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大波減持來襲!7月已有30多家公告減持,還有企業宣佈終止增持

天天財經獨家,速關注

Wind數據顯示,6月以來,789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進行了增減持。其中,淨減持603家,淨增持168家,增減持數量持平18家。減持力度明顯大於增持力度。

6月以來重要股東減持數量居前的公司

又一大波減持來襲!7月已有30多家公告減持,還有企業宣佈終止增持

數據來源:Wind

7月以來,森遠股份、長川科技等30餘家上市公司發佈減持計劃,無上市公司重要股東計劃增持。

多數公司重要股東減持起來“毫不含糊”,發佈減持公告後,很快完成減持。相對而言,不少公司重要股東增持計劃遲遲不肯落地。此外,今年以來,終止增持的上市公司數量同比激增,不少終止增持的上市公司在增持期屆滿前“一股未買”,“忽悠式”增持意圖明顯。

大比例減持重挫股價

不少公司減持主體是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且減持比例較大。減持計劃披露後,股價下跌明顯。

以強力新材爲例,公司7月2日晚間公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錢曉春、管軍及其一致行動人,計劃以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的方式合計減持不超過4336.66萬股公司股份,佔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8.42%。受此影響,強力新材7月3日收報10.77元/股,跌幅達到5.28%。

又一大波減持來襲!7月已有30多家公告減持,還有企業宣佈終止增持

部分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發佈減持公告,多數減持完畢後不再是持股5%以上股東。以恆立實業爲例,公司7月3日晚間公告,長城資管合計持有公司2413.33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爲5.68%,計劃減持不超過291.46萬股公司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本不超過0.69%。如果減持完成,長城資管不再是持有股份5%以上的股東。

從減持原因看,滿足個人資金需求、歸還股票質押貸款、減少股票質押數量及降低質押率是上述股東減持的主要原因。

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學術委員、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對此表示,從發佈減持公告的上市公司看,通過減持來降低質押率的上市公司居多。一方面,多家公司相關股東面臨融資困難的局面,無法通過融資來補充質押。另一方面,這些上市公司股東質押率普遍較高,必須通過減持股份達到降低質押率的目的。

付立春強調,需要防止相關上市公司股東以降低股權質押爲託詞,出於其他目的進行減持。歸根結底,發生減持行爲,多數股東對公司目前的股價和未來估值之間存在較大的偏差。

實施減持毫不含糊

不少公司近期披露了減持進展,重要股東減持起來“毫不含糊”。不少公司發佈減持公告後,很快進行了減持。

以弘亞數控爲例,公司6月19日披露了《關於股東減持計劃預披露的公告》,股東廣州海匯因自身資金需求,計劃自減持計劃公告披露之日起3個交易日後的3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減持本公司股票,合計減持不超過26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1.98%。7月3日,公司收到了股東廣州海匯《關於減持股份進展情況的告知函》,本次減持計劃已實施完畢。

又一大波減持來襲!7月已有30多家公告減持,還有企業宣佈終止增持

也有部分公司遭遇強制平倉,導致大額被動減持。以延安必康爲例,公司7月3日晚間公告,公司於7月3日收到公司實際控制人李宗松及其一致行動人的通知。李宗松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減持公司股份6150.47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4.01%。

截至2019年7月2日,李宗松先生及其一致行動人新沂必康部分股份遭遇強制平倉導致被動減持,減持股份來源均爲非公開發行股份。

終止增持數量激增

與減持情況不同,今年以來,股東、董監高增持數量明顯減少。7月以來,暫無上市公司發佈增持計劃,多數公司增持計劃進度緩慢。

提前終止增持計劃的上市公司數量同比明顯增多。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25家A股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終止了增持計劃。2018年全年,僅12家上市公司發佈此類公告。

從公告內容看,金融市場環境變化、融資渠道受限、增持主體股權質押率高企、資金不足、所需資金未籌措到位是終止增持的主要原因。

以捷成股份爲例,公司7月1日晚間公告,近日收到公司控股股東、部分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團隊關於終止實施增持計劃的通知。截至本公告日,公司控股股東、部分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團隊擬增持人員暫未增持公司股票。

針對終止原因,捷成股份表示,自披露增持計劃事項後,受公司2018年半年度報告、2018年第三季度報告、2018年年度報告等信息披露窗口期影響,公司擬增持人員的有效增持時間縮短;同時,自披露增持計劃事項後,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對公司價值的認可,公司擬增持人員積極籌措資金,但由於金融市場環境變化、融資渠道受限等客觀原因,導致增持計劃的實施遇到困難。

付立春對此表示,不排除有些上市公司的股東、董監高確實存在無法完成增持計劃的客觀原因。但前期披露大手筆的增持計劃會對股價有較大的提振作用,不排除存在“忽悠式”增持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忽悠式增持”的監管也在日趨完善。2018年10月,滬深交易所規範了上市公司增持、回購公告格式,支持具備條件的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董監高依法合規回購、增持,同時嚴厲管控“忽悠式增持”、“忽悠式回購”行爲,重點明確增持計劃上限不得超出下限的1倍。

編輯:徐效鴻

又一大波減持來襲!7月已有30多家公告減持,還有企業宣佈終止增持

推薦閱讀

➤昨晚究竟發生了什麼?原油大跌!滬金罕見漲停!看歷史,這一指標短時飆升,預示麻煩可能要來

➤剛被現場冷水澆頭,李彥宏的AI展示垃圾分類問答:5號電池是什麼垃圾?

➤盤後大漲逾7%!特斯拉兩項業務數據創歷史新高,A股小夥伴能沾多少光

➤【科創板頭條】這隻股頂格申購中籤概率100%!網下申購戶數五天猛增10萬;機構科創板報價如何產生?

戳!

又一大波減持來襲!7月已有30多家公告減持,還有企業宣佈終止增持
相關文章