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三縣重大利好,醫療資源將與通州整合

本月底,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爲主的北三縣醫院管理中心即將成立,潞河醫院和廊坊北三縣中心醫院等將成爲首批加入的4家醫院,潞河醫院作爲北三縣醫院管理中心的主委,北三縣中心醫院作爲副主委。在副中心北三縣協同發展規劃的基礎上,醫療先行,制訂醫療協同發展規劃。

管理中心將建立緊密銜接的疑難重症患者轉診綠色通道,幫助北三縣各醫院差異化發展核心技術,協助北三縣建立疾病樣本庫和標準化慢病管理中心,爲醫務人員制定職業化發展規劃,進行跨區域人才培養。

據瞭解,2015年起,潞河醫院就與大廠縣人民醫院等組建醫聯體,未來潞河醫院還計劃與廊坊市衛健委合作,與北三縣的三河市醫院、香河縣人民醫院和大廠縣人民醫院合作建設緊密型醫聯體,通過“互聯網+”模式,實現遠程會診及危重症患者快速轉診。

目前,緊密醫聯體的基本框架已經確定,下一步計劃推進信息共享、技術指導、資源整合與對接、品牌輸出及院級聯動等工作。此外,潞河醫院還計劃將北三縣居民納入醫院疾病樣本庫管理,讓當地百姓享受同樣的健康指導,實現“居家醫療”“社區醫療”和“中心醫療”的分級診療模式。

此前,潞河醫院已經與香河縣委、縣政府商洽,擬共同建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香河醫康院區”。

北京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協同辦副主任劉伯正此前介紹,2014年以來,北京與河北唐山、張家口等地區醫療衛生合作項目有效運轉,北京17家醫院與河北20家醫院建立合作關係。33項臨牀檢驗結果在京津冀296家醫療機構實現互認,20項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在155家醫療機構試行共享。相關部門將進一步完善合作機制,深入探索合作共建等多種方式,推動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向河北延伸,強化就業、養老、社保跨區域政策銜接,提升區域公共服務水平。

[急救]

實現通州與北三縣急救聯動

潞河醫院院長紀智禮介紹,未來北三縣與通州急救路線圖將建立,目前方案正在制訂,需要雙方醫院和衛生部門共同商定。

在北三縣縣域醫療中心內部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北三縣急救中心將與潞河醫院利用信息化平臺鏈接。潞河醫院作爲急救中心的中心,實現通州與北三縣急救聯動,達到縣域搶救,相互協助,醫療中心搶救相互銜接的機制,實現北三縣與副中心搶救生命通道的同質化。打造通州北三縣救治體系,提升北三縣救治成功率。

“急救路線圖需要做到院前急救、車載急救和急診急救‘三位一體’,接到病人後就要開始施救,到醫院後還要進一步銜接。”紀智禮說,現在雙方的院前急救還沒有統一,希望今後北三縣120平臺能與通州的120平臺連通,潞河醫院有一個120工作分站,希望能夠實現信息共享。

[醫學影像]

潞河醫院將幫助閱片診斷

紀智禮介紹,目前通州已經建立了一個醫學影像中心,由潞河醫院牽頭,已經做了1萬多例。未來還將以潞河醫院爲中心,完善北三縣主要縣域醫療中心影像中心建設。

據介紹,通州北三縣醫學影像中心建成後,將由潞河醫院負責閱片診斷、會診並出具診斷報告,北三縣縣域醫療中心負責影像基本技術性工作。潞河醫院負責對北三縣影像相關技術人員進行理論與技能培訓,通州北三縣醫院管理中心建設項目資金給予北三縣縣域和潞河醫院影像中心相應的設備支持。

“能照出醫學影像不難,關鍵要有看得懂片子的人,還要出診斷報告,也就是說,技術員好找,診斷師不好找。”紀智禮說,未來他們將加大對北三縣相關醫學人才的培養。

[腦科疾病]

雄安新區已建腦科診療中心

去年11月22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雄縣醫院腦科中心在雄安新區掛牌成立。該腦科中心由潞河醫院和雄縣醫院共同建立,是雄安新區成立的首個腦科疾病診療中心。

“在雄安新區建設的大格局下,這一地區需要一個核心醫院,能夠解決老百姓的疑難疾病,就是既能救命又能治病。兩家醫院的聯合一定會使屬地的救治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滿足區域百姓的就醫需求,做到‘大病不出縣’,對雄安新區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紀智禮表示。

目前,潞河醫院已派出兩名神經外科專家、三名神經內科專家、一名護士長入駐雄縣醫院進行幫扶工作,以後潞河醫院還將陸續選派優秀專家進駐雄縣醫院進行幫扶。

■ 追訪

潞河醫院院長紀智禮:

讓北三縣享受北京同質化醫療

作爲通州區域醫療中心,北京潞河醫院已經在京津冀醫療協同發展方面積極探索。記者就此專訪了潞河醫院院長紀智禮。紀智禮表示,北京在醫療管理理念和技術上超前一些,要積極輸出北京的先進經驗,讓北三縣的居民享受同質化醫療。

新診療模式打破內外科限制

2015年,潞河醫院啓動“以器官系統爲基礎,以疾病爲核心”的學科建設,將原有40個學科109個亞專業整合爲28個診療中心,打破了內、外科界限,構建“醫生圍着病人轉”的新型診療模式。

紀智禮以糖尿病診療中心爲例介紹稱,該中心既有內科醫生也有外科醫生,“糖尿病足治療,過去是由內科大夫調血糖,外科大夫換藥,經常需要會診。現在在糖尿病病區,由於醫護人員配置完善,患者只要躺在病牀上,就會有內科大夫調血糖,外科大夫來換藥。”

每年接收北三縣住院病人超千人次

目前,潞河醫院已建成國家卒中中心、胸痛中心、腹痛等26條綠色通道,通過有效轉診、及時轉運、建立“潞河綠色通道”微信羣等措施,有效縮短了患者就診時間。

紀智禮介紹,潞河醫院外埠病人佔到總數的28%到30%,其中北三縣前來就診的病人可佔所有門診量的20%左右。2017年,北三縣地區有1072人次來潞河醫院住院治療,2018年這一數字上升至1700多人次。

“我們希望通過協同發展,把這個數量降下來,實現救命的事在當地解決,疑難病症再送到潞河醫院。”紀智禮說。

三到五年建成北三縣標準化急救體系

紀智禮介紹,北三縣醫院管理中心建設完成後,將調研北三縣中心醫院,研究各個中心設置,並對人員進行培訓。比如,腹痛中心在哪裏建設、需要什麼設備、配備多少人員以及救護車從哪裏進入等。“我們先建設完成場地設施,然後配備設備和培訓人員,大概花費三到五年時間,建成標準化急救和診療體系。”

紀智禮暢想,那個時候,病人在當地就能夠獲得有效治療,北三縣居民可享受與北京同質化的醫療服務,醫療疏解作用效果將顯現。

記者 李玉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