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雲龍“百日攻堅”全力確保年內脫貧

白石鎮松水村黨員突擊隊。雲龍縣供圖

雲龍縣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與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結合部,因“瀾滄江上夜覆雲霧,晨則漸以升起如龍”而得名。集山區、民族、邊遠、貧困“四位一體”的雲龍縣是832個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位列雲南省88個貧困縣。

在全國脫貧攻堅戰進入尾聲之際,雲龍縣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如期實現脫貧摘帽,還面臨諸多困難問題。

目前,雲龍縣正實施“百日攻堅”專項行動,採取黨員突擊隊等典型做法,確保全縣實現2019年內脫貧。

大理雲龍“百日攻堅”全力確保年內脫貧

傈僳族新居。雲龍縣供圖

全力確保年內脫貧摘帽

雲龍縣總人口20.8萬人,轄7鄉4鎮86個村委會(社區),全縣有4個深度貧困鄉鎮,47個貧困村,其中24個爲深度貧困村。通過逐年攻堅,該縣13個貧困村出列,8963戶34698人脫貧,貧困人口從12589戶47703人減少至3626戶13005人,貧困發生率從28.11%下降至7.67%。

大理雲龍“百日攻堅”全力確保年內脫貧

傈僳族原來居住的垛木房。雲龍縣供圖

下一步工作中,雲龍縣將圍繞11300人左右的貧困人口退出、4個深度貧困鄉鎮和34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發生率降至1%左右的年度目標,埋頭苦幹、頂住硬幹,確保上半年基本完成控制性指標,年內達到脫貧摘帽標準。

大理雲龍“百日攻堅”全力確保年內脫貧

雲龍縣城福堂安置點。雲龍縣供圖

組織黨員突擊隊點對點解決問題

雲龍縣於3月15日起開展脫貧摘帽“百日攻堅”專項行動, 5月4日開始發起脫貧摘帽“百日攻堅”專項行動夏季攻勢,不漏一戶一人開展遍訪、排查問題、補齊短板。由此,90支“百日攻堅”黨員突擊隊誕生了,黨員突擊隊的組建旨在進村入戶開展分析研判,聚焦重點難問題,集中力量攻堅克難,確保脫貧摘帽“百日攻堅”取得實效。

大理雲龍“百日攻堅”全力確保年內脫貧

雲龍縣城福堂安置點。雲龍縣供圖

位於白石鎮的松水村也有一支30人組成的黨員突擊隊,松水村是雲龍縣24個深度貧困村之一,全村689戶2278人,現有建檔立卡209戶779人,該村4個村組154戶571人均爲直過民族傈僳族,其中73戶屬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前,松水村整個傈僳族片區60%以上傈僳族羣衆都居住在垛木房裏,居住環境極其惡劣,改善住房困難戶居住條件儼然成爲這裏脫貧攻堅工作中的“硬骨頭”。

在“百日攻堅”專項行動中,松水村黨員突擊隊的重點工作也放在了危房改造上。面對農戶家缺少勞動力或缺少啓動資金等問題,隊員們點對點給予解決。此次集中攻堅克難也讓松水村的危房改造於5月底全部完成。爲了保留傈僳族的傳統風貌,90戶農戶在原址旁建起了新房,保留原有的垛木房。接下來,工作隊將聚焦人居環境提升等問題補齊短板,例如通過垃圾分類、保潔員制度改善整體衛生,通過“一戶一分析”調查致貧原因,將貧困發生率控從9.02%降至2%以內。

大理雲龍“百日攻堅”全力確保年內脫貧

雲龍縣城福堂安置點。雲龍縣供圖

縣城易地搬遷安置點計劃年內實現搬遷

易地搬遷是脫貧摘帽的控制性工程,據介紹,雲龍縣4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規劃安置用房39幢69個單元1082套。目前功果橋鎮舊州、漕澗鎮仁德兩個安置點住房建設已封頂。其中安置任務最重的縣城福堂安置點去年9月正式啓動,該安置點擬安置593戶2207人,其中建檔立卡485戶1831人,規劃建設安置用房13幢28個單元,住房637套,配套建設公共基礎服務設施,發展倉儲物流、汽車銷售維修產業。

面對年內搬遷入住的要求,福堂安置點計劃主體工程於8月15日基本結束,10月基本滿足入住條件。目前,工地每天用工量達600餘人,高峯期達1100餘人,部分工種工人爲建檔立卡戶。據悉,考慮到貧困戶未來的收入,搬遷後除了讓貧困戶繼續經營原有產業,雲龍縣還將保障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戶就業,安置點一層的商鋪、扶貧工廠等都將作爲貧困戶收入來源的保障。

雲南網記者 楊之輝 通訊員 柴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