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dimir volegov【俄】

最近播出的《我家那闺女》,Papi酱和好友焦俊艳在谈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时,给出了这样一个排序:

生命中自己排第一,伴侣其次,然后才是孩子和父母。

Papi酱给出的理由是:人的一生,首先自己是和自己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其次是伴侣,而父母和孩子,都是陪你走人生的一段路。

此言一出,一直在演播厅里观察的父亲们坐不住了,纷纷出来反对。

父亲们的态度出奇的一致:“怎么能把自己放第一位呢?我们都是把孩子放第一位”。

我理解父母的想法,对于他们来说,把自己放第一位,就意味着自私。人活着就是要为别人,尤其是为孩子,在传统观念里,“先人后已”是美德,何况是自己最亲的孩子,为什么不放第一位?

但在我看来,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排名也常常是动态的,比如,在孩子还处于婴儿期,需要父母照顾的时候,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是无可厚非的。再比如,父母年老生病的时候,把父母放在第一位,又是必须的。

但如果把人生看作一个整体,我非常喜欢Papi酱这个排名,这非但不是自私,而是对于家庭关系,一种更清晰、更健康的认知。

把“我”放第一位,是对自我的负责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意味着“我知道我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这种负责任,包括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我对自己的快乐负责。人一旦懂得“快乐”是自己给的,便不会轻易地把生命依托在别人身上。

很多姑娘幻想着可以通过婚姻获得快乐,或者春节期间,父母常常对你说的那句“你结婚了,我们心里就踏实了,就快乐了”。这本质上都是希望把让自己的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渴望通过别人满足自己的期待,来让自己快乐。

这显然是不可行、也是不讲理的。

而当一个人懂得我的快乐只能自己给予,便会自己着手探索这个世界,选择能够让自己感到快乐的兴趣爱好。这样的快乐更健康、也更持久。

第二个层面是我对自己的人生选择负责。

心理学家阿德勒把人生的任务归为三类,这三类任务分别是友谊、职业和爱情。

这三类任务的完成,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需要选择。它不像父母,是生来就注定的,也不像身高样貌,是不可改变的。每个人对于这三大任务的选择与完成可以千差万别,这是一种自由。

但这种自由的享有,需要对“我”的明确,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工作,与什么人共度余生。

这听起来简单,但对很多人来说,因为自我概念的模糊,所以把这三大任务的选择权都拱手相让,朋友是父母选好,推到自己面前的;职业是听亲戚朋友说,哪个工作赚钱草草选的;甚至爱情也仅仅是因为符合人好、经济稳定的社会标准,就匆匆做了决定。

在属于自己的最重要的人生三幕剧中,很多人,作为主角,却事实上,从未登场。一直被别人裹挟着前行,以一个替身的状态演出自己人生的剧本。

所以,很多人到中年、到老年,会产生一种“从未真正活过”的感受。

而能够找准“自己”,为自己而活,也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一旦“我”不够坚定,就会被太多的声音左右,这声音中有最爱的父母、有社会标准、还有许多在你的生命中扮演各种角色的“别人”。

最近,章子怡因为参加综艺《妻子的浪漫旅行》被质疑,她亲自发文回应:

“曾经,大家因为各个角色认识我,也给了‘章子怡’一些符号和定义。然而2015年,我嫁了,生命中多了两个天使一样的宝贝!为人妻为人母的日子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这两个全新的身份让我充满了好奇心,我努力学习和探索着,就像20年前第一次站在摄影机前的演员章子怡,这并无两样,需要你全部的爱,需要你说我愿意!

我认识的《妻子的浪漫旅行》是一段关于爱与家的旅行,或许,不,肯定,你在这里能看到一个真实的我,她不是玉娇龙,不是小百合,不是宫家二小姐…这一次,是我~妻子章子怡。”

看到这段回应的时候,赞叹章子怡强大的自我认知,这份自我认知,也成就了章子怡。她从来都知道我是谁,要什么。对于章子怡来说,“我”始终都是重要的,是要拼尽全力活出来的。

