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排放升級爲例,世界範圍內出現在農機領域的解決方案,包括純電動技術、生物燃料技術、燃料電池技術以及混合動力技術,代表企業分別爲芬特、紐荷蘭、菲亞特動力以及科勒。電池驅動技術應該說是動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但在這次TOP50申報過程中,包括我們實際到市場考察中,也只有超級拖拉機I號算得上緊跟技術潮流。

由農業機械雜誌社組織的一年一度的年度產品評選活動(中國農業機械年度TOP50),已經產生結果。從申報到評審,再到最終出結果,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農機企業對技術創新特別看重。

技術創新不同於應用貢獻或者市場領先,所以更應該突出技術的先進性以及發展方向,而非質量可靠性等內容。

技術創新獎項是基於最近兩年在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的產品類最高榮譽,也是這幾年申報企業數量和產品數量最高的項目。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不得不擔心,農機企業技術創新存在重大的問題或者缺失,至少有3方面的不足。

對顛覆性技術的研究不足

農機企業技術創新存在3個不足,該如何改進?

以排放升級爲例,世界範圍內出現在農機領域的解決方案,包括純電動技術、生物燃料技術、燃料電池技術以及混合動力技術,代表企業分別爲芬特、紐荷蘭、菲亞特動力以及科勒。

芬特的e100電動拖拉機已經在實際生產中得到應用,但未批量生產。電池驅動技術應該說是動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但在這次TOP50申報過程中,包括我們實際到市場考察中,也只有超級拖拉機I號算得上緊跟技術潮流。

而生物燃料技術,在紐荷蘭推出氫動力和甲烷動力拖拉機之後,已經有好幾年了,但我們國內研究者都鮮有。而科勒推出的用37kW以下柴油動力驅動電機達到37kW以上動力的混合動力解決方案,更是幾乎顛覆對排放升級的技術路線。

諸如此類的顛覆性技術,還有電氣化方案。早前德國採埃孚公司收購和其體量基本相當的美國天合,已經在向世人宣告,電氣化時代的到來。

電氣化可能會顛覆現有的傳動技術,對整機的設計佈局和運行效率管理,都將產生巨大的變化。然而,我們研究的太少,甚至有些領域還是空白。

對生產關係的關注不足

農機企業技術創新存在3個不足,該如何改進?

從歷屆獲得技術創新獎的產品來看,大部分是常規產品的微創新,也就是說在拖拉機、收割機等領域的小的創新點不少,但對新產品的研發,顯然不夠。

生產關係的兩個方面,作爲裝備手段的農業機械,其創新不可忽視。一是當前生產關係的特點,二是未來生產關係的改變。

以當前的生產關係來說,無論是國家政策,還是農業生產實際,“雙全雙高”是熱點,也是着眼點。

所謂“雙全雙高”,是指農業生產的全程全面高質高效機械化。我們太關注於全程,缺乏全面;我們太關注於銷量,忽略了高質高效。

如在拖拉機領域,我們可以推出無人駕駛系統,但在肥料和種子搬運方面,缺少機械,有糞肥處理設備等申報,立即得到評委會的青睞。

而對未來生產關係變化後的技術儲備,還未有人研究。

對創新梯度的培育不足

農機企業技術創新存在3個不足,該如何改進?

最明顯的現象就是,創新缺乏代際的概念。實際上,以農業機械雜誌社自主研發的知谷APP爲例,我們會根據不同的需求,逐步迭代升級版本,逐步增加和完善功能,最終形成一個良好的產品。

但很多農機產品,沒有族系、沒有技術平臺,更沒有迭代梯度。本年申報的創新產品,和上年或者更早的產品之間,沒有任何關聯,大部分都是自我否定再否定的過程。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很多企業技術人員本身就沒有梯隊,技術創新更談不上梯隊了。有的企業因爲換了幾輪技術人員,創新竟然又迴歸到原點。

以某企業的玉米收穫機割臺爲例,原本是一級傳動,後來改爲二級傳動,最後又改回一級傳動。這不禁讓人費解,到底是否經歷了創新,或者只是折騰?

創新是一個無比艱辛的過程,特別在農機這樣一個微利的行業,創新不但艱辛,更具有風險和挑戰。所以,創新更加不易,也就需要更加小心翼翼。

好在,農機行業對技術創新的重視,無論是表面的還是真心實意的,我們看到了一絲希望。

最後,恭喜並感謝所有獲獎企業,是你們支撐着中國孱弱的農機產業,砥礪前行!

也希望,廣大業內人士,積極參加7月18—20日即將在安徽蕪湖舉辦的“2019第七屆中國農機高端論壇暨2018中國農業機械年度TOP50+頒獎盛典”。

點擊以下鏈接報名:

2019第七屆中國農機高端論壇參會回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