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遊戲是指流傳於廣大民衆生活中的嬉戲娛樂活動,俗稱"玩耍",主要流行於少年兒童中間和節日裏成年人娛樂節目之中。 有些遊戲項目在發展中逐漸完備,最後形成了競技項目或雜技藝術。生動有趣,沒有功利色彩的民間遊戲和競技活動,每個炎黃子孫都會感到親切。這種親切感總是與朗朗的笑聲和濃濃的鄉情融在一起。不論是鬥百草、放風箏、騎竹馬、盪鞦韆、捉迷藏、鬥蟋蟀,還是跳房、跳百索、拔河、賽龍舟、摔跤、下土棋等等,幾乎每個炎黃子孫都會津津有味地說出許多許多。 遊戲特點:

① 隨意性。從遊戲的組織和取材角度來說,民間遊戲具有一定的規則,但又具有隨意性。一些遊戲可以就地取材,找一些木棍、石子、葉子,就可以開始遊戲,如利用石子或果核,按不同的圖形玩"走子"遊戲。

② 趣味性。民間遊戲能夠代代流傳是因爲具有極強的趣味性,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例如,跳皮筋可以邊說兒歌邊跳,玩法上可以從一根到兩根、三根。再如摔煙紙盒,其中好看的圖案、扇的動作和紙盒摔在地上發出的聲音都給幼兒帶來了樂趣。清末這些娛樂項目還有多少記憶?

1.耍猴

2.踩高蹺

3.魔術?

4.飛刀表演?

5.相聲?

6.看着熟悉,具體叫啥?

7.這個又是啥?

8.雜耍

9.具體啥名?

10.啥?玩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