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與作曲理論界發生了一件大事

中國音協作曲與作曲理論學會成立大會現場 中國藝術報記者張悅 攝


這是作曲與作曲理論界的一件大事、盛事!

中國音協作曲與作曲理論學會在京成立

葉小鋼任第一屆會長

中國藝術報記者 張悅

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根據《中國文聯深化改革方案》和《中國音協深化改革方案》的有關要求和規定,結合作曲與作曲理論學科發展實際,中國音協作曲與作曲理論學會成立大會7月2日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行。



作曲與作曲理論界發生了一件大事

中國音協作曲與作曲理論學會成立大會現場 中國藝術報記者張悅 攝


中國音協作曲與作曲理論學會是隸屬於中國音協的非法人專業學會,由作曲與作曲理論專業工作者和對作曲與作曲理論事業發展有較大貢獻的作曲家、理論家、學者自願組成的羣衆性學術團體,是非營利性的專家組織。學會的宗旨是聯絡、團結海內外的中國作曲家、作曲理論家、學者和有關人士,爲繁榮中國音樂創作,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作曲理論體系,推動理論研究與音樂創作實踐之間的互動,開展作曲與作曲理論方面的研究、教學和交流,探討、解決作曲與作曲理論教學、研究中的各種問題,促進學科的建設發展。

作曲與作曲理論界發生了一件大事

中國音協作曲與作曲理論學會成立大會與會的顧問代表 中國藝術報記者張悅 攝

大會通報、說明了中國音協作曲與作曲理論學會的籌備情況,宣讀了《關於同意成立中國音協作曲與作曲理論學會的決定》,宣讀了中國音協流行音樂學會、鋼琴學會、管樂學會、二胡學會、小提琴學會等發來的賀信,表決、通過《中國音協作曲與作曲理論學會章程(草案)》,表決、通過並宣佈了中國音協作曲與作曲理論學會理事、主席團成員、祕書長、副祕書長人選和顧問名單。


作曲與作曲理論界發生了一件大事

中國音協作曲與作曲理論學會第一屆主席團一次會議現場 中國藝術報記者張悅 攝


著名作曲家、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協主席葉小鋼任中國音協作曲與作曲理論學會第一屆會長,關峽、張千一、範哲明、秦文琛、賈達羣、徐昌俊、徐孟東、蔡喬中任第一屆副會長,陳丹布、錢仁平任祕書長,王中餘、樸英、劉青、趙曦、郝維亞任副祕書長,杜鳴心、李吉提、劉康華、段平泰、敖昌羣、趙德義等30位作曲家及作曲理論家任顧問並出席成立大會。

中國音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韓新安,中國音協分黨組成員、副祕書長王宏,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峯、中央音樂學院黨委書記趙旻等出席會議。

作曲與作曲理論界發生了一件大事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協主席、中國音協作曲與作曲理論學會會長葉小鋼,中國音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韓新安和中國音協作曲與作曲理論學會與會主席團代表及祕書長、副祕書長合影 中國藝術報記者張悅 攝

這是這份“初心”,纔有了今天這次“集結”。當選會長的葉小鋼談道,作爲世界範圍內唯一併聯作曲與作曲理論的學會,我們創辦學會的初心之一是在注重作曲與作曲理論單向縱深發展的同時,切實加強作曲理論與音樂創作之間的多維互動,從而探索並建立一種有別於歐美作曲學會、音樂理論學會等相對單維的學會組織,爲中國作曲與作曲理論事業乃至音樂整體事業的發展注入體制機制方面的創新新動能。


作曲與作曲理論界發生了一件大事

中國音協作曲與作曲理論學會成立大會與會代表合影 中國藝術報記者張悅 攝


韓新安表示,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蓬勃開展的大背景下,我們作曲和作曲理論界的專家學者,懷着繁榮發展音樂事業的使命擔當,齊聚北京,成立屬於自己的專業組織,謀劃學科建設,這也體現了我們音樂人的一份初心,一份自覺與主動擔當。成立作曲及作曲理論學會可謂是得其時、逢其利,是非常必要之舉。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切實把好學會自身定位和把準工作方向,多做有益事業發展的好事、大事。要通過學會加強團結引導、強化規範管理,在業內促成爭做德藝雙馨音樂人、倡導自律團結的行業新風。

作曲與作曲理論界發生了一件大事

正是這份“初心”,纔有了今天的“集結”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協主席、中國音協作曲與作曲理論學會會長葉小鋼


