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則西事件”繼續發酵,讓互聯網巨頭百度深陷輿論漩渦,一時間“競價排名”成爲關注熱詞;公衆關注的目光也從醫療健康延伸至投資理財等諸多領域。如今,“百度一下 你就知道”的廣告已深入人心,遇事找度娘成爲不少現代人的習慣。在選擇投資渠道尤其是甄別新的投資領域時,很多投資者習慣通過百度等搜索引擎獲取相關信息。按照點擊習慣,排名靠前的搜索結果自然成爲投資者決策的重要參考。但“競價排名”的存在有時會誤導投資人,搜索引擎由此也成爲一些理財公司的“幫兇”,讓投資人蒙受損失。業內人士提醒廣大投資人,投資理財不能僅參考網絡搜索結果,要多渠道瞭解,交叉驗證信息,掌握平臺的真實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

搜索引擎搶客源 P2P起步上百萬

 其實,“競價排名”一詞已不再被百度官方直接、大量使用,大家看到最多的是“推廣”。簡單解釋,所謂競價排名就是拍賣“搜索位置”的變相廣告招商。企業可以讓自己的推廣信息在指定時間段、指定地域,根據用戶搜索關鍵詞展示,按點擊效果付費。而推廣排名是否靠前,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客戶出價高低。早在2008年,央視就曾批評百度搜索採取“競價排名”模式,將流量依據“價高者得”的商業原則引向遊醫、騙子等。此次,魏則西正是相信了搜索結果,才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在投資理財領域同樣如此,尤其在近年來發展迅猛、競爭激烈的P2P網貸領域。爲了爭搶投資人,很多平臺不惜燒錢在搜索引擎裏建立品牌專區或是通過競價購買關鍵詞,使平臺能在搜索結果中排位靠前。據瞭解,目前P2P平臺做品牌專區的“起步價”每年在百萬元以上,而業內知名度高、點擊率高的平臺價格更高,約600萬元—700萬元/年。競價排名的價格則不固定,與詞語熱度及時間段都息息相關。據網貸人士介紹,像“網貸”、“P2P”這類熱門詞彙,競價的價格更貴。“因爲是熱搜詞,上千家平臺都盯着,所以這類關鍵詞的價格非常高。因爲出價越高,排名就越靠前,越容易被搜索者關注到。一些熱搜詞甚至能達到幾十、上百元一個點擊。”

競價排名“只看錢” 投資人被“引錯門”

據瞭解,雖然網上流傳着百度針對網貸行業“白名單”的嚴格標準,但在實際執行中,對於投放廣告的公司資質,百度“只看錢”。百度搜索“理財”、“投資”、“P2P”、“互聯網金融”等詞會發現,這些詞都被在百度進行推廣的平臺買下,首頁基本都是推廣鏈接。

競價排名搶客源 理財投資也需擦亮眼

另外,據業內人士介紹,除了理財、投資這類熱門關鍵詞,很多平臺還會買競爭對手的關鍵詞,只要出價夠高、排名靠前,即使用戶搜索的是競爭對手的名稱,靠前的鏈接也是競價平臺的網站。這也就是爲什麼投資人明明搜索的是A平臺,但點擊搜索頁面前幾名的搜索信息進入到的卻常常是其他平臺。

競價排名搶客源 理財投資也需擦亮眼

有投資人就反饋說,自己最初搜索德衆金融時,就被競價排名誤導進入另一家平臺,投資了幾萬元。後與德衆金融客服確認後才知道百度搜索顯示的結果排名存在競價的情況,前幾名的顯示位置都被其他平臺佔據了。

投資理財需謹慎 多渠道獲取真實信息

 對於投資人被競價排名誤導的情況,業內人士認爲,一方面監管部門應該加強對搜索渠道等網絡廣告的管理,發佈媒體本身也應履行審覈的職責,不能只要給錢就發佈。雖然新《廣告法》將互聯網廣告納入監管範圍,未具體提及“競價排名”問題,但學界及實務界人士均表示,搜索引擎向用戶宣傳商品或服務並收取相應費用,是典型的廣告行爲,應遵守《廣告法》。

另一方面,作爲投資人,自身也需提高警惕,對自己辛苦積攢的資金負責,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在選擇投資平臺時,切忌一味依靠百度等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儘量多渠道打聽,通過工商信息系統查詢基本信息,登錄平臺的官方網站、微信、微博等查看了解,通過第三方的網貸交流網站查詢。有條件的最好實地考察一下,或者也可以通過平臺客服電話溝通了解情況等。”上述德衆金融平臺相關負責人建議,投資人儘量多渠道交叉驗證信息,以便全面、真實地掌握平臺信息,做出正確的投資判斷,避免因誤入、誤判導致財產損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