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回顾街头文化,70年代末的街头鼻祖Stüssy,80年代大热的Nike、Adidas,90年代的Supreme,再到如今大红的Off-White。不同于Stüssy,Supreme是直接以滑板街头文化起家的。

最近,最有公信力的时尚搜索平台Lyst发布了2019第一季度最热门品牌榜单Top 10。按照1到10序列排名是:Off-White、Gucci、Balenciaga、Valentino、Fendi、Prada、Stone Island、Versace、Vetements、Saint Laurent。

这个榜单是Lyst在分析了社交平台、Google等在线搜索记录,所有电商平台的500多万笔订单,超过12000多位设计师、品牌的数据,参考转换率和销售额等统计结果得出的。

如果仔细思量,你会发现,排在第一名的Off-White是实打实的街头潮牌,位列第二和第三名的Gucci、Balenciaga,近几年也在向街头潮流靠拢。(去年,这3个品牌也位列前三名)这说明,街头服饰开始打败奢侈高级时装,占据市场上风。

当年街头和时尚分属两个阵营,互不相干,甚至是互相瞧不上。如今,联名已成为热潮和趋势,不断有老牌时装屋和街头潮牌合作。而回顾街头文化,70年代末的街头鼻祖Stüssy,80年代大热的Nike、Adidas,90年代的Supreme,再到如今大红的Off-White。曾经的小众,如今的主流。这几十年街头时尚的演变,其实也是不同时代的年轻人的演变。

Stüssy

那么,先从街头文化的起点Stüssy说起吧。

1980年,热爱冲浪的Shawn Stussy在他的冲浪板上潦草签下自己的名字,街头潮流文化就此开启。

而以冲浪品牌出发的Stüssy,却从不局限于海滩文化。比如脱胎于冲浪的滑板文化。

80年代末,滑板文化在欧洲和日本兴起,Stüssy不仅将滑板文化融入品牌设计,更是赞助了自己的滑板队伍。这些滑手们穿着Stüssy的衣服,带着Stüssy的滑板终日流连于街头。形成了其特殊的社群文化。

不仅在设计上,Stüssy融合音乐、文化、滑板、艺术、街头……将Oversize剪裁、工装面料、滑板服、旧校服灵活运用,创造出原始和现代的时尚美学概念,造就与众不同的风格与文化。

Stüssy在品牌宣传上也自成一套。打破一般时尚品牌只作为服装搭配展示的Lookbook常规,将涂鸦、符号、标语和照片等平面元素糅合,形成当代青年表达对阶级、种族以及政治等各方面不满的最有力语言,借用Campaign传达Stüssy的态度。

就连为品牌执镜拍摄的摄影师,均是深深了解品牌文化内涵的Ron Leighton、David Dobson、Terry Richardson等人,他们努力在相似的社会文化价值里体现Stüssy的身份认同。

尽管那时候高级时装依然是社会的主流,但Stüssy将强烈的亚文化灵魂注入品牌,为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年轻人提供服饰,才有了 “Streetwear”一说。并重新解释了时装意义,对某个品牌的狂热不再是一个人的狂欢,而是一群人的狂欢。使得不同的街头青年能很快找到同类并成为朋友。

Nike、Adidas

说起Nike、Adidas,我们往往想到的是篮球和球鞋。曾经,街头篮球也是街头文化的一部分。

而在街头文化圈,据说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潜规则”:分辨一个街头文化爱好者,关键要看鞋子。鞋子,往往能代表一个人的风格喜好、文化追求。

关于Nike我们这里就不多说了,着重说说Adidas。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早在80年代,Adidas也一度是驰骋在篮球场上的运动员们青睐的首选品牌。

1969年推出的Adidas Superstar,也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几乎人手一双的贝壳鞋,其实是作为篮球鞋打开市场的。尽管大家很难想象这么硬的鞋底是怎么协助弹跳的,但当时它一经推出就迅速在NCAA和NBA球员中流行起来,毫不夸张地说,超过75%的球员都穿Superstar。

而真正让Superstar爆火,则是因为另一类街头文化:嘻哈。

当时有一个巨火的嘻哈说唱组合,叫做Run-D.M.C.。他们的日常标志装扮就是Adidas的track夹克、和拆去鞋带鞋舌上翻的Superstar鞋,再配上说唱三件套大金链子、金戒指和墨镜。

