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逐年攀升的報考數據中,“考研熱”是近年來輿論場上的老話題。或爲躲避就業競爭,或爲尋求學歷鍍金,抑或因爲名校情結,大學生選擇考研的理由各種各樣,有的人走上考研路,甚至僅僅因爲畢業焦慮中的“隨大流”。(2月21日 人民網)

出現“門檻焦慮”,大致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招錄門檻在提高;二是社會就業壓力大;三是自身就業觀念有偏差。不管是哪一種,都能感受到各類人才的焦慮與期許。其實,何止是“考研熱”,“公考熱”“留學熱”等又有哪個不是在反映此類問題?

與之相反的是,能夠體現專業技術特點的高職高專卻遲遲火熱不起來。在大多數人眼裏,上高職高專是浪費時間且沒有前途。真的是這樣嗎?以大家較爲熟悉的牙科行業爲例,有不少從業人員都或多或少有過高職高專的經歷,然而他們對社會的貢獻並不少,有的甚至還遠遠多於名牌大學畢業生。由此來看,人們完全沒必要在“門檻焦慮”上糾結。

當然,筆者並不是認爲存在門檻就毫無意義,而是從現實角度看,設置或追求跨越門檻也要有選擇性。畢業生們應該結合自身實際,着重從市場需求考慮去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如果一味地盲目跟風,抑或逃避現實,那麼只會讓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更顯被動。所以說:“鞋合適不合適,只有腳知道”,畢業生一定要對未來發展有清醒的認識。

與此同時,當前的就業現實也給大學生指明瞭方向,即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注重技能發展。這是因爲,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人才需求市場更趨於理性,它們更看重實用類人才。相反,那些有高學歷背景但創造不出應有價值的畢業生則越發不受重用。市場觀念的轉變,就更需給“門檻焦慮”這一問題降降溫。

實事求是講,人才是千人千面的,不同的人才有不同的優勢和劣勢。對於個人而言,職業發展是終身的。在成長的道路上,既不可好高騖遠,也不能妄自菲薄,而是要時刻冷靜,做到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尤其當有了體現“工匠精神”的踏實實踐,人生同樣可以出彩!

文/趙耀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