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1日,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稱,美國司法部和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在調查公司嬰兒爽身粉原料中採用的滑石粉裏是否受石棉污染。

強生公司表示“公司正在與政府就相關的調查合作,會提供相關的文件說明。”在強生公司提交的報告中,已經顯示上述兩家機構正在要求其提供與指控相關的文檔。此次調查與2018年12月有關該公司產品責任訴訟的新聞報道有關。

據查,石棉是國際公認的一級致癌物,其最大危害來自於它的纖維,一旦被吸入人體,石棉纖維可多年積聚在人體內,附着並沉積在肺部,可能造成肺癌等疾病。我國有明確規定禁止在化妝品中使用該物質。

石棉和滑石同屬硅酸鹽類,它們常常共同存在於蛇紋岩中埋藏在地下,因而在自然形態下,滑石中常常含有石棉成分。但二者化學性質、用途和致病性存在顯著不同。

石棉可以分爲角閃石石棉和蛇蚊石石棉兩類。石棉在工業時代廣泛用於製造業,但由於其對人體的危害,逐漸被很多國家用替代品代替甚至禁用。

滑石粉屬於天然礦石萃取,在化妝品中作爲填充劑、助滑劑、抗結塊劑使用,用來增強產品柔滑的觸感。但有些滑石粉含有石棉的角閃石成分,易刺激肺部,並且致癌(肺癌、皮膚癌、卵巢癌)風險。

自然狀態的滑石粉礦物質雖含有石棉,但不致癌。自1970年以來,不含石棉的滑石粉一直被用於嬰兒爽身粉和其他化妝品中。

關於滑石粉是否會致癌,一直沒有定論。而且滑石粉也沒有類似菸草類的致癌物有“劑量反應”,如吸菸越多,患肺癌的風險也就越大。有研究認爲,經常在生殖器部位使用滑石粉的人患卵巢癌的幾率比不使用高出40%。

針對SEC調查之事,《商學院》記者詢問強生消費保健品部門的公關,至發稿時未做答覆。

2018年7月,路透社曾報道美國密蘇里州一個陪審團判決,22名女性對強生公司滑石粉產品(包括強生嬰兒爽身粉)包含石棉,導致患癌的指控有效,責令強生支付5.5億美元補償性賠償,以及41.4億美元懲罰性賠償。

滑石粉產品是強生消費保健品部門的一部分,其中護膚品和嬰兒護理產品在2017年產生了超過60億美元的收入。

強生在一份聲明中稱這項審判“根本上不公平”,並表示將對判決提出上訴。

  此前,強生中國曾表示:

  • 按產品說明書使用,強生嬰兒產品的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我們的爽身粉只採用完全符合美國和中國藥典標準的滑石粉作爲原料,確保其成分符合高質量、純度要求,產品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要求。”

  • 強生的爽身粉有超過百年的科學研究證據和安全使用歷史。在國家各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組織的所有市場抽檢及公司主動送檢中,強生嬰兒爽身粉從未被檢出石棉成分。

  • 包括中國、美國、歐盟、亞洲及加拿大在內的世界多國相關權威機構均認爲,化妝品用滑石粉在化妝品和個人護理產品中使用是安全的。科學研究和臨牀證據都支持化妝品用滑石粉的安全性。全球醫學專家數十年來的科學研究和臨牀證據支持化妝品用滑石粉的安全性。

強生同時也面臨證券訴訟,指控其未能揭示爽身粉中的石棉污染問題,導致投資者的財務損失。

《商學院》記者就強生爽身粉是否致癌一事諮詢業內專家,得到的回覆是,滑石粉本身無害,但滑石粉不純的話會有石棉雜質,石棉才具有很強的致癌風險,但是強生需要證明,公司沒有故意隱瞞。

強生公司股價在2018年12月有過一次跳水,這是路透社報道強生幾十年來知道滑石粉中含有石棉,但是並沒有向消費者或是監管者發出相關預警。

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曾於2009年頒佈通知,凡申請特殊用途化妝品衛生行政許可或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的產品,其配方中含有滑石粉原料的,申報單位在產品申報或備案時,應提交具有計量認證資質的檢測機構出具的該產品中石棉雜質的檢測報告。

《商學院》也將對此持關注。

  附:強生主要召回事件回顧

2005年3月17日,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食品藥物監管部門,在強生嬰兒護膚、洗髮用品中發現液體石蠟油,建議聯邦政府在全國禁止這些強生產品使用“嬰兒使用”標誌開始。