在80年代中期,Run-D.M.C.还创作了一支单曲《My Adidas》。每次唱到这首歌,他们就会把鞋子举在手上,边唱边挥。久而久之歌迷们也学了起来,前奏一响二话不说脱下脚上的贝壳头,一边挥舞一边蹦哒。这场景搁现在你能想象?也太TM朋克了。可比现在跟着逃跑计划亮起手机电筒挥舞的小年轻们躁得多。

总之,Run-D.M.C.让Adidas从东海岸火到了西海岸。

后来,Adidas的高层看到这架势,立马和Run-D.M.C.签了代言合约,让Adidas真正进入街头文化视野。

那个时候,穿上Adidas贝壳头也多是街头小子和说唱爱好者。而现在,Adidas贝壳头基本约等于一双百搭“小白鞋”。

Supreme

街头审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深受Stüssy的影响。包括在1994年成立的Supreme。

其实,Supreme的创始人James Jebbia曾是Stüssy NYC的店员,在创立Supreme后还短暂在Stüssy工作。

不同于Stüssy,Supreme是直接以滑板街头文化起家的。从创立初始Supreme就和其它店铺不一样。在Supreme店里,商品全都靠边站,中间的大块空地和滑板池,留给年轻人们滑滑板、开Party。

所以,90年代逛Supreme,常常会看见大批街头少年聚集在店里聊天、抽烟、玩滑板。James Jebbia时不时和这些滑板少年们交谈。

那个时候的Supreme非常有个人精神,就有种“不希望自家T-shirt被不了解滑板文化的消费者穿着”的劲儿。穿着Supreme的基本是滑板少年、街头潮人和Hip-Hop歌手。而且只在它认可的、有着潮流文化底蕴和精神的城市开店,别的城市哪怕拿再多钱也不会去。

也从来不会去追逐潮流,而是Supreme创造潮流。藐视一切、无所畏惧地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身份标识和审美。政治、宗教、电影、新闻……只要是它想表达的都敢往衣服上印。

而现在,反而是滑滑板的人不穿Supreme,穿Supreme的人不会滑板。尤其是,2017年Supreme和奢侈品牌LV的联名合作,受到了无数仍坚守Supreme精神的街头粉丝质疑。

这感觉大概就如同当年Marc Jacobs尊崇内心的摇滚精神,用一场垃圾摇滚秀挑战正经华丽的高级时尚。然而却遭到了西雅图年轻人的抗议,纷纷跑去理发店要把染色的头发洗掉,因为他们不想被T台模特模仿。

曾经,连帽衫、卫衣、球鞋、超大的风衣及冲锋衣代表的街头潮流文化,是“当代青少年亚文化”的代称,是冲浪、滑板、嘻哈、DIY朋克等亚文化精神,甚至是某一类青年的生活方式。

曾经,Streetwear和Highfashion势不两立。然而,如今时代变了,时尚风向变了。

街头品牌再也不那么“酷”了,削弱了个人精神。奢侈时装屋也开始讨好亚文化了,倾向“街头”美学。边界不再分明。

当红纽约街头潮牌Off-White主理人Virgil Abloh接任LV男装创意总监。LVMH Prize青年设计师大奖赛第一次有潮牌设计师捧得桂冠。高级品牌也纷纷卖起了老爹鞋、Logo Tee和小腰包……

而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我们现处的这个时代,和平多了,不像以前战争和游行频发的时代那么激进了。以前的叛逆个人精神表达,如今变成一种舒适自由的表达。

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变化,也加速了街头服饰演变为时尚主流的趋势。以前看文化分野喜好穿衣服,现在,大家通过各种社交媒体渠道,参考名人穿搭。

就像Virgil Abloh说的:“现在的街头更多是混合高低的搭配,你可以穿着Supreme T恤,背的是LV的包,也可以把Celiné和Nike Air Force 1组合在一起,那样看起来很酷。不过在我长大的年代,一件Stüssy足够酷了,它是一种不愿被主流同化的标志,我想那是一种反抗者的心态。”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缩影。街头时装正见证21世纪年轻人的生活和“宽松”精神。

但是,一个问题出现了。这样包容混杂的时代,如何在历史上被定义和铭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