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歷史原因,川軍從民國初期就開始了大大小小的混戰,在23年的時間裏,四川地區軍閥混戰達470餘次,其中規模較大的戰鬥就達到了29次,幾乎每年都有大規模的混戰發生。但是到了抗戰時期,川軍卻有350萬將士出川抗戰,約佔全國出兵總數的兩成,川軍幾乎參加了抗戰中所有的大規模戰役,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川軍也讓世人看到了他們的實力。而讓數百萬川軍上下一心,團結合作參與作戰的卻是因爲一個人。

他是川軍師長,危急時刻與日軍同歸於盡,歐洲人降半旗默哀

而那個具有"大能量"的人就是當時的川軍師長王銘章。王銘章不但是川軍122師的師長,還是一位偉大的抗戰將領,他曾以正直的秉性和勇於作戰的特點被全軍當作榜樣。他在著名的"臺兒莊戰役"中死死拖住敵軍大部隊,最後英勇殉國,是當時殉國的最高級別將領之一。軍方高層爲了銘記他的卓越功勳,特追贈他爲陸軍上將,王銘章也成爲了一代愛國烈士。

他是川軍師長,危急時刻與日軍同歸於盡,歐洲人降半旗默哀

但是爲什麼說王師長的死成爲了川軍的歷史性轉折點呢?這就不得不說一下在滕縣發生的遭遇戰了。當時王師長根據敵軍的戰略部署,結合當前局勢,判定敵軍會從滕縣經過,於是他率領軍隊在滕縣駐紮,等候敵軍的到來。果不其然,日軍到了滕縣附近之後,本想由此經過,但沒想到遇到了"硬茬子",被王師長率領的軍隊迎頭痛擊,日軍猝不及防之下,損失了不少兵力。

他是川軍師長,危急時刻與日軍同歸於盡,歐洲人降半旗默哀

後來日軍在夜間偷調精銳部隊,並配備了數十輛裝甲車和大量炮兵,爭取以重火力強行攻打滕縣。於是在漫天炮聲中,戰鬥打響了。王師長所率領的川軍本身就是不怕死的好漢子,經過敵軍的一陣猛攻之後,更是激起了心頭的火氣。他們悍不畏死的向前衝鋒,把身上的手榴彈一溜煙地丟向敵軍炮兵部隊,對於那些來到眼前的敵人就展開"白刃戰",用身軀抵擋他們的步伐。

他是川軍師長,危急時刻與日軍同歸於盡,歐洲人降半旗默哀

王師長眼看手下的將士一個接着一個衝出去了,自己再也坐不住了。於是王師長馬上致電孫震將軍,表示:決心死拼,以報國家。掛斷電話之後,那邊的孫震將軍不禁留下了滾燙的淚水。王師長爲了鼓舞士氣,親自到火力密集的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揮作戰,他在危急時刻的到來大大振奮了士兵們的士氣,於是每個人都拼死作戰。但沒人注意到的是,王師長的身上卻已血流如注,永遠地站在了那裏。

他是川軍師長,危急時刻與日軍同歸於盡,歐洲人降半旗默哀

王師長不但洗刷了23年來川軍內耗的罪孽,也爲後續戰鬥的勝利創造了極爲有利的條件。後來,王師長的靈柩被安排運往四川老家。在送葬隊伍經過長江時,停在江上的歐洲軍隊聽說了王師長的事蹟,紛紛把船上的國旗下降一半,向王師長致以最尊敬的哀悼。

現在,王師長的墓園就在成都市新都區,朋友們可以前往悼念我們這位偉大的川軍師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