2005年4月11日,由於設計缺陷和所用試紙可能導致測量數值錯誤,美國FDA向強生旗下lifeScan公司生產的兩款血糖監測儀,發出定性爲一級召回通知。2005年9月17日,美國FDA再次發出召回公告,第二次要求強生在全球召回其旗下的OneTouch系列血糖儀。

2007年4月13日,強生召回旗下約400萬瓶李施德林兒童漱口水。

2007年6月18日,強生旗下兩家分公司被判向一名因使用強生芬太尼鎮痛貼致死的家屬賠償550萬美元。死者體內的芬太尼含量高出安全水平至少兩倍。

2007年12月21日,美國FDA再次警告稱,臨牀中已發生多起因使用芬太尼不當導致死亡的病例。強生子公司西安楊森1999年就引進“芬太尼止痛貼”商品名叫“多瑞吉”,事發後西安楊森迅速聲明,在中國銷售的“多瑞吉止痛貼”不在被召回的範圍之內。

2008年1月14日,美國FDA對強生旗下公司生產的Dura Star和Fire Star球囊導管發出定性爲最嚴重級別的“一級召回”通知,只因發現進行球囊擴張的導管收縮緩慢或者無法收縮,會導致動脈或血管的完全阻塞,損傷心臟動脈甚至引起心臟病發作。

2008年8月,強生旗下麥克尼爾公司在確認止痛藥美林有瑕疵後,僱傭私人承包商祕密回購藥品。國會調查人員公佈的一份強生公司內部備忘錄上寫着:經銷商建議員工們“迅速進入每家商店,找出所有美林(布洛芬)產品,全部購買,拿到收據後迅速離開。”並進一步指示:“購藥時,你應儘量表現得像一個普通顧客。切勿提及任何有關藥品召回的信息。”

2009年9月18日,強生旗下的麥克尼爾公司在美國召回21種57批次約800萬瓶嬰幼兒用泰諾等藥品。

2010年,1月8日,強生召回泰諾關節炎止痛囊片等部分非處方藥;1月15日,強生召回500批次的泰諾等非處方藥。有消費者服用這些藥品後出現噁心、胃痛、嘔吐及腹瀉等症狀,強生在2008年接到的投訴已達70餘起,但未向監管部門報告,直至FDA發出警告信。

2010年5月7日,強生在12個國家和地區,召回產品質量不能完全達標的嬰幼兒用感冒退燒藥泰諾林、美林、抗過敏藥仙特明及可他敏等40多種非處方藥。據美國財富雜誌報道,在召回聽證會上,民主黨國會議員埃多爾弗斯·湯斯表示,“我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的信息表明,這家公司的誠信有問題。它對自己的描述是不實的,而且給許多孩子的健康帶來了威脅。”

2010年7月8日,強生旗下麥克尼爾公司年內第三次召回包括泰諾在內,可能含有化學物質2、4、6-三溴苯甲醚的多批次非處方藥,7月15日,強生再次召回21批次的泰諾、可他敏及美林等非處方藥。

2011年1月14日,強生召回其在美國、巴西、菲律賓等地特定批次的兒童用泰諾、8小時泰諾、泰諾關節炎止痛片、可他敏、派德等藥品;

2月16日,強生召回約7萬支存在裂縫,可能會引發感染或降低藥效的抗精神病藥“芮達”注射劑專用注射器。

2011年12月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要求強生旗下的西安楊森製藥公司立即召回中國市場上所有批號(用於治療艾滋病相關卡波氏肉瘤)的“楷萊”(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注射液),停止銷售“萬珂”(注射用硼替佐米)。

2015年12月,強生主動召回在中國市場銷售的骨定位針、骨科復位鉗、皮膚縫合器,以及未在中國銷售的其他4款產品。

2017年1月,上海市食藥監局發佈公告稱,經過強生公司調查,確定由於PFNA刀片打入器在激光焊接處部分或完全斷裂,從而導致手柄與手術工具的內部軸杆分離,公司主動召回相關產品。

2018年8 月 1 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公告稱,強生視力健商貿(上海)有限公司報告,由於極個別產品賦形不完全,生產商 Johson& Johson Vision Care Inc. 對軟性角膜接觸鏡(商品名:舒日)〔註冊證編號:國食藥監械(進)字 2014 第 3224709 號〕主動召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