这么看来,Papi酱把自己放在人生最重要的位置,真的没毛病,因为你的人生需要自己过,你的快乐只能自己给。

从来都没有不求回报的付出,包括父母之爱

当Papi酱说出,人生最重要的是自己时,我看到,观察室里四位父亲的脸上,有错愕亦有失望。

这四位父母,每一个都很爱很爱自己的女儿,所以愿意画好妆、陪女儿一起,把自己的生活展现给观众。所以,在女儿大龄未婚时,表现出最多的焦虑。

他们的爱,很真实。我相信他们主观上,从来没想过要女儿回报什么。

但是,当发现,现在的孩子,只把父母放在自己人生的最后时。失望,想必也是真实的,不可阻挡的。

“原来,我把她当心头肉,可以为她做所有,她只把我排第四位”。这种有点酸酸的感觉,大概是父亲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事实上,每一份爱,都默默地期待回报。

就像我们曾经不顾一切地爱过一个人,希望他能以“长相厮守”作为回报。

就像我们认真地准备过的每一场考试,希望能有漂亮的分数收场。

父母的爱,并不是特例。但这丝毫不影响父母之爱的伟大。付出要求回报,不过是最朴素的“公平”原则,不过是人之本能。

父母之爱,所要求的回报,也从来不是金钱,不是等量的爱,而是,“你要听话”,“你要知道,我是为你好”。把孩子放第一位,当然意味着更多的爱与无私的付出,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参与和控制。

还记得《我家那小子》里,朱雨辰的母亲对于儿子的付出。

每天凌晨四五点起来给儿子熬梨水,一熬就是几个小时,这种事坚持了十年!

朱雨辰发微博,她就一条一条工工整整的抄下来,还标上日期。

为了支持儿子,给儿子投票,一投就是几个小时。

……

71岁的母亲说:我现在还能做,还能奉献,在家里的位置就是顶两个菲佣。

不知道朱雨辰听到母亲这样说,会是何等的心酸和压力。而这份深沉的爱背后,母亲所要求的,是儿子足够听话,包括在伴侣的选择上。

本着给儿子找一个让自己满意儿媳的原则,朱雨辰的妈妈干预了朱雨辰的每一段恋情。

在她的内心,朱雨辰的伴侣,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能够像自己一样照顾好儿子。

也就是说,她想给儿子找的,根本不是伴侣,而是儿子的另一个妈。这显然不是儿子的期许,如果真的按照母亲的标准,而不是自己的喜欢来选择伴侣,可想而知,朱雨辰的婚姻很难幸福。

所以,父母完全丧失自我,把孩子放第一位,不仅不可取,有时候,甚至是危险的。

母亲在孩子的生命中,究竟该扮演什么角色?

每个人与世界的关系,本质上都是一种合作关系。一个人与他人合作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幸福指数。

我们出生以后,第一个与之合作的人是母亲,紧接着是父亲,然后是同学、朋友、伴侣、同事……

在孩子出生以后最初的几个月里,母亲必然孩子最重要的人,因为孩子是完全依赖在母亲身上的。母亲对孩子照顾的质量越高,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兴趣越多,并且能感受到这个世界是安全的、甚至是有趣的。

在这个阶段,母亲给孩子的爱,再多都不为过。

但紧接着,母亲要学会的一件事,便是放手。

她需要把孩子与自己之间建立的安全、美好的关系,带入到孩子与父亲的关系中来,让孩子对父亲发生兴趣,建立起一个家庭之间的信任关系。

再然后,父母都需要更多的放手,把孩子带入到更大的世界,这个世界中,有亲戚、有朋友、有老师、有喜欢的事情。

阿德勒在谈到母亲工作的重要性时,曾经说道:

母亲的工作是双重的,她自己必须给予孩子一个可信赖人物的最初经验,然后她必须准备将这种信任和友谊扩展开,直到它包括整个人类社会为止。

写到这里,再次忍不住感慨,母爱,真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所有的爱,都以关系更进一步为目标,只有母爱,以退场为目标。

所以,最好的母爱,是给他足够的安全感,让他飞翔,而不是紧紧攥着他,让他成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角色。

而朱雨辰的母亲,便是只学会了爱,但没有学会放手。

因此,Papi酱把自己排在第一位,与其说是自私,不如说是找到了自己在生活中最合适的定位,努力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对自己负责。

如果这算是一种自私,希望每个人都自私一点。

The end

作者简介

若杉

心理咨询师,专栏作者

微信预约:fangxue0216

(备注:咨询预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