作曲與作曲理論界發生了一件大事

葉小鋼在中國音協作曲與作曲理論學會成立大會上發言 董大汗 攝


光陰似箭,從作曲與作曲理論界同仁倡議成立學會到今天學會正式成立,已經有幾年過去了。時光荏苒,中國作曲與作曲理論學科從萌芽初建到今天,差不多一百年過去了。我想,之所以是今天,而不是昨天或者前天成立中國作曲與作曲理論學會,其中自然不乏偶然機成,但更有其必然既成。

一百年前,我們的前輩先賢在五線譜上篳路藍縷的時候一定曾默默期許,中國人譜寫的音樂終有一日會在世界樂壇佔有一席之地。經過百年積澱與發展,我們已在穩步前行的過程中悄然實現了這一期許。今天我們既有享譽國際的音樂作品,也有值得關注或紀念的作曲家、理論家,更重要的是,未來我們有信心做得更好。爲了適配我們國家蒸蒸日上的經濟發展與國際地位,中國作曲與作曲理論學科不僅要在世界樂壇擁有更大的話語權,要適時引領國際作曲與作曲理論的發展,向全世界展示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和中國作曲家與理論家的文心風致,更要通過音樂向全世界展示我們的信心與雄心,爲藝術、爲文化、爲國家、爲世間美好、爲人類和平貢獻來自音樂的力量。

成立學會的目的之一是團結同道中人、吸納有識之士、激勵有成名家,但是如果學會沒有明確的發展目標和切實的項目與活動,學會本身形同虛設。屈原《離騷》中的名句“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林則徐的名句“苟利國家生死以”,所言均是目標引領的巨大統攝力與向心力。正是這份“初心”,纔有了今天我們這次“集結”,纔有了我們這個中國音協作曲與作曲理論學會。這是屬於我們的一個“家”,我們一定要凝心聚力,呵護好、建設好這個我們自己的家。

中國作曲與作曲理論學會是我們這個界別的專門組織,也是數以萬計的作曲與作曲理論同仁的一個家。今天它的正式成立和啓動,是業內的一個大事件。接下來學會的工作中,我以及我們的學會成員會殫精竭慮,保持學會初創之心,精心規劃學會長遠發展目標,精細描畫學會近期發展願景,以體系化的成套項目爲抓手,團結全國作曲與作曲理論界廣大同仁,一邊引領、一邊普及,一手尖端、一手惠民,爲提高音樂創作與理論研究水平,擴大作曲與作曲理論影響力不遺餘力。

作爲世界範圍內唯一併聯作曲與作曲理論的學會,我們創辦學會的初心之一是在注重作曲與作曲理論單向縱深發展的同時,切實加強作曲理論與音樂創作之間的多維互動,從而探索並建立一種有別於歐美作曲學會、音樂理論學會等相對單維的學會組織,爲中國作曲與作曲理論事業乃至音樂整體事業的發展注入體制機制方面的創新動能。

爲此,除了上述發展目標與願景之外,我對學會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擬開展的項目進行了初步思考。我想力推所謂的“對話(dialogue)”項目,這裏的對話既有政府部門與我們業界的對話,也包括作曲家之間的溝通,理論家之間的交流,但最重要的一環是作曲家與理論家之間的直接對話。如果可以,明年的首屆學會年會就以此爲題,邀請業內十多位重要作曲家結合其本人的某部作品談音樂創作觀念與技法,同時邀請十多位音樂理論家就該作品展開音樂分析或評論,作曲家與理論家可以溝通,但是各自的發言與撰寫背靠背獨立完成,如此產生的碰撞必能帶來實質性的影響。這個項目既能檢驗作曲家思考的清晰度以及深刻與否,對理論家的分析實務、學術眼界以及是否存有洞見也是一種考驗,最終目的與成效我想是雙向甚至是多維的。

我想通過這個項目,作曲家知道除了創作思維的天馬行空,我們還要具備看清自己、說服他人的能力;理論家也就知道,理論上的總結也好,音樂評論也好,只有具備了與作曲家平等對話的層次與能力,理論的書寫才更有說服力與可信度。我們可以把這些對話整理推薦到國內外期刊發表,待時機成熟,我們甚至可以申請創辦自己的學會刊物。

我相信,在中國音協指導下,在國內作曲與作曲理論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學會將加強自身體系建設,做好團結、引導、聯絡、服務等諸多方面的工作,多做促進事業發展的大事、好事,真正把學會建設成爲我們作曲與作曲理論界的一個“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