大千的唐装仕女,造型上已渗有敦煌供养人的仪容,用笔则仿吴道子的飞动飘逸,总之超越了明人情调,向唐人追踪而去。

未完待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